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看见创作的生命力 ——《百花洲》“新锐·出发”栏目近期作品观察
来源:《百花洲》 | 钟力津  2024年08月29日12:46

今年正值《百花洲》创刊45周年,为发掘文坛新锐、鼓励新人创作,《百花洲》特别开辟“新锐·出发”栏目,旨在鼓励青年作家以文学的笔触为时代存真,表达个体的生活经验,展示现代人的生活。

《百花洲》45年来,始终本着“不厚名家,不薄新人”的办刊宗旨,推出了一大批具有强烈辨识度的文学新人与新作品。本次推送的文学新人中,其中多为“95后”甚至“00后”,他们当中,不乏首次在文学期刊发表作品的文学新面孔。

这些作品,构思别出心裁,落笔奇崛多变,文字显示出思想的锋芒与审美的张力。充分展示了年轻作家的奇思妙想与语言锤炼的功力。文字背后所包含的,是作家们蓬勃的创作生命力、敏锐的社会观察力和饱满的生活热情。

张 枫

2024年第1期 |《封刀》

张枫的短篇《封刀》作为其虚构创作的初尝试,借旁观者之眼,讲述一位女雕刻家福吉的成长故事。福吉作为一个被驱逐者的艺术家形象,她的思考与作为,正反映了非主流艺术家的成长与生存之道,而艺术家个人内心的挣扎,则在她宣布“封刀”的一刻实现超脱。从艺术家个体到群体,作家张枫试图从这篇处女作出发,在刻画手艺人形象之外,延伸出更多关于艺术和生命的思考。

(点此阅读原文:《百花洲》2024年第1期 | 张枫《封刀》)

段若兮

2024年第1期 | 《梨花落》

段若兮的散文《梨花落》把梨树记忆和文学直觉打通,语言如诗般优雅。作者描绘了一棵记忆里的老梨树。这一棵“我的树”如年少时记忆里的一点灿烂光斑,它标记了树下人生活的记忆,也召唤着我们由树及花、由树及文,感受花之神性与诗文之内蕴的互通。尽管未见过这棵老梨树开花,但其中之美意早已与诗文之真意相融。文章读来如一捧淡然清水,心中有诗意者可以品出其中滋味。

(点此阅读原文:《百花洲》2024年第1期 | 段若兮《梨花落》)

高屿乔

2024年第2期 |《行到水穷处》

“00后”青年作家高屿乔的《行到水穷处》颇具新意,似一部摒除绝对价值和意义、又欲向前路追问关于终点答案的开放式“公路电影”。年轻人驾车前行,途中所遇的事物让他选择不按计划,随性调整自己的行动,终于意识到在行走的过程中所找到的方向才是自己的方向。所谓“行到水穷处”,在此作品里的意义则恰恰指向“再一次出发”,激起我们对于前行的想象。

(点此阅读原文:《百花洲》2024年第2期 |新锐·出发:高屿乔《行到水穷处》)

吾 空

2024年第2期 |《大漠孤烟》

吾空的《大漠孤烟》更是给人一种新奇的科幻阅读体验,作家以平实、冷静的语言为读者搭建了一个未来科技的试验场,AI和克隆技术赋予了主人公们各自不同的存在意义。当技术终究无法弥合人与人之间的缝隙,究竟是因为技术重组了真实,还是技术让人的私欲得以藏匿、最终促成人的绝对孤独?也许在小说的人物身上,我们会看到关于未来技术伦理深度讨论的可能。

时潇含

2024年第3期 |《文身》

时潇含的《文身》把视角放在小县城中的小人物身上,显示出年轻作家的底层关怀。文身,使不同人对所谓艺术的理解得以具像化。在故事的一层又一层转折发展中,主人公老王被“抛弃”后,终于卸下了文身之于艺术的崇高和神性,而在其肉身上被还原成最客观的线条印记。小说似借老王的身体设置了一场还原艺术价值的诡计,显示出作家前卫的观察与写作思路。对小人物的生活展开叙述与反思,是新锐作家透视底层的侧写一种。

孔 幸

2024年第4期 |《淡酒多杯》

孔幸的文字生动,画面感十足,《淡酒多杯》这篇,描绘了一个都市青年对乡土宗族与祠堂文化的观察和体验:既带有对乡土礼数的敬畏,又摒弃其中封建礼教部分,含有对自我的审视——在传统和现代的观念沟壑中审视自己的处境。置身乡土庙堂,“我”的行动、梦境和想象同记忆交织,将传统礼节带给人的滞重感晕开——这或是一种透过传统理解现代的方法,或能引起许多都市青年人的共鸣。

(点此阅读原文:《百花洲》2024年第4期 | 新锐·出发:孔幸《淡酒多杯》)

这些年轻的作家们在虚构中创造新的创作活力,他们将现实思考以新题材、新视角进行呈现,既是年轻作家对个人创作路径的摸索,也是对当下文学表达向度的更新拓展,在创新中凸显青年笔力之劲道。

洲上百花,百花烂漫。 未来,《百花洲》将继续支持青年写作者的文学创作,诚纳更多有潜力的新人新稿。我们欢迎,更鼓励每一位青年作家参与百花洲文学的书写,以多元的姿态和形式展示创作的青春力量。期待从新锐作家这里出发,看见百花洲文学创作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