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有一天会做朋友”
巴金 《死去的太阳》书影 《死去的太阳》是巴金的第二部文学创作,之前只有一部在法国期间完成的《灭亡》,《新生》虽然被看成是《灭亡》的续篇,创作时间却晚于《死去的太阳》。
-
刘文典:众说纷纭之下
引 言 刘文典,这个名字我很早就从父亲口中听到。
-
涂石:我所认识的朱东润先生
朱东润 朱东润先生是一位非常传统的中国古典文学史家、传记文学作家和教育家,他在1957年到1967年担任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期间,以养成与众不同的读书习惯、理论功底、思考方式与人格塑造为目标,制定了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和学科架构,对复旦大学中文系学科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
赵树理:文学之树何以长青
赵树理是一位始终“泡”在基层生活汁液里的作家。
-
建党之前:陈独秀在上海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一段常常被人传颂的佳话。
关键词:  陈独秀2021-05-14
-
梁启超与王国维诗学再审思
原标题:审美现代性和政治现代性——梁启超与王国维诗学再审思 梁启超、王国维的诗学被一部分学者看作是中国现代文论的两个主要源头,分别体现了所谓的政治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
-
陈漱渝:平常心,是非感,爱憎情
李何林,鲁迅研究界一位普遍被人尊重的前辈,我的老师兼领导,八十五岁因骶骨癌去世。
-
1926年:鲁迅国民性话语的展开
摘要:鲁迅1926年撰写的12篇杂文“马上日记”,是继《狂人日记》之后探索日记文体可能性的又一次尝试。
-
鲁迅的佛性与诗性
一 有一次在普陀山的寺庙里,看到一则鲁迅的语录,那时候很是惊讶,暗暗地觉出鲁老夫子与佛教的某些联系。
-
寻访李大钊在北京的足迹
1924年在苏联出席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时的李大钊 1920年3月,由李大钊发起的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立。
-
杜鹏程与《保卫延安》
2021年5月5日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杜鹏程先生诞辰一百周年。
-
在“柳青传统”的延长线上:路遥现实主义观初探
路遥的现实主义观念及其创作过程始终都在“柳青传统”的延长线上。
-
王心剑:陈忠实往事追忆
公元2016年春夏之交,陈忠实老师去世不久,陕西省人艺在人民剧院纪念演出大型话剧《白鹿原》,我受邀前去观看。
关键词:  陈忠实2021-05-07
-
寻找“失落”在复旦的梁实秋
梁实秋先生曾与复旦有缘。
-
走向世界的郭沫若
法文版《棠棣之花》,外文出版社1982年版 “鲁郭并称”,从日本开始的海外传播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是继鲁迅后中国文化战线上的又一面光辉旗帜。
-
你好,史铁生同学
史铁生(右二)与清华附中的同学们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史铁生(前坐者) 与同学看望王玉田(前排右五)、 董玉英(前排右四)老师 1964年9月,13岁的史铁生考入清华附中,编入了64(3)班,从此开始了难忘的初中生活。
2021-05-02
-
从“结晶”到“螺旋”:卞之琳“成长”观的生成演变
一 对卞之琳的文学演变而言,1936年前后绝对是一个重要的时期。
-
陈忠实的幽默
1942年6月22日-2016年4月29日 陈忠实总体上是一个谨重的人,方正的人,然而并不失其幽默。
关键词:  陈忠实2021-04-30
-
“耻辱的门”:“五四”前后刘半农的自我改造
一、 从“半侬”到“半农” 如果把五四新文化运动比作一场大规模的交响乐,这场交响乐吸纳、吞噬、放大了个人的声音,而且“把每一个人的声音都变了它的声音”[1]。
-
论蒋光慈的“非虚构写作”及其“现实主义”意义
蒋光慈(1901—1931)是现代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现象级”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