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大钊《狱中自述》尽显初心坚定炽烈
“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暇计。
关键词:  李大钊2021-04-08
-
茅盾:世界人民没有忘记他
2021年3月27日是中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伟大的革命文学家茅盾先生逝世40周年。
关键词:  茅盾2021-04-08
-
“俗人”李渔
笠翁李渔是明清之际文人中的“另类”。
-
艾芜为何“南行”?
艾芜南行开辟了四川文人“出蜀”的新路线,其选择南行既有家庭困顿、传统婚约的外在逼迫,也是其内心深处接受“五四”新文化思想的必然结果,艾芜以毅然决然的南行来践行“脱离家庭、脱离婚姻、脱离学校、工读互助”的理想与追求。
关键词:  艾芜2021-04-07
-
王锡荣:鲁迅传的写作问题
摘要:传记的任务应是总体上介绍传主,综合地、恰当地评价传主,如果过多专注于一些尖端问题、争议问题,则这部传记可能会篇幅很长,或在总体结构上顾此失彼。
-
郁达夫:而立之年在武昌
郁达夫在1925年这一年的创作相对比较沉寂。
关键词:  郁达夫2021-04-06
-
鲁迅:辫子记忆与民国意识的纠缠
如果让人们想象鲁迅形象,恐怕大多数人脑子里浮现的是那个很经典的“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形象,而且只能想象出这一种鲁迅形象。
-
夏衍与现代传记
摘要:夏衍漫漫风雨人生路,与传记有着不解之缘。
-
鲁迅:从胡同里走出的文学革命主将
自1912年进京,鲁迅在北京先后住过四个地方,分别是南半截胡同的绍兴会馆、新街口的八道湾11号、砖塔胡同61号和阜成门内宫门口西三条21号。
-
殷夫:他与他的译诗永存于世
他是殷夫。
关键词:  殷夫2021-04-01
-
茅盾:像白杨树那样伫立着
1981年3月27日,中国现代文学巨匠茅盾溘然长逝,但他的作品却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
-
陈喜儒:公木,一棵参天大松树
认识公木,并在他身边工作,是1980年春天,巴金率领中国作家代表团到日本访问,公木是团员兼秘书长,我是随团翻译。
-
杨焄:作为文学研究者的吕思勉
吕思勉 吕思勉虽以史学研究著称于世,可正如他在晚年所撰《自述》(收入《吕思勉论学丛稿》,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中所言,“予于文学,天分颇佳”,在中国古典文学领域里也有相当精深的造诣,而且为此颇费精力,或编纂教材,或讲授作品,或结撰论著,藉以指点门径,接引后学。
-
降清还是抗清:作为“贰臣”的钱谦益
钱谦益在历史上是个颇具争议的人物,近人钱基博说钱谦益“以明代文章钜公,而冠逊清贰臣传之首,人品自是可议”;而陈寅恪却视之为复国英雄,对于钱氏“应恕其前此失节之愆,而嘉其后来赎罪之意,始可称为平心之论”。
-
刘增人:慧眼识珠叶圣陶
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4日成立于北京中央公园来今雨轩,发起者为郑振铎等共12人。
-
技艺的历史性——论新诗开端处的闻一多
关于新诗开端或起点的问题,今天看来依然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因为开端并非是一个单纯的时间性概念,而是一个含义复杂的历史性概念。
-
杨沫与她的《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手稿全影 杨沫是中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她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青春之歌》是新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正面描写学生运动的优秀长篇小说。
-
鲁迅的汉语言文字“功”“罪”观
原标题:论鲁迅的汉语言文字“功”“罪”观 ——围绕《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自文字至文章”的考察 摘要:《汉文学史纲要》是1926年鲁迅在厦门大学担任中国文学史课程教学任务时所撰的讲义,其第一篇“自文字至文章”虽仅有2200多字,但内涵丰富,对于语言文字问题作了提纲挈领的精辟阐述。
-
曹植:做个洒脱的诗人真的很难
在建安时期的文坛上,曹植绝对算得上是文学大佬。
-
《汪曾祺回忆录》:寥寥数语,风度宛然
越老越觉得知识欠缺,亟须恶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