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燕郊:不合时宜的歌者
一 查了一下时间,是2008年3月的最后一天,即31日。
2018-04-19
-
胡适的“半部”文学史
《中国哲学史大纲》的上卷,原为胡适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时的博士论文《中国古代哲学方法之进化史》,1917年胡适据此编成“中国哲学史”讲义,在北大授课,1918年整理成书,由蔡元培作序,在1919年2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后,下卷却再也不见踪影。
2018-04-17
-
新发现穆旦早年佚文《笑话》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祖籍浙江海宁,生于天津,是我国著名的诗人、诗歌翻译家。
2018-04-16
-
林语堂关于东西文化沟通的一次演讲
林语堂先生及其刊于《幽默》杂志的演讲稿《什么叫作东西文化的沟通》 1929年10月21日上海《幽默》杂志第六期刊登了林语堂的演讲稿——《什么叫作东西文化的沟通》。
2018-04-16
-
听晚年王映霞忆往谈旧
每当我经过复兴中路608弄,总会情不自禁地朝弄内看一看。
2018-04-16
-
徐志摩《合作底意义》
徐志摩 我在查阅关于徐志摩的资料时,找到了几年前复印的《平民周刊》第廿五号,这一期的刊首日期为“中华民国九年十一月六日(星期六)”,标明“复旦(非卖品)”“本社在徐家汇复旦大学”。
2018-04-13
-
胡适的一封“幽默书翰”
胡适 1946年7月28日,北平《南北》三日刊第2卷第8期刊登了一篇署名“一砚”的《胡适之先生的幽默书翰》,披露了1929年9月12日胡适致张丹斧(丹翁)的一封佚简。
2018-04-13
-
穆旦:作为诗人的翻译家
作为诗人的穆旦 穆旦(1918—1977),本名查良铮,生于天津,祖上为浙江海宁望族,1932年入南开高中后开始写新诗,1935年9月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1937年10月,抗战爆发后随校南迁,在西南联大继续学业(除主修英语文学,还选修了俄语),1940年毕业后留校,1942年加入中国远征军,任随军翻译,赴缅甸对日作战。
2018-04-13
-
沈从文佚简一通
1931年11月13日,沈从文曾致信徐志摩,说他留有一份礼物,“‘教婆’诗的原稿、丁玲对那诗的见解、你的一封信,以及我的一点□□记录。
2018-04-13
-
茅盾呼吁重视拼音教育
玉章同志: 今天见报载《文字改革》月刊征文题目“孩子学了拼音字母以后”,不禁想起了常常在念的一件事。
2018-04-12
-
吴祖光、新凤霞:美在风雨同舟,美在相濡以沫
年初,我在河西学院,接到吴霜的电话,说母亲新凤霞的自述出版了,书名为《美在天真》,希望我能读一读。
2018-04-12
-
夏志清夏济安往事杂忆
《夏志清夏济安书信集》已出版了三卷,尚有二百七十二封信未曾发表,计划再增两卷,共五卷刊完。
2018-04-11
-
怀念冯至
青年冯至在德国海德堡(一九三○年) 戊戌新春,琐事蝟集,又有还不清的文债。
2018-04-10
-
十种书,认识饶宗颐先生之学问
饶宗颐先生作为国学泰斗,深受国内外学术界景仰,他的逝世是民族的巨大损失。
2018-04-09
-
陈子展:傲骨见精神 文章百世名
陈子展手迹 资料图片 编者按 他是作家,创作了大量杂文,短小精悍,砭时弊,其辞锋之犀利、讽刺之辛辣、识见之广博,在当时文坛堪称翘楚。
2018-04-09
-
赵树理同志二三事
赵树理同志身高而瘦。
2018-04-08
-
“我们相爱一生,一生还是太短”到底是谁的诗?
—前一段时间,我们复旦中文系张业松教授在微信朋友圈吐槽某些“标题党”出版社,诸如某社将所编周作人的一本文集取名为《我独爱生活应有的样子》,而某社编了本沈从文的小说选集,名之曰《我们相爱一生,一生还是太短》。
2018-04-04
-
南怀瑾先生轶事
南怀瑾先生是国共两界的传奇,中年去了台湾,尔后漂泊美国、香港,晚年落户江苏吴江。
2018-04-04
-
走向现代——以鲁迅1920年代中的文学实践为例
一、新旧、杂一、中外的向度 从《新青年》同人分化开始,鲁迅成了“荷戟独彷徨”的“中间物”,历史的变动迫使他在三个身份中做出选择:政治家,学者,舆论家。
2018-03-30
-
德国出版社实习见闻:来自余华的一封邮件
在实习的最后一天,我读到了余华的电子邮件——嗯,就是作家余华——没错,是用英文写的。
2018-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