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 茹志鹃的文学原点

      以《百合花》为代表的茹志鹃的小说,在80年代重写文学史的过程中成为“十七年”文学中为数不多的幸存者,学界的评价沿着茅盾先生“清新俊逸”的赞语一路延伸开去,将其视为通过小题材与小人物而歌颂人性美的佳作。

    2018-06-28

  • “增进听众的欢喜”

      1 郑振铎(1898-1958),1958年10月17日在苏联楚瓦什飞机失事遇难,倏忽就是60年。

    2018-06-25

  • 沈从文与刘敦愿

      沈从文致刘敦愿信,1971年11月10日(局部) 沈从文致刘敦愿信,1957年12月末 “窗前每天有十多支[只]黄牛来去,行步多十分庄严,为北方少见。

    2018-06-25

  • 这些作家为什么写作?

      原标题:你为什么写作 我从事写作,因为我不能做其他事情。

    2018-06-25

  • 闻一多:诗人的心 学者的魂

      清华园的清雅 1932年8月,父亲应聘回到母校清华大学担任中国文学系教授,他谢绝了中文系主任的职务。

    2018-06-25

  • 茹志鹃的《百合花》及其周边

      1958年,文学刊物《延河》刊登了茹志鹃的短篇小说《百合花》。

    2018-06-25

  • 芥川龙之介:邂逅中国的“新·创世纪”

      1921年3月19日,小说家芥川龙之介(1892-1927)被大阪每日新闻社委以“海外视察员”的身份,辞家离京(东京),乘火车西下,计划从九州的门司港登舟,泛海来华。

    2018-06-22

  • 《鲁迅全集》注释小议一则

      《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年版)第二卷《四库全书珍本》一文注释“明人好刻古书而书亡”句云:“清代陆心源《仪顾堂题跋》卷一《六经雅言图辨跋》中,对明人妄改乱刻古书,说过这样的话:‘明人书帕本,大抵如是,所谓刻书而书亡者也。

    2018-06-22

  • 陈独秀戏曲观的转变

      作为清末民初一位非常重要的思想先驱,陈独秀在政治、文化、文学各个领域皆有独创性的论著,而且影响深远。

    2018-06-14

  • 胡适1948年在浙江大学的演讲到底讲了些什么?

      1948年10月18日,胡适应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的邀请来到杭州,下榻在西湖边熟悉的新新旅馆。

    2018-06-14

  • 启功:玩物不丧志

      我的一位挚友王世襄先生,是一位最不丧志的玩物大家。

    2018-06-14

  • 孙犁:我中学时课外阅读的情况

      从一九二六年起,我在保定育德中学读书六年(初中四年,高中二年)。

    2018-06-14

  • 赤子傅雷

      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主办,上海南汇博物馆协办的“赤子的世界——傅雷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展”在北大红楼开展。

    2018-06-13

  • 作为大学教师的沈从文

      《沈从文的前半生》是学者张新颖的新作,当年,他以《沈从文的后半生》获得鲁迅文学奖。

    2018-06-11

  • 丁小明:看花我恨太蹉跎

      人事代谢,往来古今。

    2018-06-11

  • 陈尚君:我作《辞海》修订

      少年时,住在南通仓巷,房东程广发须髯全白,天井里种了许多绣球花。

    2018-06-11

  • 我的灯塔,出版人的碑额

      今天,我告别了我尊敬和爱戴的赵昌平先生,步出满是花篮和挽幛的灵堂,面对阴沉的天空,脑际就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一串易安的词句……思绪又回到周一的早晨,正是那个早晨,赵先生因心脏病猝发而去的噩耗,将我震得六神尽失。

    2018-06-11

  • 情有独钟:艾青和戴望舒

      “整个抗日期间,是中国新诗最蓬勃发展的阶段,绝大多数诗人为民族解放战争服务。

    2018-06-08

  • 知堂集外文辑佚:六则“附记”的释读

      周作人集外文的辑佚工作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经过陈子善等众多研究者的“探幽发微,钩沉辑逸”(柯灵语),大量的周作人集外佚文已被发掘、整理和研究,但仍有不少遗漏。

    2018-06-07

  • 100年前,芥川龙之介说的那些“中国的坏话”

      1921年春天,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以大阪每日新闻特派记者的身份前往中国环游一百二十天。

    2018-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