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总第十二期,中国作家网“十号会议室”栏目为大家推荐鲁敏《金色河流》。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奔涌浪潮中,每一朵浪花都有它自己独特的使命和方向。鲁敏《金色河流》里的主人公便是其中一位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从草根创业攀升至财富拥有者的穆有衡,在风烛残年之际回首来路,夹杂着自豪与自省 、虚荣与空虚、遗憾和怅惘,最终百川入海,汇聚成一条金色河流……作为改革开放同代人,鲁敏讲述善的力量、生命的不可思议。(本期主持人:刘雅)
鲁敏,1970年代生于江苏,1998年开始小说写作。代表作《六人晚餐》《奔月》《梦境收割者》《虚构家族》《荷尔蒙夜谈》《墙上的父亲》等。曾获鲁迅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冯牧文学奖、人民文学奖、百花文学奖、十月文学奖等。[详细]
改革开放同代人的时代之书——鲁敏长篇《金色河流》研讨会在京举行9月7日,由中国作协创研部、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主办,译林出版社协办的“改革开放同代人的时代之书”——鲁敏《金色河流》研讨会在京举行。[详细]
我早年有剪报的习惯,“有总”最早就出现在1995年前后的剪报里,那些关于白手起家发财致富的故事常常一发就是半个版,我有意无意间收集下不少……[详细]
“一个人的一生其实是难以被准确地书写的。”在《金色河流》这样一部小说里,真实的人和世界的关系被深刻地反映了出来。“每个小说的背后,有可能正是真实世界的模样,因为我们用真实的新闻无法抵达。”[详细]
如果我们相信每一部小说都在创造一个新世界,那么小说从哪儿开头——它的第一句第一段第一页正是小说家在给读者设置一个进入到新世界的入口,它决定了小说的结构,也影响到小说的调性。《金色河流》以“二月里还是冷”开始这部数十万字的长篇小说的叙述。“二月”,我们最熟悉的构词也许是“早春二月”。“二月”意味着春天降临,也意味着时序、节令以及生命转换的希望,但是《金色河流》和“二月”随行的却是穆有衡“有总”来势凶猛的脑中风。[详细]
这则名为“金色河流”的故事,有着极强的寓言意味。它的“暗示”是普遍性的,但它叙述的却是中国的故事,记录的乃是当代的历史。而这故事和历史,本就是我们曾经且一直置身的生活。每一代作家都有其生存和扎根的历史。对于鲁敏这一代作家,特别是“70后”作家来说,90年代以来的社会转型发展史便是其独有的“生史”。[详细]
鲁敏的长篇小说《金色河流》讲述了现代人的精神困境,在一种反讽式的甚至不惜以浮薄戏谑为手段的叙述之下,隐隐跳动着被现实刺痛过的悲悯之心。随着情绪和叙述节奏的不断深入,在这颗被生活蹂躏虐噬的现代之心即将衰竭之时,小说却照射进了天光,这不是宗教视角的救赎,而是人性之善的触底觉醒,是面对死亡,人性作出的最后的选择。[详细]
《金色河流》无论从题目还是篇幅上看,都意味着这是一部网罗世相、内涵深广的作品。“金色河流”的象征意义从作者开篇援引哲学家罗素的话,“人的一生就应该像一条河”云云,即可窥知一二,其中蕴含的人生况味,颇合中国传统文化“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价值旨趣,小说主人公有总——穆有衡的一生也便是在这样一种基调中徐徐展开。[详细]
一代又一代人正成为时间里的背影。创造者们离去了,但留下了巨大的物质与财富,万流归一,汇入大江大海,泽被着子子孙孙。作为此时此在、目力可达的同代人,鲁敏为所有这样的创造者及其所创造的记录在案,完成新长篇《金色河流》。[详细]
今年春天,70后作家鲁敏带来了她的第九部长篇小说——《金色河流》。这是她截至目前体量最大的一部,无论人物还是题材都和过去很不一样的一部,也是她自己最满意的一部。[详细]
事实上,她想表达的如同书名《金色河流》:“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条河,弯弯曲曲的,一会儿快一会儿慢,一辈子你可能创造了什么,带走什么,最后又会留下什么?”《金色河流》所写的就是有总这一生的跌宕起伏,他的物质财富的传承与精神遗产的流转。[详细]
作家如何吞吐时代,为“时代之子”塑像,同时建构起时代生活的核心逻辑?《金色河流》中,鲁敏艰难地跨越自己的经验半径,为“大时代”的书写贡献宝贵经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