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拼命的自己》连载一
来源:中国作家网 | 汤木 2016年11月04日10:37
不与“穷人”交朋友
日本首富系完山郎有句名言:“不与穷人交朋友。”他的话曾经让很多人不解,难道穷人就不能拥有朋友吗?其实,他的真正意思不是嫌贫爱富,而是强调一个人在成长中要保持永远向上的心态,必须有几个重量级的朋友引领自己不要安于现状,否则,如果只生活在一群不如自己的人中,谈何进步?
著名的励志专家陈安之曾经说过:如何快速地搭建有益于成功的人际关系,就是先找到一个能帮助自己成长的圈子,再让自己融入这个圈子中。这话说得颇有道理,就好像我们想要钓鱼,必须先找到有鱼的池塘,才可能钓到鱼。要想自己早日搭建有助于自己成功的人际关系,就必须首先找到能够有益于自己成功的圈子。圈子对了,事就成了。下面这个很有趣的哲理故事,讲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
父亲和儿子来到一个鱼塘边钓鱼。不一会儿,父亲就钓到了好几条大鱼,儿子却一无所获。
儿子实在想不明白,便来到父亲身边,向他请教钓鱼的秘诀。
父亲说:“如果你确定要钓什么鱼,你就准备做一系列的选择吧。选择的正确与否决定你能否钓到鱼,或者更准确地说能否钓到大鱼。”
父亲将鱼钩准确而且有力地抛向水面,然后坐下来看着鱼塘说:“钓鱼也许应该靠运气的,不确定性的因素太多了。如果我们都做了对的选择,是否成功则要靠天意?但是钓鱼不是傻瓜游戏,你对钓鱼了解得越多,你的选择就越正确,你钓到大鱼的概率就越大。”
“首先,要挑选一片水域。如果你想钓鲤鱼或者鲫鱼,那么必须在淡水区域,比如在水库、鱼塘,或者在一条不大湍急的小河边。如果你想钓鲸鱼,也许需要驾着渔船进入深海,享受惊涛骇浪的刺激。”
“鱼并非均匀地分布在所有的水域,同一区域,有人能够钓到大鱼,而另一些人钓到的总是小鱼。因此,选择池塘变得十分重要了。在这个池塘钓鱼,我是经过反复选择的,而你则是完全盲目的,尽管我们碰巧遇在一起了,但是我们却有区别。这种区别在于我知道自己的选择,而你是随机的。也许你能有好机会,但是机会不可能总是眷顾你。真正的成功需要积累和理智的选择。”
一边说着话,父亲又钓到一条大鱼。
父亲接着说:“如果你选错了池塘,拿着鱼竿傻傻地坐在池塘边,那还不如坐在花园的长椅上眯着眼睛晒太阳呢!如果我们在一片只有小鱼的浅水区徘徊,我们又怎么能够钓到大鱼呢?要想钓到大鱼,就要到大鱼生活的水域去。”
上面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好水才能钓到好鱼。中国有句古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和傻瓜生活,整天吃喝玩乐;和智者一起,勤于思考。这些话说的道理是一样的。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和什么样的人接触。
如果你想成为健康的人,那你就和健康的人做朋友,他会告诉你保养身体的知识;如果你想成为快乐的人,你就和快乐的人做朋友,他会告诉你如何拥有积极的心态;如果你想成为公司的主管,你就和高级主管做朋友,他会告诉你如何管理和经营;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商人,你就和商人做朋友,他会告诉你如何投资做生意。
好水才能钓到好鱼,要成为成功人士,就要多和成功人士做朋友。
即使自己现在与强者有较大的差距,只要有机会与他们相处,就是他们不经意地谈时尚生活、聊艺术欣赏,也会在你心中埋下追求的种子,生成奋斗的动力。假如你每天接触的是灰心丧气、怨声载道、一事无成的人,你能从中吸取前进的力量吗?你会让内心充满进取的力量吗?
好水才能钓到好鱼,要想在你的朋友中增加一些成功人士,就必须到成功人士集中的地方去。想出人头地,就要和比自己强的人做朋友,就要和成功的人交朋友。
现在的社会是多元化的,拓展自己人际关系的方法也是丰富多彩的。找对了方法,就会很容易地建立起自己的优质朋友圈。
懂得拓展人际关系,让资源势不可挡
毫无疑问,朋友是每一个人都需要的。因为没有人是三头六臂,谁都难免需要别人的帮助,特别是在人生征途中感到自己势单力薄时。那么,你知道构建什么样的人际圈子最能带给自己帮助吗?你有没有充足的朋友圈?全美人际关系专家哈维麦凯甚至直白地问这个问题:“如果凌晨两点,你急需要70万元钱,你有多少个朋友会不问理由、二话不说、迅速到银行汇钱给你?”
问题虽然直白,但确实表明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社会学家博恩•希斯有一套著名的理论——1∶25裂变定律:如果你认识一个人,那么通过他,你就有可能再认识25个人。这套理论曾被西方商业界广泛采用。他们在营销过程中,推行微笑服务,让服务人员不要得罪任何一名顾客,因为在每一位顾客的身后,还可能潜藏着25个客户。
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曾说:“成功的第一要素是懂得如何搞好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每个人都想马上拓展自己的人际圈。但是,有的人觉得和人拉关系不外乎吃吃喝喝,其实不然。现在的社会是多元化的,拓展自己人际的方法也是丰富多彩的。找对了方法,就会很容易建立起自己的优质人际圈。那么就来学习一下适合自己的拓展人脉的方法吧。
1.提升自己的价值
提升自己的价值,让自己是个有用之人,这是最核心的。人际间相互来往的目的无外乎互惠、互助、互利,虽然并非所有的人际交往都以功利为目的,但能够长久保持密切往来,一定是以情感为纽带并存在利益关联。
2.主动出击,勇于说第一句话
人际关系来自于个人的工作、学习以及生活圈。如果你是个有心人,时时刻刻都有拓展人际关系的机会。要敢于向陌生人说第一句话,把握结交朋友的先机。比如在上培训班的时候,你就可以以笔记没记全为理由,向周围的人借用笔记来抄写,并夸对方眼明手快,听课认真,很自然地就可以继续交谈其他话题而成为朋友了。
3.乐于和别人分享
不管是信息、金钱利益还是工作机会,懂得分享的人,最终往往可以获得更多。“赚钱机会非常多,一个人无法把所有的钱赚走。”这是潮汕人的生意经,他们遇到可做的生意,总是将他们介绍给自己的同乡一起做,所以在世界各地,潮汕人从来不担心自己的交际圈,因为所有的潮汕人都是一个圈子的。
4.从身边开始挖掘和积累
拓展人际圈子说起来其实很简单,首先就是从对身边的挖掘和积累开始,先善待亲人,再处理好与老师、同学、朋友、老乡、同事的关系,最后突围到更大的圈子。
易凯资本首席执行官王冉就这么认为:“不一定是同班同学,也不一定睡上下铺,但只要是一个学校毕业的,就会有一种亲近感。现在同学之中很多人已经在各自的行业里逐渐进入角色,这个同学网络就成了非常宝贵的资源。”譬如马云创建阿里巴巴,启动资金就来自于他的亲戚、学生、死党。其中有几个人曾经跟他从杭州到北京,再从北京回杭州,几历失败,却不离不弃。
5.参加团体活动是不错的交际途径
比如培训,培训不但能学习知识、提高技能,而且还会随着充电热的不断升温,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现在的培训可以说已经派生出许多附加功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成为另类的人际关系圈子。比如在一些层次较高的培训班中,各行各业的老板、高层管理者就有可能成了自己的同窗好友,这其中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参加培训,一开始就是直奔这个人际关系圈子而去的。
小赵是某公司的总经理,过几天他要去浙江大学参加EMBA培训。而参加这个培训的学员都是有三年以上管理经验,有着主管以上级别的商界精英。小赵曾直言不讳地说,参加这样的培训班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可认识许多有作为的人,能接受到更多的商界精英的理念。另外,在学习的过程中还可以和这些精英一起切磋一些问题,不但增长了自己的知识,同时还提高了自己的水平。
6.积极接纳朋友的朋友
人的一生找到真正的朋友很难,尤其是在现在这样的社会更难。那么扩展自己的朋友圈,可以积极主动地去接纳朋友的朋友,哪怕只是形式上的朋友,也要主动去记住对方的姓名、电话、爱好、生日等,在恰当的时间点上送去自己的关怀。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对对方的关注在积累,朋友关系会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转变。
形象是金,形象有价。它关系到面试成败、工资高低、职位晋升等事业与生活的方方面面。良好的形象使一个人在交际中魅力无穷、所向披靡。
好的形象为自己赢得好的未来
假设一个人向你推销一种相对名贵的奢侈品,而他的衣着却是皱皱巴巴的,脚上穿着一双破了洞的皮鞋,那么你会购买他推销的奢侈品吗?
当然不会!这显然是产品与销售人员的表现形成了错位。如果一个企业的销售代表形象邋遢,又有哪个客户会认为其身后有一个良好的企业呢?一个人的形象关乎他的价值,看得远的人,最清楚形象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他深刻懂得,一个人衣着整洁、典雅,具有良好的个人形象,就是向他人暗示“请相信我,我是有修养、有能力的”,从而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好感和机遇。
从这点来说,个人形象何尝不是有价的。它关系到面试成败、工资高低、职位晋升等事业与生活的方方面面。良好的形象使一个人魅力无穷、所向披靡;不良的形象使人障碍重重、步履维艰。
下面是两则真实的商业案例,它很好地说明了形象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
案例一:
王丽在一家服装进出口公司做秘书,有一次,她代表公司去接待日本公司的谈判代表。日本客户对公司的产品赞不绝口,表现出非常满意的神色,双方代表谈得也很愉快,可就在她转身的一刹那,日本人看到王丽竟然穿着抽了丝的长筒袜,结果生意告吹,而王丽自己也被公司炒了鱿鱼。
案例二:
唐先生就任美国西海岸S公司总裁后,想起本公司六年前曾准备和C公司合作一个项目,这项目对双方都非常有利,但就在双方正式履行合同时,C公司董事会突然中止了这个项目。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情给C公司总经理打了个电话,询问中止合同的原因。总经理找到这个项目的档案,最后一页写着:“S公司派来进行决定性谈判并将负责此项目的高级副总裁穿得像小丑,一副失败者的沮丧样。C公司董事会成员一致认为在这个项目上与这样的公司合作是不恰当的。”
上述两个案例说明,很可能达成的合作,都会因为一个不恰当的形象而使谈判功败垂成。可见,不重视自己的形象,会使自己的价值减分。
好的形象是成功人生的潜在资本。好形象对自己而言,不仅可以增强自信,还能够较容易地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好感,同时取得他人的帮助和支持,从而促进自己事业的成功,使自己的人生顺达。
一个注意形象并自觉保持好形象的人,总能在人群中得到信任,总能在逆境中得到帮助,也必定能在人生的旅途中不断找到发挥才干的机会。
看得远的人眼界开阔,明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因此他们懂得谦卑,在为人处世中无往不胜。
目光短浅的人,最容易骄傲自大
目光短浅的人,看不清外面的世界,眼界狭窄,总以为自己很厉害,骄傲自大,目中无人。殊不知,骄兵必败,人一骄傲起来,纵有天大的本领,都会“独木不成林”,往往什么都做不好。
《三国演义》里的关羽,可谓勇猛威武,清人毛宗岗称:“历稽载籍,名将如云,而绝伦超群者,莫如云长。”说他是“古往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关羽的事迹也确实如传奇一般令人赞叹,温酒斩华雄、匹马斩颜良、偏师擒于禁、擂鼓三通斩蔡阳等,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耳。
然而令人意料不到的是,这位叱咤风云、威震三军的一世之雄,下场却很悲惨,居然“南郡丧孙权,头颅行万里”,被东吴大将吕蒙一个奇袭,仓皇中兵败失地,被人割下脑袋。罗贯中说关羽是“龙游沟壑遭虾戏,凤入牢笼被鸟欺”。
其实,追根溯源,是“骄傲自大”导致了他的失败。当诸葛亮抬举马超时,他老大的不满意,说马超算什么玩意儿,怎能与我老关并列?孙权向他攀亲家,他出口骂道:“犬子怎配虎女!”直到即将被俘杀头时仍不醒悟。可见骄傲自大给人的负面影响有多严重。
人生的陷阱很多,一旦跌入骄傲自大的陷阱,就一定会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看得远的人眼界开阔,明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因此他们懂得谦卑,在为人处世中无往不胜。
谦卑是一种智慧,是为人处世的黄金法则,懂得谦卑的人,往往很容易受到人们的尊重,很容易被别人接纳,因而能得到珍贵的友情。一个谦卑的人,他不会极尽地表现自己的优越感,只有不谦卑的人才自以为可以对别人飞扬跋扈。殊不知,当你抛弃了谦卑而在别人面前夸夸其谈的时候,其实你是在显示自己的无知和愚蠢。
一天,苏格拉底和弟子们聚在一起聊天。其中有一个弟子的父亲是富翁,这位富翁的儿子趾高气扬地面向所有的同学炫耀——他家在雅典附近拥有一望无边的肥沃土地。
当他口若悬河大肆吹嘘的时候,一直在其身旁不动声色的苏格拉底拿出了一张世界地图,然后说:“麻烦你指给我看看,亚细亚在哪里?”
“这一大片全是。”学生指着地图扬扬得意地回答。
“很好!那么,希腊在哪里?”苏格拉底又问。
学生好不容易在地图上将希腊找出来,但和亚细亚相比,的确是太小了。
“雅典在哪儿?”苏格拉底又问。
“雅典,这就更小了,好像是在这儿。”学生指着地图上的一个小点儿说。
最后,苏格拉底看着他说:“现在,请你再指给我看看,你家那块一望无边的肥沃土地在哪里?”
学生急得满头大汗,当然还是找不到。他家那块一望无边的肥沃土地在地图上连个影子也没有。他很尴尬却有些醒悟地回答:“对不起,我找不到!”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个人总有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因此,没有必要时时刻刻摆出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姿态,那样只会引起别人的反感。一个骄傲自大的人就像一个装满东西的瓶子,很难再装进别的东西。一个人只有在谦卑的时候,才能听进别人的话,才能让自己有所进步。
周公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为了尊敬贤能,吃饭时如有客人来访,也要放下手中的筷子,吐出嘴里的饭,恭敬地听他们说话。
孔子是圣人,仍然不厌其烦地向人请教。即使是小孩子,只要他说得对,孔子都认真地听取。孔子的学生告诉他说:“老师,有人笑话你那么大的学问,还什么都要问。”孔子不以为然,说道:“不懂就问,这难道不应该吗?”只要你怀着一颗谦卑的心,肯低头向他人学习,处处都能学到智慧。
一家杂志社做了一项题为“最受欢迎的人和最不受欢迎的人”的社会调查,结果列“最受欢迎的人”之首的是富有才干而为人谦虚的人;列“最不受欢迎的人”之首的是自命不凡、目空一切、骄傲自大的人。这项调查充分显示出骄傲自大是一项多么令人讨厌的特质。
尤其是刚进入社会的年轻人,如果你骄傲自大,没有人会把成功的经验传授给你;如果刚学到一点皮毛就以为自己是行家里手,自以为是,那么你很难达到成功的顶端,很难进入成功人士的行列。
“越饱满的谷穗,头垂得越低”,这是真正懂得了低调处世的意义后表现出来的谦卑的态度。你越谦卑,就越容易得到别人的赞赏;你越谦卑,就越容易得到别人的认同。谦卑,实在是一种妙不可言的智慧。
做事留有余地,这是一种温和的处世方式,其实也是中庸之道的体现。不说大话,避免给别人带来压力,也避免招致厌恶;事不做绝,给别人一条生路的同时,也给自己积下了福德。
今天不留余地,明天山穷水尽
《菜根谭》中有一句这样的话: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食,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这句话告诉我们:留人宽绰,于己宽绰;与人方便,于己方便。这是古人总结出来的处世秘诀。
生活中,看得远的人,从不说过头的话,不把事做绝,总是给自己留下回旋的余地,这样才不至于让自己走到山穷水尽的绝路上。
而那些目光短浅的人,无论说话、做事都不给自己留余地,要么打包票说一切包在自己身上,要么就赌咒起誓,说肯定没问题。听的人以为他们能耐很大,可事后却往往失望地发现不过是吹牛皮而已,于是从此再也不信任这种喜欢吹牛皮的人。
某公司新研发了一个项目,老板将此事交给了下属李杰,问他:“有没有问题?”李杰拍着胸脯回答说:“没问题,放心吧!保证三天完成!”过了三天,李杰却没有任何动静。老板问他进度如何,他才老实说:“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虽然老板同意给他更多的时间来完成任务,但已经开始对他拍胸脯时信誓旦旦的样子产生反感。
类似李杰这样的事例很多,不给自己留余地的人,结果吃亏的总是自己。一位朋友,因在单位里与同事之间产生了一点儿摩擦,很不愉快,就意气用事地对那位同事说:“从今以后,我们之间一刀两断,彼此再无瓜葛!”
这句话说完不到三个月,他的同事成了上司。因讲了过重的话,他很尴尬,只好辞职另谋他就。
因为不给自己留余地而使自己陷入窘境的例子,在现实中随处可见。
这就是不留余地的危害。我们知道,杯子留有空间,是为了轻轻晃动时不会把液体溢出来;气球留有空间,是为了不会因轻微的挤压而爆炸;人做事留有空间,是为了防止“意外”发生而让自己有回旋的余地。
自古以来,给人留余地就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智慧。《周易》中有句话:物极必反,否极泰来。这句话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至行不可及处,至及则无路可续行;言不可称绝对,称绝则无理可续言。做任何事,进一步,也应让三分。古人云:“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有一句佛偈也说:“凡事不可太尽。”人与人相处时,给别人留下余地就是给自己留下余地。
俗话说,兔子急了还咬人。平时看似温文尔雅或者柔弱的人,如果真的被点了死穴,那也会变成凶猛的野兽。事情不要做绝,就是避免点中别人的死穴,不把人往绝路上逼。放人一条生路,就是给自己一条退路。
看得远的人,眼光不只盯着眼前的一片小天地,他们懂得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谁也无法预料到未来。做事留有余地,这是一种温和的处世方式,其实也是中庸之道的体现。
这个世界上总是有那么一些奇妙的轮回,一时的得意,总要由以后的失意来偿还;一时的猖狂,也总会由以后的报应来弥补。说话做事都留余地,才是保护自己的好办法。当你学会了给别人留有余地,就等于给自己留下了退路,让你在任何时候都能从容应对,进退自如。
学会装糊涂就是说凡事不要太钻牛角尖,不要太想不开,不要太计较,退一步海阔天空。事情都是随着时间慢慢清晰,抑或慢慢变淡、慢慢化解、慢慢消融的,于是就有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