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拼命的自己》连载一

来源:中国作家网 | 汤木  2016年11月04日10:37

诚信让未来的日子顺风顺水

“未学经商,先学做人”是李嘉诚经常说的一句话。不难看出,做人是做事的前提。

生活中,一个人不管有多聪明,多能干,背景条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如何去做人,那么他最终的结局难免是失败。因为一个人如果不会做人,做事时就会四处受限、处处碰壁、事倍功半。

一个懂得做人的人,一定会“先立信”。年轻、财富、学识、友谊毫无疑问是成功的资本,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人最重要的资本是信用。古今中外的成功者,都深知“做人先立信”的重要性。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出兵东征。刘备被迫投奔袁绍,而关羽则为曹操擒获,拜为偏将军。曹操对关羽很尊重,待之以礼。后来,曹操发现关羽心神不宁,并没有久留的意思,于是对张辽说:“请你去试着问问关羽,是否愿意留在这里。”于是,张辽来到关羽的住处,询问关羽的意见,关羽叹息说:“我知道曹公对我厚爱,但是,我既受到刘备的知遇大恩,并起过共生死的誓愿,是不能背弃信义的。我总有一天要离开的,但在离开以前,对曹公一定要有所回报。”张辽转告了曹操,曹操敬重关羽的义气,也不为难关羽,他说:“如果哪天关羽想离开,我不会阻拦他。”

后来,关羽斩杀了袁绍的大将军颜良、文丑,并解了曹操的白马之围,曹操知道他肯定是要走了,于是,重重赏赐了关羽。而关羽则把曹操所有赏赐的东西,原封不动地包好留下,投奔正在袁绍军营里的刘备去了。曹操的部下要去追杀关羽,曹操说:“人,各为其主,不要去追他。”

从故事中不难看出,曹操在处理这件事上也是很有风度的。但是,曹操这样做的目的是借处理关羽事件以显示仁义罢了,目的是为了取信于民,图谋霸业。你看,即使像曹操这样的枭雄,都不敢失去“信”,可见“信”在为人处世中多么重要啊!

以“信义”争取民心,这在春秋战国时代、诸侯纷争天下之际,更是如此。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法令已经制定好了,但还未公布,他担心老百姓不相信,就竖了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在南门口,宣布说:“谁要是将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口,赏给十金。”老百姓感到奇怪,不敢搬。商鞅又说:“能扛到的赏给五十金。”有一个人扛起木头走到北门口,商鞅马上赏给他五十金。这样一来,变法的法令一公布,老百姓就相信了。由此看来,商鞅立木是为了立信,以此告示天下,表示坚守信用,是为变法鸣锣开道的。

俗话说:对人以诚,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事无不成。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一个人要想成功,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和支持。一个人的成功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无论是你的家人、亲朋好友,还是同事、同行、客户、消费者,都是你的人际圈,要维持好这些人际资源,最重要的是你要有信誉,让大家信得过你。只有大家都信得过你,你才可能有所成就。如果你不重视自己的信誉,失去了别人的信任,那你注定会失去别人的支持,遭到别人的唾弃。

司马光曾经说过:“信,是君王的最大法宝。国家靠人民保护,人民靠信义保护,不讲信义,就无法使唤人民;没有人民,就没有办法守卫国家。所以,古代的君王,不欺骗天下人;称霸天下的人,不欺骗邻国;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不欺骗自己的臣民;善于持家的人,不欺骗自己的亲人。不善于称王称霸、治国持家的人正好相反,欺骗邻国,欺骗百姓,甚至连自己的父子兄弟也要欺骗。上面不相信下面,下面也不相信上面,上下离心离德,最终导致失败。这岂不是太可悲了吗?”司马氏之言,确有一番道理。

做人先立信。要想在人生中有所成就,就不能不重视自己的信用。

如果你不轻易地承诺别人,别人就不会心存希望,更不会毫无价值地等待,自然不会失望。相反,你轻易地许下承诺,无疑在别人心里播种下希望,而你却无法兑现承诺,别人的希望就落空了。

你信守承诺,别人才会信任你

生活中,有些人在生活或工作上经常不负责,许下各种承诺,而不能兑现承诺,结果给别人留下恶劣的印象。

比如,你今天答应一个朋友要一起吃顿饭,可是临时有事你去不了了。比如,你跟一个曾经的同事打电话说,明天我去看你,可是最后因为一些原因你没去。再比如,你答应要跟别人联系,帮别人办某件事,到最后那个人却一直等不到你的消息,等等。

试想一下,那些相信承诺的人在傻傻地等承诺的实现,可是那些许下承诺的人却早已忘记了自己的承诺,或者是身不由己无法实现承诺。不管怎么说,当承诺无法实现时,这对于那些等待承诺实现的人都是一次不愉快的经历。因为他们的梦想破灭了。

如果你不轻易地承诺别人,别人就不会心存希望,更不会毫无价值地等待,自然不会失望。相反,你轻易地许下承诺,无疑在别人心里播种下希望,而你却无法兑现承诺,让别人的希望落空,别人能不生气吗?如此一来,你的形象就会大跌,别人也就不会再相信你了,也不愿再与你共事,不想再与你打交道,你只有孤军奋战。

著名作家巴尔扎克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那就把诺言视为第二宗教,遵守诺言就像保卫荣誉一样重要。”

谨慎承诺,许诺以后就一定要履行承诺而不能失信于人,这关系到一个人的信用问题。一个人的诚实与信誉是他获得良好人际关系、走向成功的基础,而能否兑现承诺是一个人是否讲信用的主要标志。

曾参是儒家代表人物,有一次,他的妻子带孩子去市场买菜,一路上孩子哭闹不停,曾参的妻子就对儿子说:“你回去吧,等我回去杀猪给你吃。”儿子果然乖乖地回家了。等她回到家里,看见曾参正准备杀猪,就急忙阻止说:“我不过是想安抚儿子罢了,和孩子不用这么计较。”

但是曾参不同意:“怎么能和孩子开这样的玩笑呢?孩子现在还小,你这样说话不算数,他一定有样学样。你现在欺骗他,就是教他不守信用;而你不遵守约定,就会让孩子对你这个母亲失去信任,教育孩子可不能这样做。”说完之后,曾参就把猪杀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承诺了,就要信守自己的承诺;如果觉得自己做不到,就不要轻易地承诺。否则,很可能会害了自己。

从前,济阴有个商人。有一次他乘船过河时,因船触石翻落而跌入水中。于是他大声地向正在江中打鱼的一位渔夫呼救,并承诺只要渔夫救了他,他将给渔夫一百两酬金。可是,当渔夫救了他后,他却出尔反尔,只拿出了十两酬金。

他日,这个商人又一次乘船过河,船又触石,他又一次落入水中。而上一次救了他的渔夫恰巧也在跟前。但这次,他无论怎样对渔夫承诺,渔夫也不救他了。最终,他落了个溺水而亡的可悲下场。

所以,如果承诺某种事情,就必须办到,哪怕是付出任何代价。信守承诺,才能获得别人的信任。

有了承诺,就应该努力做到,千万不要乱开“空头支票”,不然不仅伤害了对方,还会毁坏自己的声誉,使自己在社会上难有立足之处。

看得远的人,一定会让自己成为一个被别人信赖的人,因为这关系着自己是否被别人接纳、尊重、支持,关系着自己是否在生活中左右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