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人民文学出版社与首都图书馆联袂打造“阅读文学经典”(第二季)—— 这个夏天,文学经典与我们一同走过

来源:中国作家网 | 陈泽宇 刘鹏波  2019年08月19日14:39

为使读者有更多机会深入体会世界文学经典,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和首都图书馆联合主办的“阅读文学经典”系列讲座今夏再度举办,在之前的两个月中,讲座邀请余中先、陆建德、曹立波、陈众议、刘文飞5位学者,分别围绕“巴黎圣母院与《巴黎圣母院》,彼此造就对方”“莎士比亚笔下的女性形象”“《红楼梦》中人与曹雪芹的眼前人”“永远的骑士——塞万提斯与《堂吉诃德》”“托尔斯泰的三部长篇小说”等题目举办讲座,为广大读者深度解析5位世界文学大家及其作品,展示文学的魅力。

此外,为了使读者能从多角度赏析经典名著,更深入了解文学名著、品读经典,系列讲座期间,首都图书馆还举办了《巴黎圣母院》《莎士比亚全集》《红楼梦》《堂吉诃德》《托尔斯泰文集》的插画作品展及人民文学出版社相关图书的版本展。展览针对讲座主题共展示20余种不同版本的推荐图书,以呈现经典流传的轨迹和不同时代的审美特色。

【第一讲】巴黎圣母院与《巴黎圣母院》的相互造就(陈泽宇)

在亲临巴黎圣母院瞻仰胜迹之前,翻译家余中先早已熟读法国大作家雨果的同名著作,小说中雨果对巴黎和圣母院的描述给余中先造成了挥之不去、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即便这般,当他第一次亲眼见到巴黎圣母院的伟大建筑奇观时,还是被这首宛如巨石谱写的交响乐深深地摄住了心灵。

每座堪称非凡的城市的市中心都拥有代表城市独特风格、气质的灵魂建筑,余中先说,在中国的首都北京,这个灵魂建筑无疑是天安门广场和故宫博物院,而在巴黎市中心代表巴黎精神的伟大建筑,就是巴黎圣母院。“巴黎的这个市中心比我想象的更加壮观、气派、雄伟,令我非常惊讶。绕着巴黎圣母院前后左右转了一圈,它壮阔又繁复的美丽让人心神摇曳。”【详细】

【第二讲】人生苦短,先读莎士比亚(刘鹏波)

莎士比亚是西方文艺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一生笔耕不辍,流传下38部戏剧、155首十四行诗、两首长叙事诗等作品。“莎士比亚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欢迎,他超越时间和地域。他尤其受到读者和戏剧爱好者的喜欢,包括电影爱好者。”那么,莎士比亚笔下的女性形象如何呢?在陆建德看来,“莎士比亚笔下的女性与男性一样,人性的种种可能都是存在的,不管是在男性身上还是女性身上。所以,莎士比亚写的女性极其多元,而且里面各种各样的角色、各种各样的性格都有。”

陆建德对比莎士比亚的戏剧与中国的古典文学,认为中国古典诗文讲求抒情,往往将创作者自己作为诗歌的主角,莎士比亚的过人之处则在于他写作时是没有自我的。莎士比亚的“无我”使得他能把自己化为无形,潜入到各类角色身上,把他们的内心世界呈现出来。“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恰恰是抒情诗的反面”,陆建德说。【详细】

【第三讲】曹立波谈“红楼”:林妹妹到底几岁进贾府?(陈泽宇)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在很多“80后”“90后”记忆里,这句容貌及神态描写是对林黛玉的“最初印象”。但在2008年版中学语文教科书中,则将这句描写改为了“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曹立波谈到,中学语文教科书上的变化,实际上来源于《红楼梦》的不同版本。后改的版本源于《红楼梦》“列藏本”,即今《俄罗斯圣彼得堡藏石头记》。小说中,林黛玉此时初进贾府,见到贾母,共叙黛玉母亲刚刚去世的事情。黛玉和贾母刚刚一同哭过,所以王熙凤出场时贾母还对王熙凤说“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显然,在回忆亡母的场景下,写林黛玉眼睛用“似泣非泣含露目”更为恰当。在曹立波看来,《红楼梦》的众多版本,似乎可以构成一个月亮运行的轨迹,像月亮一样富有阴晴圆缺之美,不同版本异文的存在意义和价值都不可忽视。【详细】

【第四讲】《堂吉诃德》:它越是令人发笑,则越使人感到难过(陈泽宇)

美国当代著名文学理论家、文学史家哈罗德•布鲁姆在《西方正典》中斩钉截铁地宣告,“在全部西方经典中,塞万提斯的两位主人公确实是最突出的文学人物,(顶多)只有莎士比亚的一小批人物堪与他们并列。他们身上综合了笨拙和智慧,以及无功利性,这也仅有莎士比亚最令人难忘的男女人物可以媲美。”但塞万提斯生前从未听到过类似这样的评价。如同许多伟大的不朽名著一样,《堂吉诃德》在甫一问世时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所有人看《堂吉诃德》都在笑,同时代的人瞧不起塞万提斯,说他写的东西不伦不类,认为没有比《堂吉诃德》更可笑的作品。这对塞万提斯打击非常之大”,陈众议说。【详细】

【第五讲】如果没有托尔斯泰,俄罗斯文学就缺少了普照的太阳(陈泽宇)

“托尔斯泰是俄国最伟大的小说家。撇开他的前辈普希金和莱蒙托夫不说,我们可以这样给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们排个名:第一,托尔斯泰;第二,果戈里;第三,契诃夫;第四,屠格涅夫。”纳博科夫曾为美国斯坦福、卫斯理和康奈尔大学的学生开设俄罗斯文学翻译课,在课堂上,他毫不保留地表达了自己对十九世纪俄罗斯作家作品的诚挚喜爱。在纳博科夫心目中,托尔斯泰格外特殊,他代表着俄苏文学的绝对高度。

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俄语文学翻译家刘文飞对纳博科夫关于托尔斯泰的一个比喻印象深刻,“有一次他给学生上课,进到教室以后让大家把窗帘都关起来,把灯全都关掉,他先开了左边的一盏灯,说这是俄国文学中的普希金,又开了右侧的一盏灯,说这是果戈理,再开了中间的灯,说这是契诃夫。这三个灯都打开以后,他跑到窗边,一把扯开窗帘,指着照进教室的阳光,说:这就是托尔斯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