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重读《小兵张嘎》:沉重而又辛酸的真善美
来源:中国作家网 | 赵雨佳  2021年11月23日09:24

歪戴破草帽,手拿木杆枪,身穿白褂子,光着小脚丫;只有13岁,却擅游泳、会爬树、能摔跤,还爱咬人。他机灵透顶、野气逼人,他英勇顽强、爱憎分明,他敢闯敢说敢干,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保持着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就是“浑身嘎气、纯净生动”的八路军小英雄张嘎。《小兵张嘎》自1961年问世以来,几经重印、久享盛誉,发行量达千万册,始终焕发着强大的感召力和生命力,成为了数代人的记忆。

张嘎稚嫩纯真,故事生动细腻,洋溢着浪漫主义的色彩。而作者徐光耀在创作《小兵张嘎》时,却正经历着生命中的至难至暗时刻:“他用他的笔让嘎子活了,而被他创造的嘎子也让他活了下去。他们在一个非常时刻相互成全了彼此。却原来,在这个嘎孩子、这个中国人那样喜爱的小老百姓身上,承载着徐光耀心中如此沉重而又辛酸的真善美!”

一、《小兵张嘎》之父:作家徐光耀

徐光耀,生于1925年,13岁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亲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参加大小战斗100余次,多次死里逃生,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中华民族的崛起。作为一名战士,他在枪林弹雨中成长起来,亲历生与死、血与泪的战争;作为一名作家,他著有《平原烈火》《小兵张嘎》《四百生灵》《望日莲》《乡亲们哪》《杀人布告》《冷暖灾星》等多部小说和电影剧本。

徐光耀五岁那年,母亲去世了,他在大姐的照料下,听着木匠爸爸讲述的故事成长起来。从小,他就对文学有着莫大的兴趣,听父亲讲“傻小子拜年”“傻姑爷娶亲”“财迷请客”“王小扛活”等民间笑话,以及《打渔杀家》《捉放曹》《六月雪》和《牧羊圈》等大戏,阅读《三侠剑》《精忠岳传》《奇巧冤》《包公案》《施公案》《七侠五义》和《隋唐演义》等英雄传奇书籍,具备一定的文学功底。然而,求学之路却因卢沟桥事变爆发、私塾关门而中断。

1938年春,八路军第一二○师某部进驻段岗村,其中有一个班的战士被安排住到徐光耀家。村里的八路迈着整齐的步伐、唱着雄壮的军歌,进门就扫地挑水、喊大伯大娘,整肃严明的军纪和浓浓的军民鱼水情深深打动了徐光耀,近距离的朝夕相处,让徐光耀萌生了当兵的想法,“不当亡国奴、要当兵打鬼子”。不久,部队开拨,徐光耀一心想成为一名八路,报效祖国,他不顾父亲的阻挠,哭了七天七夜,终于让父亲松了口。几天后,徐光耀赶到昝岗镇,追上了这支部队,报名后成为第一二○师第三五九旅特务营的一名战士。参军半年多后,徐光耀目睹共产党员开会,敬佩党员们的精神,就写了入党申请书。那年他才13岁,怕别人嫌自己年纪小,机智应答:“牛大马大,能打鬼子吗?”很快,徐光耀就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党员。

1939年春,徐光耀所在的特务团与冀中民军合编为冀中民众抗日自卫军(简称“民抗”),徐光耀也被调入“民抗”新成立的政治部下设的锄奸科,当了文书。1940年7月,徐光耀被提拔为正排级的技术书记,并被选送去参加冀中军区举办的锄奸干部培训班。

几年间,徐光耀昼伏夜出,在枪弹之间不断突围,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1942年,侵华日军纠集日伪军五万余人,开始“拉网式”、“梳篦式”大扫荡,根据地惨遭破坏,冀中军区部队减员1.68万人,被杀、被捕群众达5万余人,根据地全部变为日占区和游击区。无数的英雄为了胜利而壮烈牺牲,无辜的百姓惨遭杀戮,在亲历了“五一大扫荡”后,让徐光耀对法西斯主义的暴行与残酷有了刻骨铭心的体验,更让他深刻认识到了中华儿女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他渴望把这种伟大的精神表达出来、渴望把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写出来、渴望让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不朽。

徐光耀曾自述道:“我走上文学之路,是由于生活的刺激,加上对敌人的仇恨、对人民斗争精神的热爱。”加之,在行军途中,徐光耀酷爱文学作品,先后阅读了《聊斋志异》《西游记》《老残游记》等古典文学名著,并涉猎了鲁迅、茅盾、叶绍钧、冰心和巴金等现代作家的进步书籍;又跟战友比着背诗,又写诗、顺口溜,《雪夜行军》就是在这一时期写成的,这都让他有了深厚的积累。从1942年开始,徐光耀以笔名“越风”写了不少的通讯,如《猛将王峰》《攻克码头李》,登载在《火线报》《冀中导报》《团结报》等报上。

1944年7月中旬,徐光耀被调到第六分区司令部任军事报道参谋。次年3月,他又调政治部宣传科任摄影记者,旋即调入前线剧社。在此期间,徐光耀写作了许多报告文学,然而渐渐地,他感到创作的局限性:“报告文学在艺术上不能让人尽兴,真正地要表现那个时代,用活灵活现的人物去感动人,还得靠小说这种艺术形式。它能让我在现实的基础上插上想象的翅膀。”于是,他白天下乡下连、晚上写作,积极响应“八年抗战写作运动”。然而,这一时期的文学反响并不大。

1947年,徐光耀22岁,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插班进入华北联大文艺学院文学系,学习了八个月,了解了文学上的基础知识、认识到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重要性。这一段学习经历,为徐光耀日后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朦朦胧胧地觉得,表现‘五一大扫荡’的责任,自己也要担负起来。所以,我就留心起来,把经历过的战斗、事件,把认识的一些战斗英雄,记到一个小本子上。”

1949年夏,解放战争接近尾声,部队在天津修整。亲历了绥远战役、平津张战役、太原战役以及解放战争的一步步胜利后,徐光耀决定以笔为戈、以纸为戎,把战地故事、战地英雄记录下来。7月7日这一天,徐光耀请了创作假,将抗日战争中牺牲了的司令员王先臣的遗像挂在墙上,以“五一大扫荡”为素材,开始了《平原烈火》的写作,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初稿。1950年,长篇小说《平原烈火》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不仅是徐光耀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反映八路军抗战的长篇小说,具有重要意义。

《平原烈火》甫一问世,即引起轰动,当年就再版4次、印刷6万册。不仅社会反响好,更得到了文艺界的认可。1953年周扬在第二次文代会上作大会报告,谈起建国后的文学创作,提到了两部长篇小说,其中之一就是《平原烈火》;丁玲亦高度评价这部作品,认为这部作品与当时流行的苏联作家西蒙诺夫的《日日夜夜》相比,只差了那么一点点。

二、“嘎子”的故事:困境中的新生

然而,政治风云突变,引发了文坛震荡。1955年批“丁陈反党集团”、1966年错误地将丁玲和陈企霞打成右派。徐光耀在接受“丁陈反右调查”时陈述事实,这一事实为丁玲翻案有利。1957年反右时,这就成了“为丁玲翻案”的罪名,徐光耀被打成“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右派分子”,受到开除党籍军籍、剥夺军衔、降职降薪以及下放劳动改造的处分。

被斗了几个月后,徐光耀闭门思过,没有任务、没有工作。他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我13岁参加八路军,13岁入党,在党的机密部门工作,一向表现很好,是党的非常可靠的骨干人物。就因写了一封实事求是的信,就成了反党分子、成了右派?这我内心怎么也接受不了,怎么想怎么冤枉。我怎么会反党呢?把党反倒了我去哪里呢?我在党的怀抱里长大,在部队里成人,竟然成了右派……”在这样的苦闷的环境中,他几近崩溃,精神甚至出现错乱。

正是绝望时,他突然想到了以前读过的一本苏联书籍《普通心理学》,上面有八字大法“集中精力,转移方向”,于是他决心埋头创作,振作自己。面对困境,徐光耀没有自我放逐,而是选择我笔写我心,始终不改其英雄本色。

“写文章,一口血喷在桌子上,也是死。决心既下,第一步是先找题材。给自己定个规矩:不管写啥,一定要轻松愉快,能逗自己乐的,至少能使眼下的沉重暂时放松。这就很自然地想到了《平原烈火》,其中有个小鬼‘瞪眼虎’,出场时,曾是挺活跃的,可后来被主角挤到一边去,没啥事可干,最后只得蔫不唧儿的结束。一位老战友看了批评说,你怎么把个挺可爱的孩子写丢了呢?那好吧,现在就把他抓回来吧,能逗我笑的就是他。”

“瞪眼虎”的原型是抗战时期赵县县大队的小侦查员,他屡建奇功,在邻近几个县声名远扬,是带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于是,徐光耀沿着这条线,照着“瞪眼虎”这个小八路的形象,“把平生所见所闻、所知所得的‘嘎人嘎事’,尽力搜寻,桌上放张纸,想起一点记一点,忆起一条记一条,大嘎子、小嘎子,新嘎子、老嘎子,尽都蹦蹦跳跳,奔涌而至……尤其抗日时那些嘎不溜丢的小八路们,竟伴着硝烟战火,笑眯眯地争先赶来。不多几天,那具有情节功能的嘎人嘎事,竟拉成一个长长的单子。”在这样长长的单子下,一个质朴、可爱、正义又勇敢的嘎子跃然纸上。

1958年1月23日这天,徐光耀悄悄地动起笔来。起初,他是准备写电影剧本《小兵张嘎》,然而,剧本写到一半,徐光耀遇到了拦路虎——“嘎子坐禁闭后怎么出来,我写不下去了。嘎子有个性,批评他的话,他会跟领导辩论。电影一争论,戏就没法子看了”。沉思三天后,他决定走回老路,写自己熟悉的小说。这次,小说的创作非常顺利,不到一个月的时间,7万字的中篇小说《小兵张嘎》便完成了。小说完成后,他用婉转的手法处理了写作的难题,一鼓作气完成了电影剧本。然而,不久后,徐光耀被正式戴上了右派帽子,小说和剧本就都搁置了。

一年后,徐光耀顺利摘了右派帽子,成了保定市文联的工作人员。1959-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党放宽了对知识分子的政策。1961年10月,《河北文学》的编辑张庆田去保定组稿,遇到了徐光耀,也遇到了《小兵张嘎》。很快,这部小说发表在当年《河北文学》六、七期合刊上。第二年,小说单行本出版发行;《北京晚报》进行了连载。1963年,电影《小兵张嘎》在全国上映,引起很大轰动。

小说《小兵张嘎》1962年出版以来,再版了20多次,并被译为英、印、蒙、德、泰、朝、阿拉伯、塞尔维亚等多种文字。1980年获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小说和电影一等奖,入选“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图书”,编入“世界反法西斯文学大系”“共和国儿童文学名著”等书系,选入教育部语文新课标推荐阅读丛书,总发行量高达千万册,《小兵张嘎》成为新中国老中青数代人的共同记忆。

究其根本,《小兵张嘎》受到广泛喜爱,不仅是因为其曲折的故事情节、生动细腻的描写、机智勇敢的人物,还是因为其背后浓浓的爱国热情、奋勇抗争的大无畏精神,更是因为其创作者徐光耀在创作过程中贯穿始终的乐观、坚定与向上。 

(作者单位:中国现代文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