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杜法好的头像

杜法好

网站用户

小说
2024 01/03
分享
《东莱英雄传》 连载

第二十四章 师生殊途

日本军队撤走之后,东莱县城的空缺暂时无人填补。之前被日本人任命的崔久之,现在依旧堂而皇之当他的伪县长,且还兼着警备大队长。

不过,他的队伍在上次夜袭中受到的损失不小,死了几十号人。事后他本来还想让中村中队长给他补充一些人枪,不想只在第二天上午,中村却突然通过田翻译告诉他说,他们要先撤回岛城执行新的任务。崔久之当时吓了一跳,心说,日本人这是什么意思?他们可是刚刚占领县城啊!他们若是一走了之,那些抗日武装得到消息,肯定会再次攻入东莱县城。

“中村队长,您可千万不能走啊!皇军若是撤走,他们一定还会攻打县城,他们再攻城,我这一百多号人全都得完蛋!”崔久之一边向中村哀求,一边拿眼神哀求田翻译,希望他能帮助说句好话。

田翻译年纪约在三十来岁,是中村从岛城带过来的,但他的老家是正宗的东莱本地人。十几年前日本人在岛城招工说是去日本开矿,他正在岛城托了亲戚的关系上中学,稀里糊涂被招去,受了不少苦。后来因为他有文化会写字,被矿主专门叫去专写文书,兼替矿上给中国劳工记账,倒积攒下一点钱。日本人发动“七七”事变之前,他就坐船回了岛城,正准备开店做个小买卖,没想到岛城又被日本人占领,日军在当地找翻译,正巧找到他,于是就带着他回到东莱县。

田翻译眼见他可怜巴巴,终于替他说了一句话:“中村队长,他现在可算是咱的人了。要是留下他,恐怕中国军队饶不了他,要不您就把他给带上……”

不想中村一口回绝:“不行。崔,你的放心,你现在是留守,我们还会过来的,你懂吗?”

中村扔下一句半生不熟的中国话,立刻带上他的人马乘车仓皇离开了东莱县城。中村走后,崔久之一直是在惶恐不安中度过的。至今他也不清楚,自己投靠日本人这步棋是对是错。不过,一直过了有一个多月,东莱县城却平安无事,似乎根本就没有人惦记县城的归属问题。

关于这一点,其实他的担心倒是多余。裘中华和罗书峰也曾商量过是否要占领东莱县城。结论却是,一则因为打东莱县城,他们自己的势力刚刚受到很大损失,并且县城里的崔久之警备队人马战斗力并不弱。二则还有个王立训,他的势力似乎要更强大些。真要占了县城,王立训肯定也会有想法。

回过头来再说说王立训,他虽然是书生出身,却也想到,日本人刚刚进了胶东,他们现在还没有完全铺开身子。等到他们势力足够强大,杀回东莱县城是迟早的事情。东莱县城看似易守难攻,要是人马少了,守起来却也难。眼下属于他的部队虽说数不胜数,但却无法集中到一起,大多都分散在各县境内。因此他也拿定主意,即使日本人撤退,他也不打算收拾崔久之。万一是小日本的阴谋,来个反围城,好不容易拉起来的队伍就要完蛋了。

不过,王立训心里不想打算崔久之,却惦记上裘中华。

东莱夜袭一仗,固然是情报失误,但他完全想不到,自己手下的唐玉龙连个城门都没攻进去,裘中华却带领着他的一百来人从南城门一直打到东城门,最后居然从东城门给突出去。联系到许多年前发生的事情,他已经意识到,这个裘中华确实不简单,养虎不慎,必成大患。

他针对裘中华的招式,无非还是招降。他心里很清楚,现在国共两党实行合作抗日,真想清除裘中华肯定是一件挺敏感的事情。他再三考虑之后,立即铺纸研墨,挥手写就一张“兹委任裘中华为游击第十八支队第十五纵队上校司令,着令其驻防第三区。此委任,游击第十八支队司令:王立训”的委任状。写完之后,又盖上前些日子刚刚托人刻的一枚游击第十八支队司令部的大章,还有他自己用东莱山青石刻的一枚私章,等墨汁和印迹干透,小心地叠起找一个信封装上,想要找个合适的人选送信,立刻想起魏向华和裘中华曾有交际,便喊传令兵把魏向华叫来,道:“向华,你去替我办件事。”

“有作战任务?司令请发话就是!”魏向华见了王立训,立刻嘴皮子上抹油,再不是以前在学校时对王立训的那种态度。

“向华,那个,我想收编裘中华,你看可以吗?”

“您要收编他?不行不行,那个人太有主见。司令你可别忘了,当年李县长一直想要发展他加入组织,可是一直不成功……”

王立训闻听,不悦地咳嗽一声。魏向华立刻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忙又赔笑道:“我的意思是,当年李明复为了拉拢裘中华,的确费了不少心思。听说他当年还送了裘中华好些东西呢!又是西服又是美国进口的派克金笔。那种金笔一支就要好几块大洋。可是姓裘的不也纹丝不动?最后不还是投到共党那边了?要不是在省城监狱关他这么多年,现在还不知道闹腾到啥地步呢!叫我说,咱不如一鼓作气把他的队伍给收了。咱现在势力比他强大,就调一两个纵队给他直接包圆,不啥都解决了?”

王立训一边听着一边点头:“这个我都明白,可现在是国共合作,我不能开这个先例,万一上边要追究下来我没法交待。”

魏向华不屑地道:“司令,您现在手握重兵,谁敢对您咋样?”

“谁敢?敢的人多了。你是不知道,前期前任省长韩主席倒是手握大军十万,不也让南京政府给按上个‘不抵抗’的罪名给逮捕枪决了?所以,这棋还是得一步一步来下。这样,我这儿有张委任状,你替我给他送去,再跟他拉拉校友之谊,咱还是先争取一下试试。”

魏向华挠挠头道:“非得我去啊?也行,咱这边倒是我跟他最熟。”

魏向华说的是实话,甚至早年裘中华在讲习所当老师时,最早安家落户,不也是魏向华帮的忙?他早就知道裘中华的队伍已经拉到桃源涧,立刻带了四个护兵骑了马赶过去。

这些日子,裘中华的精力主要放在练兵上。他深知手里这支队伍的素质,都是些手握锄头下地干活的农民,年龄也参差不齐,文化上也没有,就说个“三点一线”,那些人就得举着枪比划上小半天,还不知道准星该瞄在标尺缺口的上边还是下边。

这天上午,他把重点放在了周夏至的队伍里。

部队已经在这儿休整有些时间,再加上他们的发动,附近又有好些乡民参加了队伍。另外他们从附近各村又起出不少枪,连桃源徐福村蔡小梅的姑父家里也藏有十来支快枪,另外还有五支鸟枪,罗书峰名义是上门探亲戚,不声不响把工作给做下来,小梅的姑父徐明裕也算是个开明人士,一听是为了抗日,索性把枪都给捐了。

现在,他正和周三太一起在桃源涧一处小山坡上指挥着周夏至训练队伍怎样展开进攻,眼见远处跑来数匹快马。那些马到了山坡口,却被哨兵拦下。时间不长,就见魏向华领着四个护兵大步流星朝他而来。

“哎!中华,中华,挺忙呢?我可找得你好辛苦。”

周三太看了大惑不解,问裘中华:“他是谁?”

裘中华笑道:“是我中学一个同仁,俺俩在学校时关系还挺不错,一定是来给王立训当说客的。”

裘中华一边说着,一边迎上去:“哟!是老魏啊?什么风把你给吹过来了?”

“啥风?是诸葛孔明借的东风。我一找你就是大喜事。中华,我可是来给你报喜的。”魏向华一阵故弄玄虚,仿佛他带来的真是什么喜事。

“报喜?我现在媳妇娶了儿子也有了,又不敢娶二房,哪来的喜啊?”裘中华开始调侃他。

“有啊,升官发财算不算?凭咱俩的关系,连我你都信不过?中华,咱借一步说话。”

魏向华二话不说,先把他拉到一边,避开周三太,然后从口袋里掏出那封信,双手递给裘中华:“老弟,王司令可是特意让我来找你,你看看是不是大喜事?王司令已经任命你为十五纵队上校司令,希望你能从此之后为党国效力,事业成功之时,还有更大的封赏。”

“真的假的?能有这样的好事儿?”裘中华略感惊讶,连忙打开信来看,信上飘逸的字体很是漂亮,的确是王立训的笔迹。

但他一看信的内容,不由笑了,道:“哎,向华,你说咱王司令是啥军衔?”

“他可是中将,是游击总司令刘敏江亲自封的。”

“噢,中将呢?他给我这小小的抗救会长封一个上校似乎些不妥吧?不敢当不敢当,向华,你还是把这委任状带回去吧!”

“中华你什么意思?这,这可是上校司令呢!对了,你是不是感觉这军衔太低了?你想要封个少将?”

“请别误解,裘某的确万万承受不起。向华,晌午就别走了,我安排人买只鸡回来,中午请你吃鸡好不好?”

“中华,我可不是为了吃鸡来的。王司令开出的价码已经不低了,你是不是得慎重考虑一下?真要嫌低了,我回来再向王司令汇报。”

“说啥呢?我才不稀罕这些军衔啊之类的。除此之外,咱俩就不能换个话题?比如聊聊当年在讲习所的青春岁月?另外还有时局,我也想跟找你好好聊聊。”

“你想跟我聊时局?哎你这可是偏离主题了。”魏向华瞪大了眼睛。

“你先听我说完行不行?眼下看,王立训的势力的确挺大。可是,如果日本人被赶走了,你觉得他会是什么结果?”

“真要打跑了小日本,他就是国民政府的功臣,在咱胶东,当然还是他势力最大。”

“可是,你认为他们实行的那一套跟共产党的那一套,谁更受老百姓欢迎?”

“你什么意思?你的意思是,国共两党还会有一场战争?这不可能!”

“这可不敢说。我看,不是我们想要打他,而是他们的眼里肯定容不下我们。你要是不信,就等着瞧好了。”

“我觉得王司令这个人以前挺不错的,当年你在县城犯事,李明复找到讲习所,王司令可是主动替你打掩护,楞没说出您丈人的家在哪里。”

“有这回事?这个人情倒是要记住。不过,如果有一天他铁了心想要吃掉我们,你会不会帮我们?”

“中华,你还是不要想那么多了。反正我就觉得,只要他肯打日本鬼子,那他还算是个中国人。”

“行,有你这句话就成。这委任状你还是带回去。咱一起打小日本没问题,但大家毕竟不在一条道上,还是保持些距离为好。”

“中华,这可是难得的机会,错过就再没了……”

“你不用说了,这件事情我心里有数。”

魏向华见裘中华态度坚决,只好无奈地告辞。裘中华倒一心想留他吃饭,其实,他还想趁机好好做一下这位校友的工作,要是王立训坚持走国民党反复无常的那一套,可能有一天会利用到魏向华。但是魏向华已经意识到他的目的,嘴里只是答应,以后不管有啥事情均可帮忙。心里却想,现在来看,还是国民政府的势力强大,所以,最好离共产党远些。

送走魏向华,裘中华望望远处的县城,似乎想起什么,立即回头找到罗书峰,提到魏向华来找他之事。罗书峰诧异道:“他不是跟了王立训吗?咋会来找你呢?”

裘中华笑道:“他是来给我送委任状的,大红印章,王立训封我为第十五纵队上校司令。名头倒挺轰动。”

罗书峰也笑道:“哟!上校同志,人家封你这么大的官,你也不留人家吃个饭?”

“你以为他是真心的?再说了,咱好不容易拉起的队伍白白让人家给收编了?我是担心这个。”

“有道理,毕竟是两条道上的人,咱自己还是得留一手。中华,这几天我一直在想,咱得抓紧跟特委联系上,胶东这边现在抗日武装不少,咱现在像没娘的孩子,光是闷着脑袋蛮干可不行。万一敌人有大行动,根本没个协同。”

“你说的很对。哎,趁小日本撤走现在没啥事儿,我想进县城看看,你去不去?”罗书峰笑道:“咋的了?想去看丈母娘了?”裘中华微微摇头道:“瞧你这话说的,你不也有个老丈人在城里吗?咋样?一起去看看吧?”罗书峰道:“要不这样,你还是自己先去,不行再带两个人。队伍里有啥事我在家掌握着。还有,去一趟不容易,就替我看看小梅她爷爷,再帮我买点东西捎给他。”

罗书峰一边说着,一边从口袋里掏出一块大洋给裘中华,裘中华心说,还是罗书峰想得周全,便痛快地接了大洋,回屋里换了一身棉布长袍,盒子枪也不带,另外找一顶礼帽戴上,乍一看像极了教书先生,肩上又背个包裹,里面放几件换洗的衣服做做样子,大摇大摆地朝县城走去。

一到县城门口,倒有警备队的两个兵在门口站着,检查却也不严。大概这崔久之也知道自保,身前身后没有靠山,轻易不肯得罪人。

等进了县城之后,裘中华先就近去看望钱掌柜和月娥她娘,还给他们捎了两斤猪下货。钱掌柜一见到裘中华,心里说不出是苦是甜,自己视若掌上明珠的女儿,倒嫁了个担惊受怕的男人,这还不说,早晚有一天,万一日本人得了势,怕不连他和老伴也给搅缠进去?

不过,毕竟是女婿来看他,倒不好给他白脸。只得往屋里让:“这些日子没回家看看?月娥和旺国都好吧?”裘中华将猪下货放到柜台上,答道:“都好,你们不用挂念着。爹,俺娘呢?”“她在里屋呢!她娘,中华来了。”

只一声,月娥她娘却从里屋出来,看见裘中华,立时眼泪汪汪:“你可来了,咋就你一个人来呢?月娥和旺国没跟着回来?”裘中华心说,还是母女感情深,却笑着道:“她们都在俺老家,都挺好的。前些日子她还说要带旺国回来看你们,那时日本人还没走,我没敢让她回来。”

“还是少让她回来的好。那些日本兵一个个就爱盯着大姑娘小媳妇看。你不知道,上次有两个日本兵进了店,直拿眼珠子瞪我,把我都快吓死了。幸亏您爹在场,又是作揖又是递烟,好不容易把他们给打发走了。”

她这边说,钱掌柜却拿眼直瞪她,道:“这帮家伙,看着挺碜人的,不过好像也没那么坏。”

“他们这些日子没做啥坏事吧?包括,征粮要钱啥的?”

“这倒没听说。只是听说崔久之以前征的粮都留给小日本了,他们临走时还拉了两汽车呢!”

“噢,我知道了。”裘中华心说,小鬼子是第一次来东莱,而且有吃有喝,当然做事不会太出格。看样子,他们倒是做长远打算。就告辞要走,月娥她娘道:“中华,你吃了晌饭再走吧?”他却不肯,说还有其它事情要办。

他沿了杂货铺一直往南,经过前期合并的县立中学,因为曾有日本兵进驻,现在依然休学,学校大门分明紧锁着。他顺着南大街又向西,一直走到西城墙附近,再往北一拐,就到了彭先生家。

这次来看彭先生,他又买了一瓷坛莱水老烧,彭先生好喝酒,而且喜欢高度的莱水老烧,这点倒是符合他的脾气。

意外的是,彭先生并不在家。他四下里仔细搜寻一遍,彭家小院却不像遭到破坏。难道日本人进城之后,彭先生外出躲避了?没奈何,他只好提了酒往蔡老先生家方向走,心说,别是两个蔡先生也不在家吧?沿途路过烤鸡店,索性又买了一只烤鸡捎着,反正花罗书峰的钱不心疼。

很快到了蔡府,一敲门,还是桂荣开的门,说老爷和蔡先生都在家,而且蔡小梅和孩子也已经从大水泊东村搬回来了,这倒是个意外,早知道把罗书峰叫上好了。因为日本人进城,县立小学至今也未恢复,她也不能教学,只好在家呆着。另外彭先生原来是到蔡府来了,真正是意外之喜。连忙小跑着进了大厅,却看到三个人正在坐在那儿闲聊时局。

三位老人一见是裘中华来到,都异常兴奋,目光中还透露着亲切。裘中华先将手里的东西放下,声明是罗书峰让他捎来的。蔡老先生当场让桂荣去准备饭菜,连那烤鸡一块儿撕了。

不知是不是因为生了孩子,蔡小梅现在越发漂亮耐看。裘中华忍不住多瞅了她几眼,看得她有些不好意思,幸亏以前跟他无话不谈,便笑道:“中华,你在外边也这么看人啊?”裘中华笑道:“老罗现在可是在桃源涧,我这是替她多瞧瞧你。对了,要不你跟我一块去吧?”蔡小梅微微摇头:“他一离开家,哪里还有时间想着我?其实不光是他,你也一样。嫁给你们这些男人,俺们女人可是瞎了眼。”

蔡铭铨老人闻听,却不悦道:“小梅,他们都是为了国家才抛头露面,你们女人可得都多担待着点儿。”

蔡小梅笑道:“爷爷,你还真替他们说话啊?行,反正俺们都是自找的,你们先说会话,我到桂荣那儿帮帮她。”

一边说着,一边抱着小云走了。

眼看着蔡小梅离开,四个人一时将话题拉到日本人身上。蔡老先生说:“那小日本民国三年就来咱东莱作过孽,想不到又来了,之前以为这东莱县城又要毁于一旦,没想到他们竟又走了。”彭先生说:“小日本亡我中华倒不是一年两年的打算。他们是一直觊觎咱中华物产丰富呢。这一次,我看事情并非那么简单,要不是前些日子有抗日队伍夜袭县城,他们恐怕不会走吧!”

蔡铭九附和道:“彭先生说的是,他们当时一定是惊弓之鸟。叫我说,咱东莱是胶东出入门户重地,他们早晚还是得过来。老哥,咱俩这重修县志,可是又要添上一笔国仇家恨了。”

彭先生倒关心裘中华的近况:“哎,你们史志上的事儿多一笔少一笔没啥意思,倒是中华这边,听说已经拉起抗日队伍了?”裘中华连忙点头道:“是。”“拉了多少人啊?”“大概三四百人。”“我问你,前些日子夜袭之事,你们有没有参加?”

裘中华心里琢磨,这三位老人都是他十分敬仰的人,一个个都活得爱憎分明,便痛快地道:“参加了,我一共带了有百十人,从南关城门攻进来,不想被鬼子抄了后路,没办法,我们又从东门打出去了。”

“砰!”彭先生突然挥掌猛击一下桌子,把在座的人都吓了一跳。只见彭先生冲他直竖起大拇指笑道:“我就说呢!中华,我还真是没看错人,那天晚上的枪声我可是都听到了,小日本的机枪挺猛。那小日本虽说人数少,可是战斗力却不弱。一个中队按编制应该是一百七八十人,分三个小队,一共九挺歪把子,另外还有三门掷弹筒,那种东西近距离支援步兵作战非常厉害。当年,就是这样的三个中队五百来人,把沈阳北大营给占领了,上万东北军落荒而逃。对了,打鬼子的那天晚上,你们损失不小吧?”

“嗯,一共死了十来个,还伤了二十多个。我们本来是配合王立训分别进攻,但他的队伍没有攻进来,要是他们能够攻破东城门,估计遭殃的该是小日本。”

“你说啥?王立训那小子也拉起抗日队伍了?”

“嗯。”

“这小子前些日子还找过我说过抗日的事儿,我倒不信。虽说是我外甥,打小我就不看好他,做事根本不决断。他当年能当县中学校长也是他跟那李明复臭味相投的缘故,真是没想到,现在竟也出息了。”

“彭先生,他拉的队伍可是名头不小,他现在是东莱县长,同时兼着游击第十八支队中将司令。”

“个屁!这是哪个王八蛋逗弄傻子呢!还中将司令,他要能消灭鬼子一个小队,我老彭从此当他是东莱英雄。中华,其实你那天黑夜打的可是一场恶仗,真是好样的,今天倒要好好跟你喝两杯。”

小梅一时手脚勤快上了酒菜,彭先生果真兴致勃勃,先跟裘中华连干三杯。裘中华却也心情不错,先敬三位老人一杯,然后随了彭先生的意连干三杯,然后大家谈些当前未来形势。裘中华又问到修史志事情,铭铨老先生道:“倒忘了,日本人要是再进城扎下,咱那些宝贝咋办?中华,要不你把它运出城保管吧?”蔡铭九却摇头道:“不妥不妥,他们的队伍眼下势力不是很大,而且居无定所。若是一场仗不利索,损失恐怕更大。”

彭先生低头一寻思,提议道:“要不这样,我那儿横竖是不怕他们,现在看起来,无论谁都对我比较客气,所以我家比你们俩举人秀才这边要安全些,你们要是同意,还是放我那儿吧?”蔡铭铨点头赞同:“这个不错,俺们俩看上去一肚子学问,真要应付乱世,根本就是一对草包。我是完全同意你的提议。不过,眼下县志还剩下些未整完,还是等完全结束之后再说。”彭先生摇头道:“你们还是不要太拖拉。日本人一来,现在连个正牌县长也没有,你这肯定整好了也不能印。已经修完的还是先运走,否则一出事全完了。”

蔡铭九也劝他:“大哥,彭先生说的极是,就听他的好了!”

便又商议运送的时间,大家一齐议定,等打跑了日本人,东莱县真正成立新的县政府,再把它交出去。大家慢慢喝着酒,裘中华一阵喝得有些上头,连连说不能喝了,啥时候要运送县志,由他派人过来帮助。彭先生说不用,就那堆东西,我们几个也就办了。裘中华见再无其他事,只是吃了一碗小米饭,就告辞回去。

因为太高兴,裘中华今天这酒喝的的确有点多。他摇晃着身子出了城,看那荷塘内依然是枯黄的荷叶,忽然想起当年荷花盛开时,和罗书峰曾一起漫步荷塘,听他讲满池荷花看上去败落,却也潜藏着生机。后来遇到歹徒抢劫,他却三拳两脚打得人家落花流水而逃。这辈子,咋就跟罗书峰分不开了?

他步行几十里回到桃源涧之后,再撑不住,干脆躺在指挥部小屋的炕上睡了小半下午。直到天黑之后,一睁眼,眼前一个人影把他吓了一跳,只见罗书峰正坐在他身边看着他笑。裘中华坐起来,揉揉眼睛道:“天已经黑了?看我这一觉睡的。”罗书峰笑道:“真是无战事无心事,咋喝这么多呢?”裘中华跳下炕连连舒展着胳膊道:“还不都是您那老丈人太热情?对了,小梅她们已经从乡下回来了,托我给你问个好。彭先生也在那儿,他们一说起那天夜袭打得挺好,我一高兴就多喝了几杯。醉酒是要误事的,幸亏最近没大事,以后再不敢这样。”

罗书峰却也告诉他,经过一段时间考虑,明天他准备去一趟胶东找特委汇报,他不在的这段时间,需要裘中华独自承担抗救会的工作。裘中华从言语里听出,罗书峰有点担心他喝酒误事,主动表示道:“你放心去吧,我在家等你的好消息,放心,自你出发后,我保证一滴酒不会再喝。”

第二天一大早,罗书峰就带上一个叫高玉生的战士出发了。高玉生反应机灵,罗书峰一直挺喜欢他。

罗书峰不在的日子,裘中华心理上深深感受到孤单。以前只要有烦心事,他都可以找罗书峰聊聊,两个人一交流,便可以得到好的主意。可是现在呢?虽然有周三太和周大春他们,有可能是文化差异,有时跟他们却交流不到点子上,倒不如自己静下心来想一阵子。

幸好,他是一个很善于转移自己心思的人。这段时间里,他除了练兵,就是派出几个战士化妆成货郎,专门摇着货郎鼓走四乡打探消息。就有一天,一个叫李玉朗的小货郎特别紧张地带回来一条非常重要的消息,说王立训的三路纵队已经全部转移到打鼓山上。

王立训现在占领了打鼓山?裘中华闻听吃了一惊。那打鼓山扯北向南绵延十余里,中有数里阔的山谷,传说大唐李世民东征高丽时经过东莱县,曾因大海天气恶劣,在此山驻扎月余,每日早晚练兵,以军鼓为号,每每击之,声传数十里外,乡民皆以为奇。其本人离开后,此山遂被称之为“打鼓山”,又出山向南有一涧,涧上筑有一石桥,李世民曾在此桥拴马歇脚,此桥便称“秦王桥”。

凡部队进驻此山,只有两条出路,向西为一山口,出山则为通天大路。另一出口就是秦王桥,出桥则分成两条大路,往东通莱东,往南则通莒城。

裘中华现在最担心的是,桃源涧正好夹在东莱县城和打鼓山中间。现在王立训的四路纵队大概有两千来人马,全部驻扎在东莱山上。如果东莱县城再驻上日军,他们就成夹在中间的包子馅了。王立训如果前进一步,可以挤压或者吃掉裘中华的抗救会。即使他们能够与抗救会平安相处,据守打鼓山也可以裘中华的队伍作为屏障,从而不受日军的直接骚扰。

这还不说,王立训一进打鼓山,居然又派人给裘中华送来一张委任状,委任他为游击第十八支队少将参谋长,意思是在第十八支队内,目前位置仅次于王立训一人。

这张委任状,裘中华没有立即还给王立训,他是担心王立训再次遭拒之后恼羞成怒,立刻发兵攻打他们。对了,现在罗书峰刚走,一时半晌肯定回来不来,裘中华知道等不及和他再商议。他深知以王立训的两千多人马想要攻打抗救会根本不是难事。一时想起蔡先生跟他讲过的,东莱山山高涧深,地势险要无比,索性准备向东莱山转移。

不料,他刚刚开始准备转移计划,进县城侦察情况的小货郎李玉朗又带回来一个消息,中村带着鬼子又回到了东莱县城。

小日本又杀回东莱县城了?这件消息似在意料中,又令裘中华十分不安。经过那天夜里的激战,他已经认识到日军虽然凶悍,但并不可怕,无非他们的武器装备要超过自己,并且打起仗来颇有章法。其时尽管打死一些日军士兵,但自己的损失也很惊人,裘中华深知小日本的战斗力非同小可,就像彭先生所说,硬碰硬恐怕要吃大亏。

那么,既然日军已经回来,桃源涧这地方已经没法子呆了。

于是,他立即召集手下三个中队长开会,把身边的形势分析给大家听,要求全部做好准备,下半夜时开始转移。

当天夜里,裘中华立即率领队伍离开桃源涧,一头扎进了东莱山。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 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登录][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