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杜法好的头像

杜法好

网站用户

小说
2024 02/17
分享
《东莱英雄传》 连载

第四十章 特务英雄

1939年的深秋季节,东莱大地上开始呈现出一派枯黄的景象。在此季节,日军并未闲着,他们早就把东莱山抗日根据地视为眼中钉,因此一场由日军主动发起并针对东莱山区规模浩大的大扫荡,突然从东莱县至新古河一线拉开帷幕。

其实日军的行动,早已为东莱山腹地的三支队司令部所获知。对了,现在他们的番号已经不叫“三支队”,现在叫军区独立第一旅,旅长和政委依然是高司令和叶政委。而裘中华现在是独立旅特务二营的营长,他最终还是坚持不当团长。

特务一营的营长却是裘英。似乎是因为长期跟裘中华一起作战学到他的一些斗争策略,又似乎是骨子里的一种天性,裘英在抗日的战场上同样越来越成熟。裘中华回一溜二十四水泊那段时间里,特务营之前原叫特务大队,裘英带领着特务大队做出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战绩。冷国荣有一个手下是伪治安第一团的参谋长,叫侯发来,他原是中村安插进治安一团的一个亲信,有天亲自带了一个班骑马到埠子据点视察,未等进埠子镇,竟被裘英率特务营一个排半路打了埋伏,一共打死八个伪军,俘虏四个,其中一个就是侯发来。

那次战斗一打响,埠子据点即出动二十多人出镇接应,又被裘英事先安排的一个小队成功打了阻击,敌伪死伤数人,余者皆逃回埠子据点。侯发来先是被活捉送回东莱山三支队司令部,后查出他在跟随日军扫荡过程中身有血债,报请区委批准,很快将他处决。

还有一场仗裘英也打得十分精彩。因为王立训的反共思维,唐玉龙在进驻东莱山以东以南区域后,曾派一个连驻扎在由东莱山通往东黄县公路边上的一个叫“八王埠”的村子,企图掐断东莱山区通往胶东区委的交通线。为拔除这颗钉子,高司令特意安排裘英的特务大队出马,当夜即将八王埠团团包围,一举缴了对方全连的枪。紧接着,裘英又率队向东横扫,一气拔除了东黄线上四个伪军据点。

一时间,东莱山区敌顽部队只要听裘英的名字,无不为之色变。

在裘中华返乡的日子里,裘英还完成过一件秘密任务。前些日子,独一旅接受到一个特别任务,上级命令他们组织一支装备精良的队伍掩护一支特殊的运输队伍过境东莱山区,又是裘英接受了这项任务。当天夜里,他带着一个特务连深夜时分在预定地点秘密与这支队伍接上头。他发现,这支神秘的队伍规模颇为庞大,一共有近一个营的人马,他们的辎重主要是十多匹骡马,每匹骡马分别驮着两个沉重的木箱子。裘英在接受任务之时被告知,绝对不准打探部队的行踪,不准打听部队所押送的东西,无论遇到什么危险,必须誓死保护所有押送人员。裘英一路严格执行了保密规定,立即护送运输队沿山路西行。在经过东莱山以东的交通干线上时,被王立训所部一个据点所拦截。运输队的同志惊奇地发现,负责护送任务的裘英仅仅朝着据点上的敌人大喊一声:“据点上的人都听着,裘二爷今天晚上想要借路,谁敢挡我,立马拔了据点。”吓得据点上的顽军大气也不敢出,只是深深躲藏在据点之内,任由他们打马西去。

只是,他们在经过埠子据点以东的大田庄时,突然遭到一股日伪军的袭击,在激烈的战斗中,裘英意外听到鬼子和伪军在黑夜里直嚷:“黄金,黄金。”黄金?那可是好东西,裘英知道东莱县境以东的邻县就有黄金矿,想不到今天他能来护送这种贵重的东西。裘英立即指挥特务大队拼死抵抗,冲杀出一条血路,将秘密运输部队安全地送过了莱水河。

许多年后,裘英和裘中华在省城重逢,再次谈起那次护送任务时方知,当年裘英完成的是一次特别重要的黄金护送任务。运输队当时运送的是胶东军民从胶东最大金矿中获取的数千两黄金,全部经沂蒙抗日根据地安全送到延安党中央所在地。

那天上午,当裘中华和裘英一起走进旅司令部时,高旅长不停地打量眼前二人,禁不住兴奋地对叶政委道:“老叶啊!要说咱独一旅能够在东莱山区打开局面,我看主要是这‘二裘’的功劳,你说呢?”叶政委对他的话十分肯定,也笑着道:“这个我也承认。老高,他们俩其实都有能力,就是为人有点谦虚,要不然他们早该当团长挑大梁了。”

裘中华闻听二人夸奖他们,心里十分不安,连忙道:“旅长政委,您们可是言过其实了,没有你们和党的正确领导,我们俩跟冷国荣马占海之流又有何异?”

裘中华的这番话真正是发自内心,自从投身三支队参加革命,他已经经历过很多风雨,应该说是如鱼得水,倘若没有一个可以依靠的组织,他又能有多大的作为?其实叶政委挺欣赏他的这种性格,这也正是一名优秀指挥员应该具有的品质。包括前期特务大队准备改编为两个营,因裘英原来就担任特务大队的大队长,所以由他担任了特务一营的营长,裘中华只能当第二营的营长。当时叶政委还担心他会在意排名,特意找他谈话,毕竟每一支队伍的第一排名都会安排特别重要的指挥员。但是裘中华当即向叶政委表态,说这种安排很合理,他完全接受组织的决定。

他的谦逊态度,让裘英大为感动。

裘中华所在的特务二营,一连长叫李子玉,是原特务大队的一个排长,跟了裘英很长时间,战斗经验丰富。二连连长姓付,叫付明波。本来裘中华曾商议高冠德,想要让他当二连连长。可是高冠德高低不同意,说自己不太懂军事,怕耽误大事。裘中华因为高冠德对于部队建设的付出,还是向高旅长和叶政委建议,让他当了二连的副连长。三连连长是赵大乐,他原是第六大队的一名排长,裘中华很了解他,知道他有勇有谋作战勇敢,特意把他调过来从事特务工作。

鬼子这次从新古河出发发动的扫荡来头不小。参加扫荡的主力部队是日军驻胶东地区的秋山联队,其中包括从东莱县和胶西、高华两县调集的日伪军,合计总兵力竟达到三千余人,全部集结于新古河一带。他们的扫荡重点目标自然是东莱山抗日根据地,以及由此向北的临海县、东黄县、龙王镇一线,力争通过这次扫荡彻底清除东莱、临海、东黄三县的抗日武装,打通胶西到登州的交通要道。

包括现在驻扎在东莱县城的中村队长,现在也需要用一次大扫荡来壮壮声威。自从进入东莱县城,中村很快完成了在全县重要交通线据点的建设。但那些据点竟不时被骚扰,偶尔还会被当地的八路武装拔除。前些日子他曾亲自率军扫荡白里水泊,竟差一点被土八路打了埋伏。自此后,他的部队便开始龟缩在县城之内轻易不敢外出。正因此,他的控制范围自然不尽人意,东莱山以北与临海、东黄两县接壤之地目前基本属于共党八路控制。而东莱县城以东打鼓山地区又是国军王立训的地盘。幸好王立训已秘密与中村达成协议,双方保持暂时的和睦共处。但是,东莱县境目前这种统治局面却已引起岗本的不满。所以,此次岗本中将特别组建一支三千余人的扫荡部队,包括中村也要亲自率领一个中队参加,另外冷国荣的治安团大部也要参加扫荡。目前仅在县城内留下日军一个小队加治安军一个营负责县城警卫。

他们的兵力构成和战略图谋,很快为驻守东莱山的独立一旅高旅长通过东莱县大队的内线所获知。

自收到情报之后,高旅长深知目前独一旅所要面临的压力。前些日子,独一旅的第二团已经派往莱东县境,协助扼制李道云对军区的骚扰威胁。偏在此时,军区又向独一旅发来急电,说驻守登州的鬼子亦组成成两千余人的扫荡队伍,正向军区驻地三蓬山一带袭来,要求独一旅火速派兵增援,并协助军区机关转移。情况紧急,高旅长只能安排一团团长周三太并加上裘英的特务营一起出发救援。要命的是,一团刚刚出发,新近成立的滨海地委机关,本来住在临海与东莱县交界的凤凰山一带,因为敌人突然发动这次扫荡,也需要迅速掩护撤退。高旅长目前手下只剩下一个第三团,以及加上裘中华的特务营,总共不到一千二百人,现在却要阻击多达三千余日伪军。

那天下午,高旅长立即把裘中华叫到了旅部。二人一见面,高旅长就十分严肃地道:“老裘啊,现在军情特别紧急,我手里现在只剩下你们特务营和第三团,刚刚我们又接到要求掩护滨海地委撤退的命令。对于三团,我想保留他们做为本次反扫荡的预备队并主要用于东莱山的防守,眼下能够运动作战的只剩下你们二营了。目前扫荡的敌人一共有三千余人,前锋已经到达新古河以东到太平岭一线,滨海地委目前面临的形势特别严峻。我们三百来人对敌人三千多人,完全是以少挡多,以你看,这场仗能打吗?”

高旅长的话,似是向裘中华提出一个明显无解的难题。谁都清楚,三千比三百是什么概念?整整十比一的比例,更何况日伪军的火力之强盛就连国民党的所谓正规军都难以抵挡。但是,越是在困难面前,裘中华的斗志似乎愈发坚强,只见他用力挽起袖子,右手紧紧握住盒子枪把,坚定地道:“旅长,您不用多说,只需要你下达命令即可,您放心,只要我们二营还有一个人活着,就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阴谋得逞。”

“好,我特别欣赏你这种无所畏惧的精神。另外我已经命令临海、东莱两个县的县大队全部加强给你指挥,这两支队伍人数虽不多,多一个人也可以多一份力量。另外我再从三团抽一个连配属给你。我没别的要求,你们只要在太平岭坚持到天黑掩护滨海地委安全,然后可以迅速撤退回来。有信心吗?”

“请旅长放心,二营保证完成任务!”裘中华本来想,以自己特务营的三百来人对阵敌人三千人马,明显就是一场生死之战。此时闻听高旅长另外安排三支队伍归到他名下指挥,倒是意外惊喜。

不过,等到三团一个姓钱的连长率领全连向裘中华报到时,他还是感觉意外。钱连长的一个连居然才只有四十来人,其中有三十多人还是新兵。不过高旅长有一句话应该有点道理,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等到战斗关键之时,即使是一名新兵也会有其特殊的作用吧!

一小时后,裘中华率三营和钱连长的所谓“一个连”已经与另外两支县大队汇合,其时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天都快要黑了。在整理队伍期间,裘中华仔细察看了两支县大队的装备,很是失望,这是两支什么水平的队伍呢?临海县大队一共八十多人,只有一多半的人有枪,子弹每人平均不到十发,剩下的人多数手里只有大刀片,另外加一两颗手榴弹。而东莱县大队似乎更惨,除了枪稍多一些,子弹倒也差不多。要命的是,这支队伍里居然有二十来个十五六岁的毛头学生,他们大都手执一杆扎枪,极少数手里只是一个手榴弹。

“你们也是县大队的?”裘中华简直有些啼笑皆非。

“当然是,我们是东莱县立中学的学生。日本人已经占了我们的学校,并安排日本老师负责教课,非要教我们学日语,不许我们学国文,我们干脆集体逃学,后来就跑出县城,因为怕日本抓住,我们就参加了县大队。”其中一个年纪稍大的学生解释道。

“裘营长,他们的确是县中学的学生,集体跑出来不说,非要参加抗日,赶他们回家也不回,只好把他们带进队伍里。”站在学生旁边一个背盒子枪的人补充道。

尽管大多数是生面孔,大家一阵就熟悉了。东莱县大队的大队长叫关立宝,临海县大队的大队长叫赵英杰。而那个学生模样年纪稍大的小伙子,穿一身藏青色学生装,头上戴一顶学生帽子,身材不高,四方脸盘,鼻梁高挺,两眼却有精神,自我介绍说他叫卫华,是班里的班长,也是带着学生逃出县中学参加抗日的发起者。

“大家还是听我一句,这场仗会很激烈,你们跟着队伍不合适。关大队长,您还是安排几名队员护送他们撤了吧。或者,就撤到东莱山上也行。”裘中华望着那几个学生,无可奈何道。天知道高旅长加强给他的是这样的队伍,总不能再从特务营抽出人保护他们吧?

“不行,我们不走,我们就是来打鬼子的。裘营长,我们都能打仗,只要你给我们枪就行,我们已经跟了县大队一个多月,我们都已经学会瞄准和打枪了,就让我们留下吧?”

“不行,你们真的太小了,我绝对不能留你们在这儿。”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学生,裘中华立刻想起自己当年和他们同龄时也是热血澎湃,也曾自不量力地去帮助张县长打过土匪和白枪会,现在他从他们身上似乎又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但裘中华真是不忍心,打仗并不是儿戏,是要死人的,他们还都那么年轻,他不愿意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他眼前流失。即使他们的抗日热情再高涨,他绝不能任由学生们因任性而带来无谓的牺牲。

“裘营长,告诉你,不让我们抗日,我们坚决不走,同学们,是不是啊?”卫华倒挺会做鼓动工作。

“是!”所有的同学几乎同时回答。

裘中华现在有些被感动了,他知道已经不可能说服他们。他一时想起什么,立刻走近一名特务营战士,从他肩上取过一支三八大盖,又跟他要过一夹子弹,一起交到卫华手里,卫华操枪却也熟练,把子弹只往嘴里一叼,左手据枪,右手拉开枪栓,接着右手从嘴里拿过子弹夹往枪里一插,右手大拇指跟着一按,五颗子弹全被按进弹仓,然后拔掉桥夹,仍然左手持枪,右手推转枪栓,一颗子弹早被推上枪膛。

裘中华眼见他熟练地装弹,一念之间立即下了决心,却对特务营的同志大喊:“所有持马步枪的,出列。”

立刻有二十多个战士出列。他们手中的马步枪是第一次青阳山阻击战时击毙鬼子的骑兵小队时所缴获。这些小马枪,战士们用起来觉得威力太轻,但特务营经常执行特殊任务,这种枪却也有其优点。

裘中华下命令道:“同志们,现在,请把你们的马枪交给同学们,另外,每支枪给他们二十发子弹。”

那些战士面面相觑,个个为难。

裘中华摇摇头,再次命令:“快,把枪给他们,你们的佩枪,我会马上发给你们。”

学生们一个个接了枪,都开心得不行,一齐在那儿摆弄。裘中华见他们太随意,吓了一跳,又转向所有的学生,道:“立正,大家都给我听好了,枪是用来打鬼子的,第一要爱护好,不能在自己手里损坏了。第二,永远不准把枪口瞄向自己人,大家都听明白了?”

“听明白了。”学生们一齐兴奋地回答。不过,那些交出枪的战士,一个个却又垂头丧气。裘中华却也不慌,他知道旅部还存有一批缴获未发的枪支弹药,裘中华决定立刻跟高旅长申请要过来。他立刻从身上摸出一张纸条,用随身的钢笔写了张纸条,让刚才把枪让出去的一名战士,叫王玉生,带着那些赤手空拳的战士找高旅长要枪。并声明他们领到枪之后,立刻向太平岭方向追赶大队。

等王玉生他们走了以后,裘中华便率领集合起来的部队立即朝太平岭一线出发了。

大概到半夜时候,王玉生和二十多名战士终于扛着新发的枪追上他们。

第二天清晨,裘中华带着队伍已经赶到太平岭附近。在上太平岭之前,钱连长却有点犹豫,裘中华察觉到,忙问:“钱连长,有事吗?”钱连长略带紧张气色道:“裘营长,我带来的战士都是昨天才补充的新兵,根本就没打过仗。我真是有些担心,要是损失了就太可惜了。您看到底该如何安排?”

裘中华现在真是哭笑不得,高旅长到底打的什么算盘?县大队的势力不行,给他派来一个连又大部分都是新兵,如此说来,今天打主力的只能是他的特务营了?裘中华心里当场就来气了,道:“他们都不能打是吧?那行,你们就全部到我们身后当看光景吧!”

“裘营长,我不是这个意思,我们还有十多位同志可以参战。”

“我是让你们当预备队,不是真让你们看光景。看到远处那道土岭了?你马上带人过去布置第二道防线,另外还要掩护我们的侧翼,防止敌人偷袭我们。”

钱连长这次听明白了,他听出裘中华内心不满,脸色便有点难看,却也连连点头道:“行,一切听您指挥,我马上安排掩护阵地。您放心,我们一定会挡住敌人。”

钱连长刚要走,裘中华似乎又想起什么,再次嘱咐道:“一定要注意观察,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轻易出击。另外这一带已经没有咱们的部队,千万不要轻易相信任何人,如果有人跟你们搭话,千万要小心。”

“明白了。”钱连长立刻带上人沿太平岭半山腰朝北而去。

蜿蜒的沙土公路由太平岭中间直穿而过,这是由胶西县通向临海、东黄县,乃至登州的必经之路。岭子顶部的公路两侧各有两片杂树林,多数是当地常见的地瓜杨、榆树和刺槐。裘中华带着所有的兵力沿公路登上太平岭。根据地形很快选定了阻击阵地,决定将主阵地放在两片杂树林中。已是中秋时节,杂树林中的树叶早已泛黄,间或衬出些淡淡的红色,大半已经脱落归于大地。土岭靠公路之处另有零星的几十棵刺槐,以其顽强的生命生存于贫瘠的风化石之上。岭子以西方向杂树很少,除了三两棵刺槐,再就一层铺了地毯一样枯黄的秋草,只是光秃秃的一片,再向西数十里一览无余,倒是方便观察敌情。

要命的是,在他们攀爬到达太平岭之顶时,突然从小树林内钻出一大帮人,一问,都是区委机关成员,其中还包括报社的一些同志。原先他们是在新古河镇上工作,鬼子出动之后,还未靠近新古河镇,他们就开始跑路,现在刚刚跑到小树林附近,一个个还在气喘吁吁。

裘中华心知,他今天的任务就是要掩护这些地方同志撤退,因此他不得不再次分配自己的部队,索性将两个县大队全部派给他们,掩护他们马上撤离。但刚刚发到小马枪的少年队,却坚决不跟着县大队撤离,非要跟裘中华一起打鬼子,裘中华见他们一个个昂着兴奋的脸个个热情高涨,摇摇头,只好将他们留下。

将掩护地方同志的工作安排就序,裘中华指挥特务营立即就地构筑工事。特务营的战士行军打仗时,每人身上都背着一把大小不等的铁锹,连忙从身上取下来,一齐挖起藏身工事,那些挖得快的,几十锹便能挖出一个可以趴下藏身的土坑。那些学生却无任何工具。不过,有些学生毕竟机灵些,另用马枪上的刺刀将土铲松,然后再用手将土挖起来,效率却不高。其时,天气稍稍有些阴沉。从太平岭之顶放眼望去,战士们分明都看得见,自太平岭往西的公路上已经出现蚂蚁般长长的队伍。数辆汽车卷起滚滚黄尘分外显眼。

“快!鬼子离这儿只有不到十里路了,大家快点抢修工事。”

“特务营的同志,把先挖出来的掩体让给同学们。”

裘中华不断地催促下达命令,特务营挖得快的战士立即把刚挖出的掩体全部让出来,然后开始抢挖第二个掩体。

半小时后,鬼子的汽车队伍已经离太平岭不到二里地。突然,鬼子打头的汽车停下来。怎么?他们已经被发现了吗?裘中华知道鬼子手里有一种特殊的武器叫望远镜,可以望见数里外清晰的人影。他一直想缴获一架,只可惜,似乎只有中队以上的鬼子才有那种玩意儿,而他们想要一次消灭一个中队的鬼子几乎不可能。他远远看见,大批的鬼子开始从汽车上往下跳,一些伪军队伍,已经开始在公路边上集合站队。另有部分鬼子从汽车上搬下迫击炮一样的东西。

“卧倒,都给我卧倒,鬼子开始架炮了!”裘中华终于发现了鬼子的意外动作,对于敌人的小炮,裘中华已经领教多次,尽管炮不大,但是比他们的手榴弹却厉害多了。他当然不可能让战士们遭受无谓的伤害。现在很多战士已经完成了第二个简易掩体构筑,有十几个战士的土工作业尚未完成。

对面扫荡的部队,正是奉秋山联队长之命打头阵的中村中队。他其实还带着冷国荣治安团所辖的两个营,但是秋山大佐根本不看好冷国荣的部队。那些治安军只能在维持地方秩序时吓唬老百姓用得上,一旦跟八路军对手打仗,根本就是一群乌合之众。所以他这次扫荡特意派东莱县城的中村队长带鬼子中队打头阵。中村其时在汽车上就已经发现太平岭上有部队活动,立即命令停车,等他再次用望远镜仔细观察之后,便向自己所带的第一小队下达了准备进攻的命令,并命令中队所属火力进行掩护。

太平岭之上,或许是多次经历过战斗,在面对强敌时,特务营的战士们依然情绪乐观。

“鬼子就他们妈的拿打炮吓唬人,要不是他们有炮,咱还真不怕他们。不过大家还是小心点。”抱着歪把子机枪正往子弹漏斗里滴油的黄三杠朝着周边的战士嘱咐道。

“老黄,你那玩意儿还得喝油啊?”在他不远处的刘拴柱,怀里正抱着一挺捷克式轻机枪笑话他。

“你那玩意儿好使吗?你那家伙不行,才装二十颗子弹,我这一下子就是三十发。到时候咱俩比一比,看谁打死的鬼子多。”黄三杠心里有数儿,这种歪把子虽然打起来比捷克式要慢一些,不如捷克式清脆,可是却耐久,而且射程似乎比捷克式要好。只是每次射击之前必须要给子弹仓上油,有些繁琐。他现在已经熟悉了歪把子机枪的性能,因此显得自信。现在,他已经有把握在四五百步的距离上用点射准确地射杀敌人。

望着黄三杠手里的机枪,裘中华忽然想起什么,他立刻把黄三杠、刘拴柱和齐连启叫到一边,对他们道:“今天我们打鬼子是持久战,咱们需要坚持到天黑,万一鬼子攻得急,你们仨给我分开打,不准同时开火,只要压住鬼子就行。鬼子要是攻得不急,就不急着打,一定要节省子弹。”

“知道啦。”三个人一齐答应着,又回到自己阵地上。

裘中华又弯腰来到学生队的阵地上,他发现卫华正向前方瞄得认真,问他:“喂,能行吗?”卫华满不在乎地回答:“没问题,俺们都练过。”裘中华赞许地点点头,道:“我相信你们,一定不要慌,枪炮一响,不要吓得都尿裤子。鬼子打炮打枪都有规律。你们是学生,头脑肯定灵活,一定会找到打枪的规律。另外不要急着放枪,一定要等敌人靠近瞄准了再打,都记住了,每人只有二十发子弹,打完了就没了,敌人一攻上来啥都完蛋。”

他才嘱咐完,只听到远处“咚咚”一连响了四声,抬头一看,只见刚才鬼子放炮的位置瞬间腾起一股硝烟。耳听半空中传来刺耳的啸叫,紧跟着在他们阵地前后数十步,分别爆出数声轰响。第一阵排炮,竟只有一发炮弹炸到土岭子顶上,幸亏未炸到人。

当那些炮弹落下时,所有的人都把头深深埋伏进地里。卫华一见,却抬起头笑道:“呵,鬼子的炮不准,大家不用怕。”

学生队里的几个学生,似乎胆儿一下子大了,开始抬起头毫无顾忌地观察敌情。却在此时,鬼子小炮阵地上“轰、轰轰”,又传出几声炮响,伴随着炮弹的呼啸,裘中华惊慌地冲他们大喊:“趴下,快趴下!”只听数声猛烈的爆炸,数颗炮弹全部炸落在土岭之上,一名刚刚想探起身子察看情况的战士当场被炸得飞起来,他的一只胳膊也被炮弹剧烈的爆炸完全撕裂,带着星星点点的血花径直飞到了学生队阵地前面,红润的手指转瞬而苍白,竟还令人惊诧地跳了几跳。

所有的学生,几乎都被支离破碎的胳膊吓倒了。有一个同学“腾”地一声爬起来刚要向后跑,裘中华正好在他附近,一个纵身将他扑倒在地上,耳听空中又是一声尖叫,又一颗炮弹落地炸起一团尘土,好险!

裘中华顿时气得大叫:“都给我趴好了,一定不要乱动。所有学生队听着,卫华,立即带你们的人给我撤到小树林里去。快,你们先撤到后面树林里待命。一会战斗有需要,你们再上来支援。”

面对鬼子强大的炮火,裘中华立即决定改变战术。毕竟是持久战,他要想办法保留有生力量,不能一开战就遭到重大伤亡。但即使他已经下达命令,卫华和少年队却执拗地不肯后撤,裘中华又急了,冒着炮火冲到他面前,大声道:“干什么你们?这是在打仗,打仗就是要服从命令,否则我把你们枪全收了。”

这次卫华悻悻地瞪他一眼,然后大喊一声:“学生队,服从裘营长的命令,先跟我下去。”这帮小家伙终于撤下去了。

鬼子要发起进攻了。跟日本兵多次打交道,裘中华基本已经掌握了他们的战术,日本兵在第一波进攻时,首先会动用一个小队甚至一个中队,而发起冲锋的地点一般在距离对方阵地五六百步左右,先开始匍匐前进,并利用迫击炮和单兵掷弹筒,包括重机枪,进行火力掩护。然后,伴随着炮火的加剧,当他们爬行到距对方阵地约两百步左右时,再利用三八大盖和歪把子机枪进行精确射击。一旦对方有被炮火轰得失去理智到处乱窜的士兵,多数会倒在他们枪下。等到离对方阵地只有百十步远时,他们便会在指挥官的号令下立刻纵身跃起发起猛攻,直至占领对方阵地。他们的作战方针,不但有火力层面上的压制,而且有精神方面的压迫。试想,一队队善于精确射击的士兵,在强大炮火的掩护下,一步步逼近己方阵地,令你必须承受着令人恐惧的爆炸迎敌,需要一种怎样强悍的抵抗力?

但是,鬼子的这些伎俩早已被裘中华所熟悉和识破。他继续用几乎撕裂声带的呐喊安抚着几百名战士英勇的战士,这些战士们即将赴汤蹈火,谁也不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他们以高度的克制力等待敌人迫近,再迫近些,等到敌人从地上爬起向阵地发起冲锋时沉重地打击他们。

透过烟雾,裘中华两眼死死盯着敌人的动静。鬼子离他们只有不到两百步的距离了,他们的轻机枪不停地发出清脆的怪叫。他们准备发起最后的冲击了。

“嗷!”整整一小队百十个日军士兵,突然一跃而起,手里分别端着上了刺刀的三八式步枪,全速朝着太平岭顶上发起冲锋。

一百步,八十步,五十步……鬼子的炮火突然停下,他们在等待步兵最后冲上对方的阵地。

突然,裘中华拼尽全力大喊一声:“打!”

“砰,砰砰……”激烈的排子枪声,大概有数百颗子弹一齐飞出去,眼看着对面倒下三四十个鬼子。但是剩下的鬼子继续“嗷嗷”叫着向前冲锋,眼看只剩三四十步距离,战士们突然对准他们扔出一批手榴弹,大约二十几颗手榴弹立刻在阵地前炸出一片烟幕。与此同时,黄三杠的歪把子立刻发出清脆的叫声:“哒哒,哒哒……”

滚滚硝烟中,鬼子的第一波冲击扔下足有几十具尸体,然后仓皇地退下去。可是,他们刚刚退回去,中村立刻又指挥早已进入攻击阵地的第二小队仍然按照刚才的进攻操典,向着太平岭顶上发起第二波攻击……

参加抗战一年多来,裘中华是第二次遇到这样猛烈的战斗。从上午十点左右开始,直到下午四点钟,眼看着太阳一步步西斜,特务营已经打退鬼子和伪军的八次冲锋。现在,鬼子的冲锋还在继续着……

其时,刚刚被武装起来的少年队还在树林里继续待命,他们每个人都很焦急,但是他们即使躲藏在阵地后面,却也见证了八路军以少挡多英勇顽强不惧牺牲的战斗作风。

战斗至下午四点半时,在裘中华的右翼,太平岭的北部数里外,突然响起一阵急促的枪声,不久之后,枪声完全停下来。

裘中华突然感觉莫名担心,那儿正是钱连长所带队伍所去的方向。他正要派人前往打探,想不到正面岭下的敌人又发起一波冲锋。这次对面的鬼子指挥官大概已经无力再让鬼子独立冲锋,只好动用了大批伪军,而且让他们冲在最前列。这些伪军虽然作战没有鬼子犀利,但是他们采取的战术是冲锋一段距离然后趴下,打上几枪之后再爬起来冲锋,却也难以对付。

突然,从裘中华所在阵地的左侧数百米外冒出一股伪军,应该是鬼子特意安排对侧翼的偷袭。处于左侧位置的一连战士立刻暴露在敌人火力之下,众多战士接连被枪弹击中倒下。

却在此时,呆在小树林内的卫华恰巧处于太平岭主阵地的左翼,他终于发现了作战的机会,他悄无声息地带领少年队悄悄从小树林摸到伪军侧翼,所有枪口瞄准偷袭的伪军,一声令下,数十支马枪立刻一齐欢快地响起来。他们的枪法竟还不错,一阵排枪响过,由左翼发起进攻的伪军当场倒下十几个,剩下的连滚带爬地朝岭下退去。

卫华他们一击得手,立即带着学生队冲上岭顶,负责向着岭子下方进攻的伪军射击。正在主阵地上的裘中华目睹一切,大喜,抬起双手中的盒子枪,向外连续打了两个点射,又指挥剩余战士一阵狂射,又连续扔出许多颗手榴弹,鬼子和伪军又一波联合攻击终于完全垮退下去。

再次清点人数时,裘中华心里不免忧心忡忡。从上午打到现在,他所带领的队伍已经有三十几人牺牲,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一幕。现在已经接近天黑,滨海地委机关都已经转移完了?真是想不通,为何要在战时保持这样大的机关队伍,每一次鬼子扫荡,都可能因为他们的转移而付出巨大牺牲。

岭子下,鬼子又在开始整理队伍,裘中华判断,在天黑之前,他们可能要发动最后一波进攻,而等天黑之后,他们却也可以利用夜幕撤退了。现在,大概能看见鬼子所集合起的队伍比之前进攻时的兵力要多出一倍,他们这是在赌最后一搏。

裘中华心里已经拿定主意,立即鼓动大家同时做好对敌人的致命一击。所有战士均静静地等待着。落日的余晖映红一张张坚毅的脸庞,这是一个勇敢而不屈的团队,他们以自己区区三百多人枪,拼死顶住了十倍于己的鬼子和伪军数十次进攻并基本完成了阻击任务,无论最终的战斗胜败,他们俨然已经是胜利者。

又是一轮炮击开始了,大地忽然颤动,敌人架在远处的两挺重机枪也一齐“咕咕”吼叫起来。那声音像是刚刚下完蛋的老母鸡,单调而清脆,分明有无数子弹带着尖锐的哨音从战士们的头顶飞过。数门敌人的迫击炮和掷弹筒一齐不甘示弱,纷纷向太平岭上喷吐着火焰。伴随着猛烈的炮火,五、六十名鬼子和两百余伪军“嗷嗷”怪叫着,朝着太平岭上发起最大规模的进攻。

“杀格格!”“冲啊!”日伪军的冲击声此起彼伏,他们已不再延续之前先匍匐到数百步外再发起冲锋的老办法,而是一窝蜂地发起集团冲击,妄图在天黑下来之前做彻底的了断。

“给我狠狠地打!”裘中华一声令下,所有机枪步枪瞬间一齐开火,然后,一批手榴弹就像秋天树林中被惊飞的乌鸦一样飞向日伪军。顿时,太平岭下变成一片火海,进攻的鬼子和伪军当场被炸得鬼哭狼嚎,拼命挣扎之后,再也抵挡不住对方猛烈的火力,只能转身就跑……

趁此机会,裘中华立即下达了转移的命令。

夜幕完全降临,当数百名鬼子兵颤颤惊惊冲上太平岭时,岭上早已空空如也……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 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登录][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