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杜法好的头像

杜法好

网站用户

小说
2024 01/29
分享
《东莱英雄传》 连载

第三十四章 激战青阳山

秋初的东莱山区,呈现出另外一副绝美的图景。东莱山之美,不光在于奇石雾松,还有数千年的禅寺和幽静的山谷,以及日月精华留存的无数石刻胡同。虽然智华寺已毁入日军之手,而且是历史上的第二次焚毁,但是那些被地域文化浸润透了的残墙断垣,依然以其无比的神秘传说阐释着古老的历史。当地传闻,自宋末元初,蒙古大军进军胶东时曾经过东莱山,智华寺第一次完全毁于蒙古人的战火。蒙古大军到东莱山一带亦有历史证据,至今东莱山北麓临海县境内,尚有一口蒙古人所用石马槽,长四步余,宽不到一步,深有一拃多,上刻有山水草木花纹,正面向北,因其蒙古大军由北而来之故。

晨时于山中早起登高,放眼望去,东莱山中长林幽静,枝头树叶黄里泛红。林中鸟儿鸣声溅溅。东方云霞映红,雾锁山头笼烟。一时秋风乍起,松林挟带哨声,薄雾片刻散尽。但见枝头翠鸟留恋彷徨,结队成双,尽高处,巨石成方成块,铁青灰色,形态怪异耸立,若猴之状,若牛之相,若孩童之脸,若矫健飞鹰,群峦叠翠,间有独松青苔绿衣相依相伴,众生自然造化,更多一分柔情。

山顶再高处,便是碧蓝天空,中有数朵浮云,如成堆的棉花垛,如奔腾的骏马,又如婀娜多姿的飞天少女,缓缓南飘,俯仰登上东莱山顶。

由山顶远眺山下,则是清晰可辨数个村落,有青姑庵、尹府庄、高家营,以及更远处的七里河村等。青姑庵的来历颇为有趋,传说北宋熙宁年间有一青衣尼姑在此山岙结庵修行,因其名为青姑庵,附近乡民时常孝敬香火,倒也繁盛,一直延续至清初。自明代始,临海县黄花村王虎、王豹兄弟携家人来此庵旁定居,后逐渐成村。

由东莱峰所汇之水,千径成河,穿梭于数十个村庄中间,向下汇聚成一潭数千亩的大湖,名曰东莱湖。此湖却另有一个传说,当年秦王李世民征战胶东刘黑挞,到达东莱山之时,时值天旱,庄稼眼看枯萎,乡民皆望天悲叹,李世民大军亦遭水荒,军心不稳。其时,他仰望群山,怒从心头起,拔箭向着瑞云峰怒射,一箭即出,但见一股晶亮泉水激射而出,渐而汇流成溪。李世民大喜,顷刻连发数箭,箭箭皆有清泉涌出,又汇溪成河,并于山下洼泽,遂成东莱湖。湖水无比清澈,在晴朗天时,湖面蓝天倒映,有无数飞鸟在湖水中留恋嬉戏,其中若天鹅,若秋沙鸭、绿头鸭,还有苍鹭、白鹭、红嘴鸥、大雁种种,数达万余只,尽享大自然之秀美景色。

而在数个山谷和村落之间,又栽种着一种当地奇特美味的鲜果:葡萄。东莱山的葡萄的确历史悠久,当地乡民口口相传可知,亦是秦王李世民率大军开国征战时,偶入东莱山,正值秋季,偶从山内获得龙眼葡萄,一时为之陶醉,但以龙眼之贵,却成为当地普通百姓果腹之物,实乃大不敬,遂另赐御名“狮子眼”。此传说实无据可考,裘中华仅听罗书峰聊及,大清康熙五年《东莱州志》中略可查到东莱山龙眼葡萄已大面积种植,并年年贡送皇廷。眼下,正是金秋时节,山上成架成排的龙眼葡萄也早已经玲珑剔透如同一串串玛瑙。

这段时间里,裘中华陪同高司令详细了解了东莱山地理形势及风土人情,很快,高司令就对东莱山做出了评价:此地山险水丰,民皆壮健且性格淳厚善良,是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好地方。

偶一日,他们二人寻觅踏入一处葡萄地,同采摘龙眼的爷儿俩闲聊。

种葡萄的爷儿俩姓高,父亲叫高青山,外号高老六,五十多岁,一身短粗青色衣裳,肩上腿上都是补丁。儿子是高风鸣,也是一身和父亲一样颜色的衣裳,只是他身材高大,手脚粗壮,身上衣服明显小了些,不甚合体。

高司令和他们只聊一小会儿,就了解到大致情况。他们俩是附近高家营村的,正是裘中华他们第六大队所驻扎的村子。高青山家里只有一亩薄山地,因登州有个著名的酿酒公司,每年都来此收购大量葡萄酿制干红、干白葡萄酒,供应全国各大城市,索性都种了葡萄,卖了钱再买粮食,掺和着每年春夏拣些山珍野菜,兼秋天上山拾秋所得。一到深秋,东莱山上的山核桃、板栗甚多,且那些东西价格并不便宜,一年生活倒也勉强过得去。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是千古流传的民间俗语。

高司令还了解到,他们村有一个财主高和平,自己有数百千亩山峦,都种上葡萄,在登州亦有店铺房产,因抗日部队在此驻扎有些时日,且不断走街串巷发动群众,从八路军进驻村里开始,早吓得跑到登州去了。

现在高氏父子和村里其他穷人都很清楚,八路军跟穷苦人根本就是一条心,这支部队还亲民爱民,且不骚扰当地百姓。自古大军所至,钱粮供应,无不依托当地百姓。而他们筹粮却不是在生产贫瘠的山区,都是到二三十里外的平原产粮区,主要面向那些土地丰雍的大户。所有部队平时除了训练,又各自在村头荒山努力开垦耕地,种些赶季的萝卜白菜,尽力自给自足,减少当地百姓负担。自古以来,这样的大军哪里去找?还有,他们自从入住之后,又帮助村里发展了好几名党员,高老六的闺女高秀芳甚至被选派当了妇救会主任,高风鸣本人则被选为民兵队长。

是故,爷儿俩见了高司令和裘中华,分外亲切,连忙请两人坐下,高老六又撵儿子去摘下两串葡萄,给高司令和裘中华一人一串。

“快尝尝吧!这可是当年大唐皇帝李世民亲赐御名的狮子眼,其实俺们就叫它龙眼,也算是咱东莱山的特产美味。”

“这可不行,大爷,我们部队是有纪律的。”高司令连连推辞。说实话,他们可不是来吃葡萄的,他们只是想了解一下当地百姓的生活。

高老六一见他们推辞,当场一副不乐意的样子道:“高司令,还有裘大队长,你们不会是嫌弃我老汉手脏吧?你们在本地守规矩不扰民,这些俺都看到了,你们是轻易不沾俺们的光,不给俺们添乱子。可是俺们心里有数,你们是来帮俺们打小日本的,您要是不吃,那就是真嫌弃俺们。”

“这个,老裘你看……”高司令一时无奈地望着裘中华。裘中华只是微微一笑,伸手接过葡萄,道:“高司令,我看就不要为难大爷了,他可是真心的。放心,吃了他的葡萄,咱一定更有劲打小日本,绝对不能让他们上东莱山祸害咱老百姓。”

高司令无奈地接过葡萄,他摘了一颗放进嘴里,只是轻轻一咬,一股甘甜清香的汁水立刻盈满口中,甚至直接渗透到嗓子眼里。他轻轻咳嗽一声,连连点头道:“真是好吃。大爷,您这葡萄今年一定卖上个好价钱。”

两个人正品尝着,齐连启背支盒子枪匆匆跑下山来,一边跑,一边四处寻觅着。裘中华连忙从葡萄园出来,一直迎到山道。

“齐连启,你找啥呢?”

“我找高司令,裘英队长找他有急事。”齐连启跑得气喘吁吁。

高司令到任之后,裘中华便为他物色通信员,齐连启本来瘦弱,自打莱水镇抢了那挺捷克式轻机枪后,一直爱不释手。可惜一件,一旦长途行军他的体力却是不支,只好找周立本帮忙扛上。裘中华见齐连启腿脚轻快,干脆让周立本当了机枪手,把齐连启调到高司令身边干通信员兼卫兵,还教他练了半个多月的短枪,百十步内,打个葫芦灯笼啥的不在话下。又让裘英教他几手用得着的武术招式,这小子头脑倒也灵活,一阵学个七八成,一般突发事件大概也能应付。

裘中华闻听,立即回身找高司令,高司令早从葡萄园出来,顺手从口袋里摸出一张北海银行的一元钞票,是红色的,其上有“中华民国三十三年印”字样,这是郑如龙的三支队成立之后,委托岛城胶澳银行总经理张云明负责筹建的银行所制,银行起初定为公私合营,后为临海区专员督察公署掌握,凡东莱、临海及胶东各县,均已推广使用,币值与国民政府法币相同,一百元就能买到一头猪。高司令将钱悄悄递给齐连启,冲他使个眼色,然后和裘中华大步离去。

齐连启拿着纸钞,一直跑到高青山跟前,把钱往他手里一塞,说一声:“大爷,高司令刚刚吃了您家葡萄,这是他给您的葡萄钱。”放下钱掉头就跑。高青山当场愣了一下,一时着急,说话嗓子也不清:“哎,齐同志,你们是瞧不起人呢,赶快把钱拿回去!”只见齐连启早跑得没了踪影。

裘中华陪高司令回到青云庵,却见裘英穿一件粗布灰色褂子,头上戴顶毡帽,正坐在钟楼台阶上摆弄他的盒子枪。自当了侦察队长,裘英又开始发挥他的长处,仅仅几个月时间就和侦察队打开局面,接连除掉数十个通敌通特的敌对分子。并且,他们还于一个月前提前探知了周步云和李道云双双率部投敌之事,他俩的投敌,源于东莱县城中村队长利用县警备队大队张金发的诱降。

裘英最近得到的第二个重要情报,是日军目前正在县城集结力量,准备发动一次大扫荡。但是截止到目前,尚不知他们扫荡的真正目标是谁。

一见高司令他们进来,裘英立刻将枪插进腰里站起来:“高司令,裘大队长。”

裘中华见他穿着一身摞补丁的衣裳,且还破旧不堪,笑着上前拍拍他的肩膀:“这身打扮,倒跟叫花子快差不多了。裘英,是不是有情况?”

裘英笑着道:“根据刚刚得到的情报,这几天东莱县城一直不断进鬼子,估计是在准备大扫荡,目前还不敢确定是不是针对我们,我今天一早又把李玉朗派出去打探消息,不管消息如何,我觉得咱还是该有所准备才行。”

“鬼子这次集结的动作不小,我们是该做些准备。”高司令微微点头道。

他们正交谈着,齐连启又跑来报告:“高司令,王立训派人来给您送来一封信。”

“他还给我写信?送信的人呢?”高司令连忙询问。

齐连启连忙回身出去,不一时,带进一个穿平民服装的青年。只见来人恭恭敬敬向他们鞠一个躬,道:“长官好,我们王司令让我给高司令送信,请问哪位是高司令?”

高司令迎上前去:“我就是。”

青年连忙掏出信来双手递给他:“请司令过目。”

高司令挥挥手,齐连启带着信使下去了。

高司令拆开信看完,顺手递给裘中华,笑道:“你也看看吧!王立训的胃口真是不小呢!”裘中华接过信来一看,点头道:“不错,是他的亲笔信。这样类似的东西,我曾经收到过两次。哟,人家可是封你为少将副司令呢!这官也算不小了。”

高司令闻听继续笑道:“中华,你跟他是不是挺熟的?”

“当然很熟,当年我们都是出自县师范讲习所的同事,他当年是所长,当初我进讲习所还是他给介绍的呢!当年我把你送走之后,因为伤了腿,我在县城里再呆不下去,只好一个人跑路,从此跟他再无交际。后来日本人打过来,他却假名抗日,不知怎么弄了个国民政府第五战区第三游击纵队第十八支队中将司令的头衔,又弄了一张东莱县长的委任状,傍老虎扯大旗,一阵弄出十几个纵队,至今也不知道是真是假。”说到这里,裘中华内心却又老大惆怅,毕竟当年曾是旧同事,二人交往亦颇为密切,想不到因为信仰不同而各奔前程,虽不知谁的道路正确,但裘中华一直相信自己的判断,因此不禁替王立训稍稍惋惜。

“关于这个人,我们已经掌握了一些情况,其实为了抗日倒无过错,错就错在他现在只顾拉自己的势力,消灭异己,而对抗日根本漠不关心。我甚至怀疑,他现在是否跟日本人有勾结?所以,对于这个人,我们还是要特别小心。这件事我们还是要分出重点,现在最要紧的是东莱县城日军扫荡一事,依我看,日本人肯定不是针对王立训进行扫荡。裘英,你们侦察队务必再辛苦一下,一定尽快搞到准确情报,你先去吧!”

“是!”裘英矫健的身影立刻出了青云庵大门。

高司令低头思考一下,又对齐连启道:“小齐,立刻通知其他大队长,马上到司令部开会。”

眼看着齐连启跑步而去,他却喃喃地道:“中华,敌人这次一来就是好几千,这可是一次大行动,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

高司令他们并不知道,实际上这次有关针对东莱县的大扫荡并非是中村独自谋划,完全是岛城守备司令岗本弥太郎的主意。因为中村屡次报告东莱县的抗日武装猖獗,又因为情报显示在东莱县一共存在两大抗日力量,他这才决定集结部队通过大扫荡一次性解决东莱县的问题。另外,他指定的本次扫荡总指挥并不是中村,而是一个叫“大岛茂”的日本军官。这个大岛茂本原本是日本人,来到中国后居然起了个中国人的名字,叫张增元,其中文名字的由来,据说他是想借助一位中国军阀的名字冒充他的把兄弟,无非以此制衡中国人。而在数月之前,大岛茂刚刚率领一支伪满军队入关,自省城坐火车直到岛城,与驻岛城岗本司令交流之后,便带着部队到达东莱县城,很快与中村部队组成了扫荡部队。

就在今天下午,裘英率领侦察队一行三人,再次分头化妆成货郎和商贩进了县城。这一次,他们得到的消息已经触目惊心。现在东莱县城内的中学和城隍庙,以及县政府、监狱,甚至还有城门三关的数十栋民房,全部被征为驻军营房,日伪军共同集结的势力远远超过一千人,应在三千人左右。包括中学操场上,甚至还摆放着四门迫击炮和几十箱炮弹。看到那些东西,裘英一见那些东西真是急得不行,真想把它们全部夺过来,或者把炮弹全部毁掉。

但是眼下最要紧的是立即把情报送回山上。他们陆续小心撤出县城之后,立即沿两髻山回撤。一路上,他们凭着两条快腿,不到天黑就赶回了司令部并向高司令作了汇报。大战已经不可避免,敌我双方的势力却也明显。很显然,敌人这次的目标除了消灭三支队外,还要剑指临海县城。高司令认为,目前最为稳妥的做法,就是依托东莱山坚守。但是,如果敌人绕开东莱山进攻临海县城咋办?临海县城现在可是胶东的一块根据地,许多机关单位都驻在那儿。所以,必须设法阻敌一至两天,以给予驻临海的特委机关、兵工厂,还有医院相应的转移时间。

高司令在认真察看地图之后,又召集各大队大队长开会并部署作战方案。这张地图还是三支队打临海县城时缴获的,郑司令临走时又交给了他。“同志们,很显然,敌人所进攻的路线,主要是由青阳山到东莱山一线。我命令,由四大队和六大队,再加上侦察队,共同组成青阳山阻击部队,由裘中华同志担任总指挥,坚决阻敌于青阳山要道,确保我临海根据地机关及时转移。”

高司令同时又下了第二道命令:“另外第二大队和第三大队,由于风亭同志带领,目标为埠子以南五里处青阳河大桥……”

高司令提出的作战方案并无瑕疵。裘中华和几个大队长一致同意,然后会议就散了。高司令又安排警卫排的四名战士,和齐连启一起骑马去临海县报告敌情。眼看着齐连启他们出发,他却又坐在地图前深思。

现在,裘中华带着裘英和他的侦察队已经去了高家营村准备集合六大队的队伍。他们刚一进村,正碰到孙建秀带着战士们在菜地里给他们亲手种下的白菜苗锄草。孙建秀现在已经担任第三中队的中队长。按照作战需要,裘中华已向支队高司令建议,让周三太当六大队的副大队长。而大春和夏至分别担任第一、第二中队长。自从父母惨死在小鬼子手里,孙建秀对于打鬼子绝无二话。但他的缺陷也很明显,缺少一点果断勇敢。这一点,裘中华已经跟他交流过多次,并且他深知一个人的成长完善并非一朝一夕,包括他自己,在他的父母和全村老少爷们受到伤害之后,他不是为攻打莱水据点犹豫不决差一点犯了错误?如果是一块金子,在经历成长的磨炼之后,总有一天会发出光芒。

周三太其时已经集合起队伍。现在天色已经傍黑,西边一轮太阳,正缓缓地向着地平线降落。

裘中华认为有必要作一番动员,因此他主动站到队伍前面发表讲话:“同志们,话我不多说,眼下小鬼子集中了两三千人的队伍,准备向我东莱山区发动扫荡,他们的目的是想要消灭我三支队,以及临海县城特委及其他地方机关。为确保特委安全转移,我们六大队现在担任阻敌第一梯队,我们要连夜赶赴青阳山建立阵地。等一会大家赶快排队领饭,饭就在路上吃,领到饭后马上出发。”

伙食班的大锅早就抬到路边,所有的人经过大锅时,各自接到一个玉蜀黍或者地瓜面的窝头,另外还有一块咸萝卜条,有些端着碗,还给舀一勺小米汤。

趁着天边尚存的光亮,队伍很快出发了。在经过三岔路口时,四大队在大队长沈奇志的带领下也赶上来,两支队伍会合到一处,拉开长长的队形前进。路上队员们基本保持沉默,只顾一口一口地往嘴里塞着窝头和咸菜。

夜色终于降临,今晚的风不是很冷,且战士们一旦走起来,身子就开始热乎。经过一段山坡路时,有些人跌跌撞撞,不时有人摔个趔趄,就有人在队伍里嘀咕:“黑咕隆咚的,要是点个火把就好了。”听起来像是一中队黄二杆的声音,他依旧在周大春手下。又听见黄三杠立刻训斥他:“闭上你的嘴,要是点了火把,十几里外就能看见,不全暴露了?”

其时,裘中华正和裘英走在队伍的前头,周夏至摸黑从队伍后面赶上来,对裘中华道:“大队长,等到了阵地,俺们三中队先上,你让俺哥他们靠后。”裘中华心知他们兄弟二人一向互相照顾,夏至这是存了心想要冲锋陷阵,却安慰他道:“不用想那么多,真打起来,怕是没有前后了。”

天色太黑,队伍行进的就慢,幸好大家步行一个时辰之后,天上的半个月亮很快从云层中跑出来,露出它娇媚的面容。眼前稍稍能看清道路,大家的步伐便加快了。再前进半个时辰左右,队伍便到了青阳河。东莱县境内的河大多是季节河,伏天雨多,水就深些,现在是秋末,河里的水只剩下弯弯的几道水流。他们经过的山路顺沿到河里,是一道简单的青石板铺成的漫水小桥,宽有六尺左右,平时可以过大车,当然,鬼子的汽车也能通过。

裘中华先踏上青石板小路,沿途仔细察看,分明水流正沿了青石之间的缝隙流过。他立即对后面的战士传话:“往后传,过河时一定小心脚下,不要踩进水里。”命令很快传回去,队伍过河倒也迅速。一阵上了岸,只有周立本等两三个人失足踩进水里,把鞋子和裤腿给弄湿了,其余人等皆都顺利。

一旦过了河,便是去青阳山的路。队伍继续沿了弯曲的路快速前进,一阵爬到山顶,裘中华站在山口仔细端详地形,心说坏了,这座青阳山其实算不上是山,也就是平地上隆起的一道土丘陵。山顶上绵延有三四个村子,都在土丘陵靠南坡上,东西一溜散开,相隔约二三里。大道两侧各坐落一个村庄。裘中华早已从地图上看过,东面的那个村子叫火神庙,西面是青阳村。黑夜里看过去,这些村子只是几片黑影。裘中华所担心的正是这些。这几个村庄都分布在南山坡上,要是在山顶打伏击,村庄分明就成了战火中的靶子。要是到村子前面构筑阵地,地势太低,很容易遭到敌人火力正面攻击。

“裘大队长,这地形真要打起来恐怕会连累老百姓,咋办?”沈奇志和裘英一起凑过来,他们当然也看出地形对防守不利。

裘中华再三思考,终于拿定主意,道:“敌人如果从这条道上过来,一定会影响到老百姓。眼前这种地形,只能在村前设阵地了。沈大队长,你带你的部队负责东面火神庙以及两侧防御,我们大队负责西面青阳村方向的防御。另外裘英,你们侦察队就在坡顶上准备。无论如何,不能让鬼子过青阳山。”

“真要打起来,老百姓咋办?”裘英担心地道。

“一会等部队进村,各中队安排一部分人挨家挨户跑跑,在天亮之前,务必说服群众离开村子。另外剩下的人,赶快构筑阵地!”

裘中华的命令一传达,原先统一在大路上的队伍立即向两个村庄展开运动。裘英再向南张望一番,对裘中华道:“大队长,我想到村子南面看看。”裘中华也抬头向南瞅一眼,道:“行,你小心些。”裘英带着他的侦察队,顺了大道直向南插过去,一直下到约一里左右的山脚,仔细看时,左右两侧却是一片小树林。

他跑到小树林里,向着山谷中间的大道瞅了瞅,又带队前出两三里,南面却是一望无际的平原。他心里稍稍有了数,转身折回青阳村,找到裘中华兴奋地道:“山下地形我已经看过了,由此往下不到二里,大道两侧分别有两片小树林,我的侦察队短枪多,在那儿倒是好埋伏。不过,我就一挺捷克式,你想办法再配我一挺机枪,到时候你们一打起来,我从两面夹着敌人一打,准保管大用。”

裘中华趁了月亮地儿,向南张望一番,远处一片模糊,根本看不清任何东西。他犹豫一下,道:“就按你说的,给你增配一挺机枪,不过说好了,万一不好打,就赶快往两边撤。不要小看了鬼子,他们可是有上千人呢。”

“你放心,要是打不过,我的人腿脚快,他们一定追不上。”

“跑不是目的,关键是咱们要想办法完成阻敌任务。”

这是裘中华的主要目标。毕竟他们仅以两个大队不到一千人的兵力,以及微弱的火力,第一次面对上千日伪军,形势肯定严峻。

裘中华立刻叫人喊来三中队长孙建秀,派出一挺捷克式机枪配给裘英的侦察队,又命令副射手携带整整一箱子弹。裘英便带着侦察队全部去了小树林做准备。

经过一大半夜的突击准备,到天色蒙蒙亮之时,所有打阻击的阵地基本构筑得差不多了。裘中华和沈奇志两个大队主要依托大路两侧村前数排房子院落,结合村子两侧空隙构筑第一道防御工事。第二道防御工事却是建在土山坡的顶上。工事构筑完成,裘中华和沈奇志又命令部队抓紧休息,准备迎接一场恶仗。

一轮太阳,映着薄薄的雾霭,缓缓地升到半空中。其时,位于大道两侧的两个村子,群众已经完全地疏散。所有战士均已进入阵地,只有裘中华还在带着周大春来回察看。

大岛茂和中村率领的上千人马,于凌晨时分东方拂晓由东门出了东莱县城。他的队伍配置,前面开路的是一个小队三十多人的骑兵,中间是八辆汽车,分别载着两个中队全副武装的步兵,配有重机枪和迫击炮。再后面便是大岛茂带来的两个营伪军,以及李道云和周步云各一个营警备队官兵,队伍排成整齐的三列,齐齐地跟在汽车后面沿公路越过两髻山向着青阳山进发。

两小时之后,扫荡部队已经到达位于青阳山南两里左右位置。队伍行至此地,中村便拿起望远镜来眺望,这一望,意外发现了位于道路西侧的青阳村内街道,正有几名穿着杂乱军服的军人来回走动。

“八路已经占领前面埠顶的村子?不过,今天我们可是优势兵力,这样大规模作战,应该是东莱地区第一次吧?无论如何,八路军游击队应该完全不是皇军的对手。”中村这样想着,立即向大岛茂报告:“大岛君,正前方两里开外村内发现有八路军游击队活动,我们是否需要侦察一下?”

大岛茂也举起望远镜着张望一番,脸带嚣张地道:“只是土八路,人数不会太多,这次扫荡,任何人也休想挡住大日本皇军的去路,继续前进!”

他一下拔出军刀“呀呀”怪叫一声并指向山丘。一支三十多人的骑兵小队一阵风似的打马率先朝着半山坡两个村子卷去。同时,放在汽车上的四门迫击炮,也迅速被抬下车装好支架,分别对准两个村落,装弹的弹药手,则手执迫击炮弹,按着标准的炮兵操典半跪半蹲于迫击炮旁。

“开炮!”大岛茂一声令下,数个装填手,几乎同时将手中的炮弹装进炮口。只听“咚咚”数声炮响,半空中立时传来炮弹凄厉飞行的哨音。刹那间,数颗炮弹分别在青阳村和火神庙村前和身后民房中爆炸开来。

“继续射击!”大岛茂发出了第二道号令。又一批炮弹飞出,剧烈的炮弹爆炸,瞬间炸塌数座民房。

“咕咕,咕咕咕!”三挺刚刚架好的重机枪也开始发出老母鸡似的叫声。上百日军士兵,抱着歪把子机枪和三八式步枪,一齐跳下汽车,排成攻击队形,形成一个半弧形的扇面儿,嗷嗷叫着,跟在骑兵后面向着青阳村发起冲锋。

在青阳村阵地内,敌人猛烈的炮火已经击中几栋民房,并炸伤数名战士。裘中华精神紧张目光如炬,半弯着腰警惕地盯着敌人进攻的方向。鬼子的三十几匹东洋军马跑得很快,转眼冲到村前数百米处,裘中华一抬手中的盒子枪,瞄准最前面的敌骑兵“砰”地一枪,紧跟着大喊一声:“打!”

“砰,砰砰!”刹那间,一阵排枪整齐地放出去,这些战士们虽然来自农民,但是他们参加战斗已经非止一次。他们本来子弹不多,所以在瞄准射击时特别用心,第一排枪放出去,眼看着鬼子数十匹大马一齐栽倒地上,那些骑马的鬼子一个个摔得前仰后合,刚刚爬起来,又被另一阵排枪打倒。

“给我狠狠地打!”裘中华眼看一个日本兵骑马摔倒在三十几步开外,他抬手一枪将其击毙。另外所剩十余名骑兵还要往前冲,村子前面阵地突然飞出一排手榴弹,直落到骑兵阵中炸响,又有数名骑兵倒下。转眼之间刚才发起冲锋的三十余骑兵只剩了四五个,他们当场就被这准确而猛烈的打击给打懵了,只得打马调头往回跑,在往回跑的路上,又被打死两个。

“八格!”目睹这一幕败局,大岛茂简直气坏了。堂堂日军骑兵小队,才只是一个冲锋,便几乎被消灭殆尽,足见对面是八路军的正规部队。

“炮队的,开火,开火!”大岛茂连连举起指挥刀,气极败坏地朝着小山坡的村子挥动着。

“轰,轰轰!”无数炮弹带着尖啸飞落到两个村子前,猛烈的炮火简直要把村子给夷为平地。后面发起冲锋的鬼子步兵,已经发现位于大道两侧的村庄都有八路,他们在进攻时自动分成两路,每路各有一百多人,他们“呀呀”叫喊着,借着连绵猛烈的炮火掩护,眼看冲到村子里。

“哒哒哒!”隐身于两个村子的八路军战士几乎同时开火,密集的排子枪弹,瞬间又击倒一片敌人。伴随着日军冲击,李道云部的一个营约三百多人,也紧跟在日军身后冲上来。一时间,步枪,机枪,小炮,连绵不绝打成一片,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却在此时,位于日军两侧的小树林的坟头里,忽然响起“哒哒”清脆地机枪声。伴随着机枪声,又有盒子枪发出的清脆枪声,眼看进攻的日军伪军,被两侧密集的火力连续击倒一片,日军和伪军受此意外打击,终于支持不住,一阵溃散下来。

“八格,八格!”眼看第一次的冲锋以失败而告众,而且,自己所处的位置,竟还受到八路两侧的夹击,大岛茂又是一阵怪叫,却也毫无办法,他赶紧命令中村和周步云负责攻击两翼之八路,他自己则调动日军一个中队,结合李道云的一个营伪军,再次向着半山坡的八路军阵地发起攻击。

激烈的枪炮硝烟,几乎将青阳村和火神庙全部笼罩。即使大岛茂投入如此兵力分路攻击,但是对方的阻击依然顽强,天空中不时飞来密集的子弹和手榴弹。突然,青阳山顶响起刺耳的冲锋号声,“嘀哒哒嘀哒哒嘀嘀……”

大岛茂和所有的日军士兵,眼看着无数八路军战士端着步枪快速跃出阵地,一路喊杀着朝着鬼子和伪军冲杀过来。大岛茂愣住了,中村也愣住了,连李道云和周步云也被英勇的八路军顽强冲锋给惊得目瞪口呆。他们三人一齐求助似地盯着大岛茂。大岛茂现在的脸色已经扭曲,他根本想不到,自己前期纠集了足有两千多人马,并配备了强大的火力,本想一举推平至临海县扫除东莱县境内所有八路,现在却被八路军灵活顽强的阻击彻底占了上风,估计再打下去,他的队伍将要遭受更大的损失。

他现在只能决定撤出攻击,或者可以选择新的进攻路线。他立刻下达了撤退的命令,并命令炮兵和重机枪加强掩护。

只是一瞬间,停放在公路上的数辆鬼子汽车一齐调转头,汽车发动机一齐惊慌地轰鸣着,伴随着日伪军的大队潮水一样朝着东莱县城原路退了回去……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 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登录][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