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杜法好的头像

杜法好

网站用户

小说
2024 01/03
分享
《东莱英雄传》 连载

第二十五章 徐福故里

中村的确已经带着日军队伍返回东莱县城。

上次他带一个中队占领东莱县城,很大程度上带有试探性质,第一是熟悉一下当地地形及社会经济情况,第二是试探当地的抗日力量。经过上次游击队夜间突袭一役,他真是有些惊慌。本来他们的部队在攻占岛城时,几乎没费一枪一弹,这得归功于当年帝国与中华民国政府所签的协议。凡该环湾区域内,不准中国政府驻一兵一卒,如此广大的岛城,仅有区区两千余治安警察。另外日军司令部事前已经通过情报得知,仅有一新任警察局长临危受命,拟组建一骑兵队抗击入侵。不料在购买军马之时,该局长看上一匹高头大马,竟不知事前已被日本特务注射了兴奋药物,遂纵身试骑,不想那匹马当场惊惧跳跃,竟将局长当场摔下马导致伤重身亡。于是岛城军警作鸟兽散,日本大军得以从容进入。

而他上次率队占领东莱县城之后,过了才不到一周时间,竟遭到抗日武装重大杀伤,除守备县政府的六名士兵全体阵亡外,所属中队竟在夜战中死伤二十余名。更为可怕的是,那些从南门打进城里的队伍,居然在前后包抄之下,又从东门穿城而出,尽管对方留下数十具尸体,但对方的战斗力已经大大超出他的意料。他担心自己的队伍再次遭袭全军覆灭,这才率领队伍逃回岛城,并将东莱县城的形势如实向驻岛城守备司令岗本拟太郎做了汇报。岗本其时展开地图详细察看,认为东莱县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等他休整数日之后,又给他加派一个中队,并增加三辆带挎斗的三轮摩托车开道,足足两个中队的日军士兵分乘十二辆汽车,后面又跟了一个骑兵小队,一阵浩浩荡荡又杀回来。

中村这一次回来,直接把县中学当成军营。又在县城三门分别加派日军防卫,每个城门之内又分别强征房屋数十间,围成一个小院,各驻有一个班十五六名日军士兵,加强配备两挺歪把子机枪,称做城门值勤小队,平时值勤换班,战斗时候可以支援城楼作战。他还对三关城楼之上也进行了改扩建,平时上面保持四名警备队士兵和两名日军士兵值班,上一次遭到夜袭,城门稀里糊涂失守,他可再不敢犯这样的错误。

等做完这一切之后,他才把崔久之叫到他的大队部,向崔久之了解东莱县城外围的形势。崔久之此时见中村带回三四百日军队伍,气势旺盛,早就忘了自己是中国人,连忙赔笑道:“太君,前些日子城东桃源涧一带就有抗日队伍活动,听说是共产党的游击队。”

中国人说话太快时,中村就听不太懂,幸亏新来的田翻译在一旁叽里咕噜替他翻译着。

中村听田翻译翻完话,又问:“具体还有什么情况?”

“还有打鼓山一带驻有国民党的一个游击支队,带头的叫王立训,他手下号称有上万人马。不过我早查清了,根本就没这么多人,满打满算只有两千来人,而且都是刚刚拉起来的队伍,战斗力根本不强。”这些事情,崔久之前些日子都已经了解过。他正当着日本人封的伪县长,日本人一撤,他自己能不着急?早就安排便衣把周边的情况给摸得差不多了。

田翻译又叽里咕噜地翻译完,中村便拿起一卷纸铺在桌子上,并指给崔久之看:“你的,要说明白,他们的具体位置到底在哪里?”

崔久之一看到那张地图,吓了一跳,心说,这小日本可真是了不得,这不是整个东莱县的地图吗?上面各座大山,包括山的走向,还有一些河流,还有各个镇子,各个村庄,都标画得一清二楚。

“那些小股游击队大概在这儿。领头的叫裘中华。”崔久之先用手指了桃源涧,跟着又指着东面位置的打鼓山说:“这就是打鼓山,王立训的部队就驻在这儿。”

“他的队伍有这么多?要西,统统不是皇军的对手。明天早晨,我们要首先攻击桃源涧,你的明白?”

“明白,明白。”崔久之连连点头哈腰道。

“你的,马上回去准备。另外警备队的人太少,你的要抓紧扩军,我的武器大大的有。”

“是,一切全部服从您的安排。”崔久之无比谦恭地回道。

等田翻译送崔久之出了中队部。一到门外,崔久之惦记着刚才的疑问,小声问田翻译:“哎!田翻译官,这中村队长打哪弄来的地图?这可比咱县志上画的地图清楚多了。”

“你还不明白?人家这叫不打无准备之仗。说句实话,早在二十几年前人家就把咱这山山水水一村一疃都给画走了,要说咱东三省是咋丢的?人家拿咱家的地形比咱自个儿都熟,咱能打得过人家吗?”

“原来是这样。哎!翻译官,咱可都是中国人,以后真是得麻烦多说点好话。放心,都是自己人,该孝敬您的时候我自然忘不了。”

“咱都是自己人,倒用不着客气。”田翻译官意味深长地咧一下嘴。他却也明白,自己就是当地人,也知道这当汉奸虽然眼下风光,可多数中国人都对其恨之入骨,早晚有一天赶紧捞几个钱回家多买点地,就安安稳稳地过日子最舒服。

第二天一大早,中村果然在学校集结起两个中队,分乘了八辆卡车出城扫荡,又派了两辆摩托车前面开道,并把警备队剩下的八十多人也给带上,让他们跟在汽车后面跑路,在城里只留了一个中队的日军士兵守城。

日军这次出城,阵势还是摆得挺大。这也是中村特意的安排。初次出城作战,不但要确保全胜,还要向当地的老百姓展示大日本皇军的兵强马壮。

日军车队一出城,着实吓坏了不少老百姓,多数在地里干活的群众拔腿就往村里跑。那些村子看看近在咫尺,倒激起车上日军士兵的好奇心,不时地举枪乱瞄。因为之前有中村的命令,说是准备进攻桃源涧,车上的日军终一枪不发。

其时,已经是初春时节,荷塘边的垂柳早已绽出嫩蕊,远处的田野和冬麦也已经骚动着嫩绿。汽车一路之上开得挺快,崔久之骑了一匹高头大马一路跟在日军骑兵小队后面,却害苦了他手下的警备队员,本来天气还有些冷,都穿着棉袄,今天却是跟在汽车后面跑步,只是一会儿功夫,他们一个个都累得喘不动气,连身上棉袄扣子也解开了,几乎个个都嘴歪帽斜,连说话都不溜敞,嘴里直骂:“真他娘倒了霉了,当兵这么多年,怎么会跟着东洋要遭这样的洋罪?”

大队人马行军约有数十里之外,远远看到桃源徐福村。中村立即示意停车,先拿起望远镜向远处张望一顿,然后挥挥手道:“不要停,先绕过去,目标桃源涧,前进!”

车队轰隆隆从桃源徐福村旁边开过去,村子里竟无一点动静。

不过,崔久之的情报实在太差了。中村带领部队到达预定位置之后,大批日军纷纷跳下汽车,率先大张旗鼓地朝桃源涧进攻。想不到,现在的桃源涧只是一座空空的山谷,连个人影都未发现。中村其时脸色阴沉地把崔久之叫到眼前。崔久之一见队伍扑了空,恐怕会遭中村猜疑,当时有点心慌,道:“太君,前些天我还派人来侦察过,一定是他们听见皇军返回县城,被皇军的军威给吓跑了。”

他这话说得挺轻巧。田翻译官给中村翻译完,中村的嘴角微微一翘,微微笑了,道:“再往东方向,就是王立训的部队?”崔久之连连点头称是。中村举起望远镜再冲着打鼓山一阵张望,摇摇头道:“全部的,撤回县城!”

王立训的名头中村已经听说过,尤其听说他有两千多人马,中村倒不敢轻易跟他动手。

所有车辆接到命令,立刻掉头。那些警备队员一个个喘着粗气立在道旁,正庆幸今天没有打仗,眼见汽车拉着日军士兵掉头往回开,又气得开始骂娘。崔久之又不停地督促他们:“快他娘的跟着跑啊!小心落在后面让游击队打了埋伏。”

警备队员一听崔久之如此说,惊恐地往四周山上看看,吓得赶紧往回跑。

不过,就在警备队员跑出桃源涧之后,他们惊奇地发现,刚才跑在前而把一溜八辆汽车和一个小队的日军士兵,全部停在来时经过的桃源徐福村口,中村正从汽车上跳下来,和田翻译官一起对着村子指指点点。

崔久之心里有些疑惑,难道中村想要打这座村子的主意?他一直骑马来到中村身边,跳下马,向中村一个敬礼。中村问他:“这个村,叫什么名字?”

“报告太君,此地叫桃源徐福。”

“桃源徐福?徐福?里面有没有游击队?”

“报告太君,应该是没有,我的人已经打探过。”

“噢!横山君,你带几个人进去看看。”

一个矮矮胖胖的日军小队长,大概叫横山太郎,腰里插把手枪,另外一侧腰上挂一把军刀,跑到中村面前一个敬礼,然后带着七八名日军士兵小心地进村。忽闻村内有琅琅读书书,横山太郎立即指挥日军士兵朝读书声冲过去。

在桃源徐福村正有一所国小,是一栋五间的房子,外面套个院子,院子里有一棵大槐树,另外还有一尊孔子的石膏塑像。其时,国小的教书私塾老师徐和谦现正带着二十来个孩子在课堂里读书。徐和谦今年五十岁开外,他原先也是私塾读书出身。他的教学模式基本按着国民政府安排的那一套,国学算术地理都有。另外他还喜欢教小学生们背《论语》,他认为那是国学中最精粹的东西,是做人伦理之根本。

就在刚才,徐和谦正在课堂里教二十来个小学生背“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徐明裕,也就是蔡小梅的三姑夫,突然惊慌地从外面跑进来,把徐和谦喊到教室外,对他道:“不好了,刚才在地里干活的乡民都已经跑回村来,说日本大军开过来了。那些洋大车在村外整整停了半里地。”

有日本兵过来了?徐和谦闻听很是吃惊。他之前曾听一个闯东北的同乡说到日本兵在东北打仗时的样子,一个个都戴着锅盔,手里端着长枪,枪上面还带着一尺多长的刺刀,只要见到小孩就用枪上的刺刀猛捅,发现抗日分子更是不留一个活口。

徐和谦大瞪着两眼问徐明裕:“东家,日本人来了,咱这学校还开不开?”

“还开啥啊?赶紧放学吧!”徐明裕肯定担心孩子们的安全。

“那行,放学,放学,大家赶快回家。”

未等徐和谦返回教室解散孩子,身后早传来凌乱的脚步声。一回头,只见数名日本兵已经来到私塾小院门口。徐和谦当场吓得腿软,心说,这会要是放小学生出去,不定哪一个惹恼了日本兵,恐怕要出大事儿。连忙把放学的事情先压下去,抬起双手招呼小学生们全部坐在课堂里,嘴里道:“大家不要停,要一直念下去,都不许停下。”

那些小学生眼瞅着先生神色不对,又一齐瞅教室门外,早看见门口涌进来的数名日本兵,并且举着明晃晃的刺刀,孩子一个个吓得胆战心惊,只得一齐使劲低了头不停地念着:“……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横山此时已经进入国小院内,只见徐明裕穿着光鲜正站在院子里。有两名日本兵早持着长枪刺刀将徐明裕逼住。徐明裕本来知书达礼,也曾见过世面,今日见了日本兵却是一直慌张不安,连说话都结巴了:“你,你们是干啥的?”

横山上下打量他一眼,一挥手,让两名士兵把刺刀撤了,问他:“你的,什么的干活?”他他曾在关东军呆过,也是半生不熟的中国话。

“我,我就是这个村的,你们上俺村来干啥呢?”

“这个村,叫徐福村?”横山疑惑地问。

“正是,不过应该是叫桃源徐福。”

“那一个,到底是徐福,还是孔子?”横山用手指着孔子像问。这家伙居然还知道中国的孔子?徐明裕愣了一下,未及回答,徐和谦早快步从屋子里出来,赔笑道:“各位军爷,这是我们至尊圣师孔圣人的像。你们都认识吧?”

“是孔子?我们知道,要西,马上请中村队长过来。”横山一摆手,立即有一名日军士兵跑出去,不一时,中村带着田翻译官和崔久之急匆匆赶过来。

横山见他进来,立刻到他面前向他耳语着。只见中村两眼直瞅着孔像频频点头。然后,中村缓步来到孔子像前,恭恭敬敬鞠了三个躬。并且在中村鞠躬之时,横山和所有的日本兵居然统统跟在中村身后,一齐向着孔子像鞠躬。

眼前这一幕,直把徐明裕和徐和谦给看得目瞪口呆,连田翻译官和崔久之都不解。崔久之悄悄问田翻译官:“咋回事?原来他们也信孔圣人哪?”田翻译官瞪他一眼,快步来到中村身边道:“太君,需要要进学堂看看吗?”中村冲他微微摆手,只是站在门口静静地听小学生读“子曰”,其中有两个小孩子的嘴唇似乎还在发抖。中村微微一笑,一挥手,带领日本兵离开了私塾。

等到私塾门外,中村又叫来徐明裕和徐文谦,问:“徐福的庙在哪里?”

“啥?徐、徐福的庙?”两个人四只眼睛顿时瞪得老大。

“对,徐福庙,你们不知道?”

徐明裕倒听他爷爷说起过,村里以前曾有一座庙,供的不是神,好像就是徐福的塑像。后来捻军进入东莱县境时庙被烧毁,此后再未修建,只在庙旁保存一棵大槐树,现今高有四丈,胸径粗得两个人合围,大概日本人问的是这个。只好小心回道:“要说那座庙,早在五六十年前就没了,当时来了好些兵,一把火都给烧了,只剩下一棵大槐树,现在还在村子中央呢!”

“大槐树?在徐福庙旁?”中村顿时露出惊喜神色,急忙催促道:“开路地,快快地,我要亲自看看!”

中村略一躬身,请徐明裕亲自带路。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 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登录][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