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杜法好的头像

杜法好

网站用户

小说
2024 02/01
分享
《东莱英雄传》 连载

第三十六章 白里兄弟

1939年的春天又至,大地又开始了新的轮回。年复一年的春天,总会给人们一些新的希望。

眼看到春末时节,驻守临海县城的大岛茂在短暂巩固了临海县城的防守之后,又异想天开率领部队沿着公路朝着登州方向发起进攻。不过,战争的发展进程向来不以他们自己的意志为转移,他们在东进过程中不断遭到高司令所带三支队主力和其他一些抗日武装的抵抗,损失极为惨重。当大岛茂率军攻到东黄县城外之时,因为伤亡巨增和弹药匮乏,逐渐失去进攻能力。

其时,前期追随投敌日军的周步云一见形势不妙,秉持着“明哲保身”和“有奶就是娘”的原则,寻个借口,率军悄悄脱离日军控制,直接投向驻莱阳的李道云。这李道云其实也不是什么好鸟,明里打着和共产党八路军合作抗日的幌子,暗地里早和省政府沈主席联系上,现在不但当上国民党驻胶东暂编第三师的师长,居然还担任了莱东县县长职务,他的部队目前在胶东地区也是颇有影响。

而大岛茂近日因连日作战损失惨重,兵员又无法得到补充,之前手下两三千人的部队仅剩几百人,眼看就要被抗日部队包了饺子。他的确十分狡猾,突然转道北进,一直抢到海边一个小港口,抢了几十条渔船率残兵仓皇逃往登州城。

另有驻守东莱县城的中村队长小日子也是十分难过,他原来手中有两个中队,其中一个中队支援给大岛茂参加扫荡,手里仅剩一个日军中队负责东莱县城的守备,另外再加上警备大队不到一百兵力,总共不到三百人,此时就是再想出兵扫荡也是完全无力,更何况前期他第一次跟随大岛茂出兵时,只是一仗便知三支队的抗日队伍势力不凡,哪里敢单独组织扫荡?

此前一直标榜自己为国民党正统的王立训眼见三支队战绩突出,为扩大社会影响,竟恬不知耻地借着东莱县城鬼子势弱,指挥上千人马来到东莱城边耀武扬威几次,假惺惺打了几阵排子枪展示给地方民众看,又借此威风督促各村加快征粮派粮,然后继续退回打鼓山内养精蓄锐。

日本人不敢扫荡,王立训注重保存势力,东莱县境便出现暂时的宁静,终于给抗日第三支队带来难得的休养时间。因前期接连不断的作战,部队伤亡减员很大。高司令率领三支队主力不久回到东莱山根据地后,十分痛心部队的损失,经召开会议研究,决定让部队实行分散配置,力争通过休整快速恢复部队战斗力,准备迎接下一步的军事斗争。

有这难得的间隙,裘中华主动找到高司令,再次提出要回老家补充发展队伍。不想高司令一听他的要求,当场一乐,笑道:“中华,前期我听说你已经回老家发展了一次队伍,基本带回有一个连的兵力,现在回老家还能拉到人吗?不会是想媳妇了找借口回去吧?”

裘中华心想,其实高司令的玩笑话也是实话。自从父母被日本兵惨害之后,家里只剩下媳妇月娥和儿子旺国,他已经离家这么久,不知道她们娘俩现在过如何?似乎小旺国已经能帮助他娘干点活了,这小子的脾气还挺倔,有点像小时候的他。现在他的心事被高司令点破,便有点不好意思,笑道:“我这点小心思还是瞒不住您,让您笑话了。其实前期几次战斗,我们六大队的减员很大,第一中队原先有一百二十多人,现在只剩下四十多人,另外两个中队也减员不少。我想再补充一下,一溜二十四水泊是三不管之地,我到那儿拉队伍对自己有信心,所以请您批准我的建议。”

“既如此,现在战事也不太紧张,那行,我同意你的意见。”

高司令现在的确很满意裘中华的工作。这个人要文有文,要武有武,尤其打大仗硬仗时,他不但作战勇敢,而且很有谋略。上次青阳山一战,足可认定他是一名合格的八路军指挥员。而夜袭临海县城,更显出他胆大心细的特点。最关键的是,他似乎很善于组织筹建队伍,前前后后已经为三支队拉起近千人,包括上次他回一趟老家,只在极短时间内就拉回百十人参加三支队,足见特殊的工作能力。

但是裘中华刚想告辞,高司令却又意外地提到一个人,问他:“还有一件事,我之前听说东莱南乡有个冷国荣,他现在的人马不少,这个人你能不能争取一下。”

“冷国荣?您还认识他?”

“冷国荣拉起游击队,鬼子来了向后退,闻风能跑三十里,空枪能打一百一。说的就是他吧?这个要在东莱南乡的名气可是不小,只要能把他拉过来你恐怕就可以当团长了。”

“不不,这个人根本不行。高司令,这个人早就我认识,我们俩说起来还算有点交情,但我已经试探过两次,这家伙根本就是油盐不进,即使能暂时说服他,恐怕未来他也会反水。”

“是这样?尽管现在对敌斗争存在重重困难,但是我们还是要尽力争取,不管他是国民党还是土匪,只要他拥护抗日,只要他不祸害老百姓,应该都是咱们争取的对象。你就放开手脚去做吧,这次就不要一个人单打独斗了,太危险,你可以把你的一中队都带上,一共也没多少人,万一遇见鬼子也能打上一阵子。还有,要是你能带回一个团来,我肯定报请上级让你当团长。”

“真的假的?那行,我这次争取多带回一些人马,到时候您可别反悔……”

裘中华跟高司令谈完话后,内心对他充满了无限感激。高司令提出让他带一中队余部一起回老家,自然是对他安全的关心,其中又对他充满期望,如此一来,他倒感觉此行肩上的胆子更重了。

那天晚上吃过晚饭之后,裘中华带着第一中队立即趁着黑夜出发。正如裘中华所言,周大春前期所带一中队一连几场战斗下来,现在只剩下不到四十人。

他所带走的第一中队,队长正是周大春。青阳山之战,第一中队作战最为勇敢,损失也最为惨重,整整一百二十多人,打到最后,竟牺牲二十多人,轻重伤四十多人,最后只剩下六十多人。而在第二次保卫临海县城的阻击战中,该中队又损失三十多人。现在这支队伍,能够投入作战的仅有三十来人。这次裘中华之所以带上他们,除了维持一定的战斗力以便趁机打击敌人,也是想趁此机会把队伍完全地补充起来。

虽然目前中村在东莱乡各乡镇已经修成二十多个据点,但是,至少县城以外的黑夜还是属于抗日武装。裘中华带着一中队一夜急行军,悄悄从挂甲营以西的乡村道路越过胶西到东莱的公路,逐渐逼近一溜二十四水泊。

他这次回来,特意选择了这样一条路线。东莱县以西地区,因为是一片平原,且又有胶西通东莱的公路,因鬼子运动清剿方便,抗日武装很少,所以鬼子对这片区域防守松懈。再者,经此路线可以避开莱水镇据点,如果早早引起鬼子注意,引来县城鬼子的大部队扫荡,可就得不偿失了。

队伍越过胶东公路之后,又向南走了两个多小时,东方再次露出鱼肚白。前面出现一所大村子,看上去约有三、四百户人家。裘中华仔细分辩方位,很快确认,是一溜二十四水泊中位于靠北位置的白里水泊村。

“大队长,大家都有些累了,要不要让队伍进村歇一下?”周大春跑来问他。

裘中华张望,经过一夜不停跋涉,队伍确实有些疲惫不堪。眼下村里多处房屋已经冒起炊烟,想来也有有大户人家,可以借一些粮食补充一下体力。他立即安排周大春组织进村,并提醒他加些小心,另外大家进村后尽量找大户借粮做饭,一定不能硬借,一定不要惹起群众反感。

周大春立刻带着队伍朝村庄前进。现在,整座村子看上去一片静悄悄。春天虽然已经到来,勤劳的春燕也早起在空中忙碌,多数人们却还不习惯早起,只有树上的喜鹊看到队伍进村,惊恐地拍打着翅膀一飞冲天。

周大春带着队伍很快来到村子大街中央。再往前时,是一座阔大的宅院,看规模肯定是拥地百顷以上的大户。突然,从院子里发出“嘘溜”一声马叫,周大春心知马的警觉性很强,恐怕会惊动主人。他紧张地拔出盒子枪,多名战士也跟着把手中的枪举起来。

“不许动,不许动!”房前屋后,包括宅院墙内,还有屋顶上,突然冒出数百人,一齐举着快枪鸟铳,还有许多大刀扎枪,周大春吃了一惊,正要指挥战士们开火,却被裘中华一把拦住。

裘中华早已看清对面村民手中的武器完全五花八门,有快枪,也有鸟枪,这些武器占了三分之二左右。剩下的三分之一是大刀长枪,且那长枪枪头之下都绑扎着一缕红缨。

“难道他们是红枪会的人?”裘中华脑海中灵光一闪,立刻想起当年攻打东莱县城的白枪会。顾名思义,红枪会也是当地民间一个组织,与白枪会如出一辙,无非他们分属不同的村庄总坛不同。

“你们是干什么的?赶快把枪放下,否则定杀你们一个不留,让你们死无葬身之地。”只见房顶上站着一个头扎紫红色头巾的二十多岁青年,手里握一支盒子枪,对准他们大喊大叫。等他发号施令结束,却是一个纵跃从房椽跳到大街上,一步步逼近。

“大队长,咋办?咱打不打?凭咱的家伙他们应该占不到便宜。”周大春焦躁地提醒。

“不能打,先看看形势再说。”裘中华心中一直盘算,这些人既然不是日本人的部队,也不是国民党的正规军或土顽队伍,更不是什么土匪,那么他们就是一支可以团结拉拢的对象。裘中华心里有了底气,干脆把枪重新插回腰中,且也学着青年大喊一声:“乡亲们,千万别开枪,先听我说句话行不行?”

他一边喊着话,一边顺势跃到大街北侧一个碾盘之上。他矫健的身手竟也令那些人惊讶。他现在居高临下,清了清嗓子,再次发挥了他当过老师的特长,开始发表演讲:“乡亲们,先不要动手,我已经看出来了,你们是穷人,我们也都是穷人。既然大家都是一样的人,那你们能不能先听我说几句话?我老家也是一溜水泊的,我叫裘中华,家是大水泊东村。”

“他是大水泊东村的?”有几名村民开始在对面嘀嘀咕咕。

“真的假的?不会是哄骗咱们吧?”更多的村民开始窃窃私语。

“我的确是大水泊东村的,我要是撒谎,老天爷也饶不了我。知道我今天为啥带着队伍过来?俺们村,大水泊东村,去年村里进了鬼子,被鬼子一共杀了三十七口,伤的人都数不过来,还有俺村那些妇女姐妹,也遭到他们的迫害。你们说,鬼子在咱这儿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俺们能不拉起队伍跟他拼命?”

裘中华激情豪迈地讲到这儿,便稍稍停顿一下,他已经发现围住他们的那些人正在用心地听他的讲话。并且他还能听到有几个村民正在低声议论,说他刚才所言属实,小鬼子的确在大水泊东村祸害了不少人。并且他们也听说过村里有个姓裘的拉了队伍要打鬼子据点,后来也没打,不知上哪去了。

“喂,你们既然要找小鬼子报仇,上东莱县城去打啊!咋跑到俺村来了?”那个手持盒子枪领头的青年反问道。

“问的好。弟兄们,说句实话,俺们拉起队伍打鬼子,不光是打到了东莱县城,而且还打到了临海县城。可能大家都知道,小鬼子的人多,他们的武器也好,但是俺们队伍里绝对没有一个孬种,都是打鬼子的好手。不过,好虎也有架不住群狼的时候,前些日子鬼子和伪军一共凑了上千人带着机枪小炮打我们,天上还有飞机往下扔炸弹,想要到东莱山区消灭我们……”

裘中华说到这儿,再次停顿一下。其实鬼子打青阳山时并没有用到飞机,敌人真正用飞机参加作战,是在进攻临海县之时。但是他希望能吸引村民注意,干脆夸大了一些。

“飞机,就是在天上飞的玩意儿?它还能下炸弹?那些炸弹真厉害。要是那样的话,小鬼子也算祸害过我们呢!”围观的人群立刻发出数声惊呼。他们一定想起去年春天时日本飞机经过本村,竟朝村子里扔了两颗炸弹,将村里三家群众的房子炸中,当场炸死六个人。

“不错,就是那种玩意儿。他们以为能把我们给吓倒。他们是在做梦,仅仅青阳山一仗,就被我们打死了好几百,剩下的吓得全都夹着尾巴跑回东莱县城了。”

“噢!”围住他们的队伍中大多数村民都会意地笑了。

刚才带头的青年此时似乎已经对他们消失敌意,特意又走近几步,道:“你还是没有说到关键,既然你们在东莱山一带打鬼子,为啥上我们这儿?”

“我们虽然把鬼子给打跑了,可是他们的目的是要抢占我们的家园,想要抢走咱们的粮食。他们虽然现在没有来,并不代表以后也不来。他们只要一过来,恐怕还会有像俺们村那样的惨案。所以我们这次回来,就是想发动家乡的弟兄一起加入队伍,一起打鬼子保家乡,争取早一天将他们赶出东莱县。”

“噢,你们并不是土匪,也不是日本人和国民政府的部队,是吧?”

“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完全是穷人自己的队伍。”

“呵,还成咱穷人的队伍了?”周围的人又一次交头接耳。

“不错,它本来就是咱穷人自己的队伍,不信你们问问他们。”裘中华回头指了一下周大春他们,他现在大概明白,这些村民大多数也是穷人,他们对于日本人和国民党几乎都没有什么好感,于是更加来了精神,继续道:“我不妨告诉你们,天底下现在有个共产党你们知道吧?它就是专门领导咱穷人打天下的,它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天下所有穷苦百姓人人都有地种,都能吃上饱饭,都能穿上好衣裳,从此不再受外国人的侵略,不再受官府和恶霸地主的压迫。”

“说的挺有些道理。咱可都愿意是这样哩!弟兄们,咱们信他吗?”带头的青年回身问他身后的村民。

“信,大师兄,既然他们是穷人的队伍,咱就把他们当兄弟吧!”

“那好,既然大家都如此说,俺们就把你们当兄弟。裘先生,我叫高冠德,是本地红枪会的大师兄,现在既然是一家人,就请大家一起到大院里吃顿饭吧!”

裘中华一见他脸上露出笑脸,而且一下子变得热情,心说,这个人却也爽快。便轻轻一纵身从碾砣子上跳下来,笑着走近他并主动握手,道:“高大师兄,你好,现在咱们算是兄弟了。”

周大春此时也欣喜地上前介绍:“高师兄,他是我们裘大队长。”

裘中华和高冠德两个人一握手,两支队伍所有的敌意瞬间消除,村民和一中队的队员也都亲切地打招呼。大家一阵高兴地攀谈起来。一拉家常呱,裘中华却是挺尴尬,原来高冠德是本村最大的富户,刚才他还把穷人富人分得那么清,想不到高冠德居然一点不恼。通过和高冠德交流,才知道他一直是个勤快人,说起春种夏收秋收,地里垄坎锄耙,无不知晓,且对村里的穷人十分体谅。大家很快把距离拉得更近。

高冠德再次提醒该吃饭了,于是裘中华和周大春跟随高冠德一起来到村内西侧那所最大的宅院里。高冠德一边领着他们进院子,一边解释道:“裘大队长,这儿就是俺家。很是抱歉,今天早上你们离俺们村还有三里多,就被俺们放的哨发现了。要说俺村里的红枪会可是远近有名。去年冬天,胶西县有名的土匪朱大脑袋带了三十多号人拿了快枪上俺村捞外快,还没进村,就被乡亲给盯上了,等到他们进了村,先扑向这座宅院,想要下手,被我们只一阵就给打跑了。”

裘中华笑道:“怪不得俺们会被你们打了埋伏,哎!你家条件不错啊?”

高冠德继续解释着,看他的态度却也诚恳:“俺爹就我一个儿子,他当年给我攒下不少家业,地有三百来亩,这座宅院也有三十来间房子。五年前他得病走了,那时我还在省城上学。他一走,我只能回家继承父业。他临走之前的意思是想我把高家的祖业发扬光大。可我却不喜欢种这么多地,这是干啥呢?你一个人吃饱了,人家村里其他地少的乡亲们咋办?再说了,人要是一死,这些地还能带进棺材里?倒不如积点阴德,所以我就想把地给卖了。实在有买不起的,就分他们一点也行。可是俺娘不同意,俺娘老想着俺爹的话,把那些地看得比命还金贵,说我要把地分了卖了,她就跟俺爹走。吓得我再不敢拿地说事。后来村里经常来些抢劫的,村里乡亲见我不看重钱财,一齐鼓动我成立红枪会,保护村民不让受祸害。于是我出钱把家伙买回来,他们又推我当红枪会的大师兄,你看我这原先的秀才现在变成不伦不类……”

他的话,急促而且直爽,在乡土财主中,倒是有见识且开明的一个。裘中华歪着头看一眼周大春,两个人不觉都微微一笑。

大家进了宅院,才要往正堂屋内走,打里屋走出个五十来岁的妇女,头戴青色绒布无椽帽,上面镶一块大拇指甲大的绿翡翠,身上穿件细绸布斜襟大褂,下身是青蓝绸布裤子,用一根带子束着裤角,下面是一双三寸金莲的小脚,裹在一双尖尖的绣花鞋里。裘中华猜测她就是高冠德的母亲,连忙上前颔首施礼。高冠德看见,急忙上前道:“娘,您这么早起来了?”

“这么早?你见我睡过懒觉吗?咋的?家里来客人了?他是谁啊?一早听大街上乱哄哄的,村里不会是进土匪了吧?”

“不是,娘,是八路军来了。”

“八路?听说那些八路是专门和富人做对,他们和穷人是一伙的。你让他们来干啥?”她娘闻听高冠德的话,当场脸色就变得难看,又抬头瞅一眼裘中华,竟向后退了一步。

“不是的,娘,人家八路是专门打鬼子的。他们是跟穷人一伙不假,可他们没想打算咱家的地,他们只是路过,想进来歇歇脚。”

“既然已经来了,就留他们吃顿饭也行。不过,吃完饭快点走,我可见不得兵啊枪啊啥的,一看就害怕。”她娘说完,眼睛里似乎真是有些畏惧,连忙颠着小脚绕过堂屋,回后排自己屋里去了。这边经老人一折腾,高冠德心里实在过意不去,只得回头冲裘中华尴尬地道:“裘大队长,俺娘是老封建,她跟咱们思想不一样,你们快请屋坐吧!”

于是大家全部进屋里坐下,高冠德又喊来管家,是一个白净面皮儿头上戴一顶青布瓜皮帽儿且留一捋胡须的五十岁男人,高冠德喊他一声“高叔”,让他赶快吩咐厨房做饭,要用大锅多焖小米干饭,然后再另外蒸上一锅大白饽饽,还要多炖上五六棵大白菜,另外家里过年时做的没吃完的腊肉也要切几斤放到白菜里一块儿炖上。不愧是财主家庭,他家的生活倒比别人家要强很多。

一阵安排完了,高冠德便又回来陪裘中华和周大春说些闲话,包括他当年在省城上学时的一些见闻。其间裘中华无意中提到日本人前些年在省城做下的惨案。高冠德心气儿又上来,愤怒地道:“这些日本人,咋就这么稀罕咱的土地?三番五次上咱这儿来,倒是有一天把他们彻底赶出中国才好。”

他的话却是符合裘中华的心意,裘中华正想试探他的口风,不料周大春抢先道:“既然如此,那你不如加入我们的队伍算了!”他心里也是在想,高冠德的手下会众应该有两三百人,这可是一支不小的力量。眼见周大春说完,只得静观高冠德反应。

高冠德闻听周大春的建议,低头微微寻思一下,笑道:“是这样,咱这红枪会起意是为保咱一乡一村而成立,所以以本村乡民为主。真要跟你们合作离开家乡,恐怕他们都不会同意。这件事情还是暂且先不提。”

裘中华恐怕事情操之过急反而搞砸了,连忙转移话题,又聊些一溜水泊历史典故。不一时,管家从外面进来,说饭已经做好了。高冠德便领着裘中华和周大春一起去西厢房。一进到里面,只见屋里摆放着一排一排长条桌子,桌子后都有凳子,有好些红枪会员也到里面坐下。高冠德介绍说,大部分会员都是各自回家吃饭,只有这十来个小首领天天在他家吃,幸亏家中粮食不缺。然后高冠德又主动请裘中华带来的三十多人进屋,大家各自分了饽饽和小米干饭,喜欢吃啥随意。又每人一碗腊肉炖白菜,一阵把大家肚子撑得溜圆。

吃完饭后,裘中华想要带着大家马上告辞。高冠德却也不留,只让他们把剩下未吃完的饽饽都捎上,另外还送他们两袋白面。高冠德一直送他们到村外,裘中华心知此次大家分手不知何时再见面,再三考虑,决定再劝他一句:“大师兄,我觉得你要是参加抗日,绝对是一把好手,小鬼子虽然在县城离得远,可也不能不防,最近我可能在老家停留一段时间,万一有急事,你尽管派人找我。”

裘中华他们离开白里水泊,再向南数十里,便到了大水泊东村。尽管回到家乡,裘中华因当年村里的变故,没敢直接把队伍带进村,而是沿坡地里的土沟把队伍带到了大水泊东村南边的小树林里。由小树林远远望去,大水泊东村安静祥和,全然看不出曾遭受过日本人的蹂躏。村西那座大水泡子早就化了冻,水面一片清澈透亮儿,时有鸟儿在其上空嬉戏。

队伍安顿下,裘中华开始盘算自己的行动。不知为什么,尽管高司令对冷国荣很感兴趣,裘中华现在却一点也不想见他。当年跟他在一起时,似乎对他的印象还不错,为何只几年过去,他竟变得如此自私多疑?另外高司令曾提到去年春天跟他一起合作打宋家口伏击战的曹开林现在就在一溜水泊往南的高华县境内,他现在是国民党暂编二师三团团长,就凭他当年打鬼子的劲头,倒可以去拜访他一下。

拿定主意之后,他便嘱咐周大春注意管好队伍做好隐蔽警戒,他却独自一人准备上路。周大春一见他要一个人走,急道:“大队长,你怎么一个人行动?”

“我想去高华县内会一个人。”

“是国民党的曹开林?”周大春之前在路上听裘中华说起过。

“就是他。”

“他现在是国民党的人,你一个人去能行吗?这样,我派几个人跟你一起去。”

裘中华微微摇头,道:“人一多目标就大,还是不用了。曹开林那边现在有整整一团人马,你就派一百个人能管用?放心,他还不敢把我怎么样,我很快就会回来。对了,万一到明天吃晌午饭我真回不来,你不用再等我,把队伍直接拉回东莱山找高司令就行。”

“你自己小心点儿。”周大春还是提醒他一句。裘中华稍稍感动,看他一眼,立即转身大步而去。

要想到曹克林那儿,同样需要跨过胶水河,但并非是走马头水泊,而是需要走西南方向的一条新路径。当太阳开始向着西方坠落之时,裘中华已经到达胶水河边,并选择一处摆放有数块石头的地点小心地过了河。

跨过河道后,他很来到一个大村落。裘中华知道,这儿是高华县的河套镇,正是曹开林的防地。他正沿乡路走近镇子,突然从一处树林里闪出两个穿着黄军服的持枪士兵,一齐举着长枪对准他:“不许动!把枪交出来……”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 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登录][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