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均胜的头像

张均胜

网站用户

小说
202308/30
分享
《若有人知春去处》连载

第三章 一弦一柱(第一茶肆)

时隔不几日的一个清晨,茶肆刚即开门营业,一白面书生便踱了进来。

善波寒暄置座之后,书生点了一泡明前茉莉花茶啜饮着,又请善波一同坐了,说乃有商约要谈。

书生说,他因属意此街之清雅与贵店之雅名,意欲每月初一与十五日,于此召集定期雅集①,每届雅集时长一般约为一至两个时辰;届时,他将包租茶肆二楼之大厅与大数雅间,茶品即兴选取,另加点心小吃,所需之场、茶、食等一应费资,集罢即讫,且,价一律依店家规矩从优计。小小商约大约如此,不知店家主人意下如何?

善波一听如此商机不约而至,自然顿生欣喜,遂急急喊了英儿商议。英儿当然亦十分中意,两人随即应允并道谢书生。书生便欲留下押银,善波坚意不受笑称不必,两人当下击掌为盟,算是诺定了君子协议。如此而已,善波不便再问询书生姓名,一辞一送,甚好商事便算确定了。

谁知好事成双,当日下午,易安又登门拜访,言说她几日行走街上,发现数家酒馆、茶肆之店内或门前,多有杂耍或占卜等类热闹摊位,因好奇其不相及却相近,便近前查询,遂知其内里机宜。杂耍、占卜寄栖店家,艺人省了场地租赁费,店家则多了意外之人气,乃两两相生相宜。由此她私意觉得,史家姊姊之茶肆一楼亦可效仿一试。

善波听罢,立即拍手称是:“妹妹言之有理,极妙,极是矣!吾等不妨速学一试,吾明日即寻杂耍或占卜艺人。”

英儿亦面露喜色,频频点头。

易安却又蹙眉:“杂耍甚喧,会伤茶肆静谧之气氛,占卜藏诈,易损茶肆真善之清誉。引其益,非乃照搬照学移花接木,须避其劣,则应酌量别之相目。”

善波沉吟须臾,猛然笑了:“有也!吾忽忆起故乡之说戏。说戏之套路吾甚熟悉,道具极简、戏子甚少,极宜狭小场地。所以,说戏亦有于茶肆内者,亦有于酒家者,其便乃易妹之所言,与本店生意两宜也。”

英儿却有顾虑:“说戏乃南人喜趣,移至北方汴京恐水土不服矣”。

易安凝思片刻亦忽然笑曰:“吾亦有也!南方人喜观说戏,而北方人则好听说书也。说书甚类似说戏,甚至比说戏犹简略,只一人一案一椅即可,更无需甚场地!”

善波和英儿皆立马曰见识过也,的确亦是。三人遂决定明日即去寻觅优良说书人。

此议即毕,易安又谓夫妇曰:现今街上十分流行各种凉饮子,比如沉香水、荔枝膏水、杨梅渴水、香糖渴水、木瓜渴水等药引凉饮,苦水、白水、江茶水等普通凉饮,不一而足,若能挑选一二加于门市,能引一众年轻人与急渴饮客。药引凉饮价高然难制,普通凉饮易制却价低,各有优劣。姊夫、姊姊若有兴趣,亦不妨据己之力选了试试。

易安言毕,英儿亦立即抚掌笑了曰:“好也!是也!妹妹呢不曰,姊姊吾呢,尚不能记起矣!嘻嘻,姊姊自小便会泡制‘紫苏凉饮子’矣。”

随即滔滔不绝讲述曰:此紫苏饮子特好泡制,即取上好紫苏叶火上隔纸烘焙,不可翻动,修香收起。每用,以滚汤洗泡,控净入壶,后倾入滚水即矣。此饮子,不仅爽口解渴,亦能解暑宽胸导滞矣。

“咦——!”易安故作惊讶声,见英儿疑惑,便又挤挤眼逗趣姊姊:“难怪姊夫亦步亦趋矣!姊姊不仅绝色佳人,还乃贤淑巧妇矣!嘻嘻……”说着就猛然抓住英儿之手,翻覆瞧着又曰:“吾,倒要看看,姊姊如此细嫩之手,如何能于火上烘焙紫苏叶子?”

英儿红了脸,迅速抽出自己的手,顺势打了易安手臂一下,笑了道:“妹妹又取笑姊姊!姊姊乃庶民之女,焉能不为些民间小技?”

易安眨眨眼,遂止住笑正色道:“姊姊自会小技,却即省了拜师学艺功夫。姊姊之凉饮子,吾实为首次闻之,诚乃本廉物美之物,一经上得门市,定会拔得凉饮子头筹矣。”

善波亦言称妙,可试。

三人遂又将此计亦确定了,犹议定以上两计,皆须即日起着手筹备,争取十日内先后上店面世。

随后之几日,“若有人知春去处”茶肆里便忙了起来。

先是一楼粗茶厅之正中靠北之处被清空了,添置了一副条案座椅,条案乃黑漆高脚军师案,座椅为黑漆高背军师椅。军师案上,端放一折扇、一醒木、一水觚,明眼人一观便知,此乃“说书”之道具。十副黑漆“贴听客”②茶座也置于说书人前舒适位置,若干条普通听客黑漆长凳座,亦条理摆于其后三丈余之空地上。

此间,善波左寻右访,终寻得一流浪说书艺人尹常卖。这尹氏原于西京罗阳说书,因寻亲汴椋寻亲未及,便流落街头重操旧业维持生计,正因人生地不熟寻不到说场而愁,便巧遇了善波。其言说自己精熟秦汉三国五代史,亦可讲说灵怪、烟粉、传奇、公案、朴刀、杆棒、神仙、妖术等八类故事,并举出了《红蜘蛛》、《卓文君》、《三现身》、《十条龙》、《拦路虎》等等著名传奇。善波将其引至店中一试,果然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抑扬顿挫惊奇无比,遂许与吃住说场道具,与其订下了共栖共营之协约诸如此类。

同时间,英儿此间亦未闲着,她陆续采购若干上等紫苏叶,洗净晒干储了,又购置了许多凉饮泡制售卖之用具,随后,又招入两少男两少女四人,分配两男子跟善波专于侍应茶场,两女子随自己专于泡制和售卖凉饮子。

果不逾十日,茶肆店门口便多了两块招牌,左边是,一竖挂古木长匾牌,上书“‘若有人知’说书茶场”之隽永隶书;右边是,一高悬翠绿色竖条幡旗,上书“‘唤取归来’紫苏凉饮子”之飘逸行书。两招牌之字落款均为“易文叔书”,全汴椋乃至全大弘人皆知,此“易文叔”即少年才女词人易安之父、当今朝廷礼部员外郎易格非也。如此而已,“若有人知春去处”茶肆之两分项,说书茶场与凉饮子便算同时开张了。

说书茶场一开张,便现了生机。大量无事闲逛之俗民、忙里偷闲之贩夫走卒、临时歇脚之过往行人,亦有专于听书者,皆往此地儿聚拢,饮茶解渴听书兼顾,一时间竟人头攒涌,说书茶场之生意红火了起来。

紫苏凉饮子之开张,更为兴盛。本是小本营生之凉饮,别家只立一小招牌,而此却高悬硕大幡旗,幡旗鲜艳绮丽亦随风飘动。招眼幡旗下,还亭亭玉立两位俏佳丽,两位佳丽翘足引首而呼:“唤取归来紫苏凉饮,紫苏凉饮子,解渴解暑宽胸导滞。”、“紫苏凉饮,唤取归来紫苏凉饮子,解渴解暑美容健体。”

言语温婉,柔声如莺,竟使诸多好奇丝丝缠心。先是引来些许年轻小生,小生饮一口便呼:“嗯,好凉饮!好凉饮,性凉爽口,馥郁扑鼻矣!”随即便惹来些许妇人,妇人端盏观赏俊俏卖主,心内确认:此等美如天仙之小娘子,售卖之自然乃珍品。于是,未饮便赞:“此乃贵人凉饮!”此赞遂引来诸多小娘子,小娘子更乃踊跃赞誉。

不由间,半条街上,袅袅啭音便此起彼伏了:“咦!咦!唤取归来凉饮子果真佳品也,不仅馥郁香馨、清爽适口能即时解渴,亦能解暑宽胸导滞矣!”。

“甚是哩,亦不仅如此矣!其亦能美颜娇容矣,常饮常用岂不肤白貌美哉!”

另起询问:“真有如此神乎?”

自有妇答:“汝勿疑!吾及众人亲眼目睹,当今才女易安常来饮此也。”

还有证实声:“确属!确属!吾姊姊即见矣,易安至此径直买了,立时便当街饮之。其迫不及待无视礼仪之状,还令吾姊姊笑矣!”

亦有续证声:“咦,咦,吾亦听闻,易安词女最属意此饮子哩!”。竟冒出遥相呼应推理声:“嗯,言之是也!易安因何如此俊美乎?食、饮、养等诸如此类皆是因也,更乃饮为首矣!”

如此之对话,一传十、十传百,竟至豪门贵妇亦或使唤丫头也加入了排队购买之长龙。于是乎,不多长时日,唤取归来紫苏饮子果然拔得了,京都凉饮之头筹,成为了流行时尚之佳品。

说书茶场、紫苏饮子渐渐火了的同时,二楼之雅集也开了起来。

那白面书生,先后邀约了许多当今之名士,大都是当今大弘学界、文界、艺界之大咖,还有官场之新秀,比如著名青年画家张端、著名青年词人诗人朱遁汝、“洛中八杰”之“诗俊”余意、官场新秀廖汉儒,自然亦包括已被茶肆主人所熟悉之易安等等。其中,尚有一位几乎每集必至的,风流倜傥之青年书生,名曰鸣程,字德甫。

使善波、英儿夫妇疑惑的是,此鸣程即非大咖,亦非高官,仅是一位在读书生,然却甚显要。后由易安口中方得知,此人之所以显要,不仅因其家世显赫,乃当今朝廷“稳健实力”派、官场“明日之星”式人物、新任吏部尚书鸣挺之之季公子;尚因其本人乃当今之太学士、大弘准后备精英,且已乃业内崭露头角之金石学者;更重要之,还因其生的一表人才,乃当今大弘众多闺中女子梦中情人、众多高官贵妇理想佳婿,乃公认之“国民夫婿”,当之无愧大弘青年才俊白富美。

如此之雅集,亦引来了各路小潮粉之聚集,即使其辈无鳞挤进雅集,亦愿簇立于厅外旁听一二时辰。几次下来,潮粉们便邯郸学步,犹避大咖雅集之期,亦于此租雅间小聚散议,款款却似东施效颦,其亦可乐也。

如此一来,“若有人知春去处”茶肆便出了名,再复加文人之虚誉,遂被贯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雅聚德馨。清风拍窗棂,柳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亦白丁……南阳诸葛庐,汴京春茶厅。”之行口,而闻名于汴椋政文商三界了。

仅半年后,“若有人知春去处”茶肆便火了起来,以说书茶场的俗、紫苏凉饮的清,兼顾细茶厅的雅,雅俗共赏成了汴椋城知名的茶楼。

易安见此情形,唯恐俗雅相近易相损、清俗相融会相抵,遂又点拨善波英儿盘下紧邻之一处大院,于院内建起竹篱茅庭石台木凳,以栅栏作门,以砾石铺地,四处点缀牡丹海棠青竹等花木。随后,便把“唤取归来紫苏凉饮子”之幡旗移过去置于栅栏门前,再于茅庭前檐脸高悬起“‘若有人知’说书茶场”之牌匾,便把原茶肆之说书茶场和紫苏凉饮子都迁移了过去。老茶肆之二楼单成了雅士细茶厅,一楼则成了未名书生与潮粉们的聚集处。

蓄势待发之际,易安又出心裁,一提议竟与善波、英儿灵犀通,即恭请书画家张端,重新誊写“若有人知春去处茶肆”之匾额,再书一横轴悬于正厅。张端不愧为当今大家,其所书之隶书匾额,虬枝苍劲,宛若苍松饱风雨,绝壁挂老龙;其狂草横轴,亦是潇洒恣意,龙飞鹤舞,堪称“仅存盘涧松,绰有虬龙势。矫矫千岁姿,昂霄犹舞翠”,所书之词乃为当朝大家黄清风之《清平乐》: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此如画龙点睛,使细茶肆犹显文雅之气了。

如此一来,茶肆之俗众集聚地与高雅人士聚集处,就各呈其境了:俗者大俗,凡夫俗民簇集粗茶薄利;雅者大雅,名士大咖云集细茶厚利。两处买卖,薄厚皆收,兼容并蓄,“若有人知春去处”成了高雅别致与近俗亲民相生相连之连锁茶肆,也成了众商人暗中探查解析的经典经商案例。

生意红火了,及至日进千金,然而,善波和英儿却未有多么喜悦与兴奋,甚至还偶现忧心忡忡,言语行动更加矜持慎敛低调,这让易安十分的赞赏亦十分的不解。

赞赏的是,这小两口盛而不骄、温良持重,更心善乐施,时常的便布施穷困、救济危难、扶助老弱病残。易安心里头暗暗庆幸自己帮衬对了人,结交了该结交的良朋益友。

不解的是,其为何时常忧心忡忡似有难解之愁,但观其状亦似难言之隐,然却不便相问,便皆暗压在了心底。

注释:①雅集:古代指文人的聚会,大约相当于当代之“沙龙”、“论坛”之类。

② 贴听客:大弘时期,人们对听书迷、听书粉的别称。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