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勤耕耘的头像

勤耕耘

网站用户

小说
2023 06/07
分享

希望从这小地方升起连载

在东北古代有一个金上京会宁府,今朝更名为阿城。在她的南端三十里之外,有一个小屯子,叫渔场村。这个小地方东面傍一条大河,过了大坝,就会踩着大山的脚下了;南面毗连五常县的马鞍山;西北面的马路延伸到公路,直通到城里。尤其是从一九八零年中国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这里散居的二十几户人家每户都分到了水、旱两块田地。当然,张三也不利外。他是一九七五年才带领全家人从辽宁某地投奔亲戚来到这里落户的。谁可别看张三穿着土里土气的外衣,长着高挑的大个子,可他却是有谋略的典型农村人。之前,他当过队长,只是如今国家搞了分田到户,他才从此念起了自己小家的制富经。他把眼光盯在了搞副业上面,他动员家里人二哥、四弟、三妹把打完粮食落下的稻草投出来织成草袋子卖。每片可净赚0.55元钱,这样,每天一个劳动力可以织十几片草袋子,即环保又可以增加收入。另外,他把卖草袋子赚的钱买了水泵,用水泵抽水灌溉菜地。而每年房前屋后可以种三茬蔬菜。刚化冻时的土地种上大蒜、菠菜,五~六月份卖了蒜,再卖了菠菜;卖了菠菜补种的秋豆角,还可以卖钱。等赚钱资本达到了一定储备的时候,他又动员家人开了一个豆腐房。正因为他是这个小村子里带头制富的第一人,全村人都基本摘掉了贫穷的帽子。所以,他因着好名声,便娶到了一个小他几岁的“大学漏子”—许靖华。婚后,他们自己创业,并得着丈人和小舅子的资金垫底,盖起了三间砖、瓦结构的新房子。这所房子座落在村子的东北角,房子的使用面积大约有一百多平方米,院落的总面积大约有一千五百平方米左右。四周是张三用稻草秸和黄土合成泥,垒起来的“铜墙铁壁”,平均高度一米二,安了个大铁门。在此期间,他们还盘活了一个属于自己名下的豆腐房。做豆腐虽然是一本万利,但也不是一件轻而一举的事情。张三家除了要在房子西侧加盖一个驴圈(供养驴拉磨用)外,还要把整个一个厨房留出安石磨的地盘,石磨旁边用砖和水泥砌成一个灶台,灶台里面镶一口直径为一米一的大铁锅,用来熬豆浆汁的;其次,还有两件挤豆腐皮子的模子。至于做大豆腐就在大锅上面放好一块木板,用一个方框一罩,铺好豆腐包布,倒上豆腐脑,再放上一块板子,板子上面压上石头,大约压过一小时之后,就做成大豆腐了。最初,这个营生还真不是纸上谈兵、上嘴唇往下嘴唇一耷拉就会解决的问题。它里面即涉及技术,又熬炼人的意志。张三通过免费供亲戚老夏哥每日喝一碗豆浆子的承诺,学到了做豆腐的手艺,掌握了做大、干豆腐的技术。接下来就是他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的生意经发挥了作用。而在三老屯周边的人都知道他做豆腐不掺杂使假,坐在家里就会被人抢购一空,根本不犯愁卖。渐渐地,他的妻子许靖华也融入到了建设这个小家庭的奋斗中了。她有时在家里房前屋后侍弄菜园子,使生长出来的蔬菜一旦被她浇上水,就会显出一派美丽庄园的景象。而许靖华在更多的时间里,是要配合丈夫做豆腐和经营水、旱两块地。而她从原来的代课教师转型成为一线农民的事实,被村子里的丁香挖苦说:“我想你不是在别人手中有短处吧?你嫁了农民,跟土地打交道,白瞎了。”这当儿,正在拿着铁锹拨弄菜地里水流的许靖华严肃地说:“我连对相都不会搞,更谈不上有短处了。其实,人生没有什么白瞎不白瞎的,都是命。古语说得好:‘骑马坐轿修来的福,推车担担命里该然’。我现在只是在想,为了免除下一代的困难,我要任劳任怨地干农活、发家致富;受苦受累算得了什么?面对考验我绝不低头……”丁香说:“你说的也对,我们就得过什么河,脱什么鞋。”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 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登录][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