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辛勤耕耘的头像

辛勤耕耘

网站用户

小说
202307/23
分享
《希望从这小地方升起》连载

第二十五章 创业伊始

在阿城西北角的平岗村,它虽然只有弹丸大小;可却盘踞着上百户人家。许靖华在黑龙江龙涤厂家属区当了一年多的个体幼儿老师之后,回到了自己的居住地办起了属于自己的“新星幼儿园”。

许靖华在办园的过程中,得到了故乡远亲戚刘淑华婆婆的支持。她是从沈阳下放来到此地落户的农民工家属。而且,许靖华在黑龙江龙涤厂家属区当幼儿园老师的时候,带过她的小孙女张穆谊。这位年过半百的女士个头不高、胖巴耷耷的,一张薄嘴唇能说会道。她首先帮助许靖华找了一间教室、一间住屋和一个大院子。房东是坐地户,全家六口人都很文明,两个男孩上学,一位中年男人上班;一位中年女子种地;两位老年人看家望门。许靖华搬过来时,她把在黑龙江龙涤厂当幼儿园老师时使用过的桌椅和黑板盘了下来。剩下的就是招生问题。她幸运地得到了当地陈校长的支持。他说:“在农村开办个体幼儿园,从业者先经营着;各样硬件慢慢达标;一旦时机成熟、就可以办理《幼儿园登记注册证》了。”陈老师家住在村子中央的几间大红瓦房里,还招了租户。陈老师的妻子是家庭妇女,他们养育了两个女儿。大女儿在阿城纺织厂上班,二女儿在黑龙江龙涤厂上班。大女儿结婚嫁给了城里吃皇粮的老师,生一个小不点儿。陈老师惯常穿着一件深蓝色的中山装,戴一副茶色的眼镜;身材约高1、75米。由于工作出色被提拔到镇“中心校”当上了校长。从表面上看,陈老师就是一个普通百姓,他在业余时间喜欢下几盘橡棋,有时候给当地人家的红白喜事写几副对子;有时候给村子里的人劝劝架、评评理什么的……总之,陈老师的随和是出了名的。

许靖华开办幼儿园之前有了跟陈老师的请示,她才会朝着正确发展的轨道行进。她的“新星幼儿园”的牌坊立起来了,真正能够持久开下去的试金石也是老师的内功。许靖华的姐姐许靖清一边把外甥张顺子安排到自己从教的学校,一边还给妹妹许靖华报名参加“幼儿园课程函授班”学习。许靖华开办个体幼儿园的生源,主要来自于工人、农民、教师、医生、村干部的家庭。一开始就招收26个小朋友。

汪建筑是这所新星幼儿园的第一任班长,他是农民工的子弟(后来到小学一直担任班长),鲁婧是来自书香门第,也是这个幼儿大班里的小不点儿;可她的文娱细胞厚重,担任文娱委员(后来去小学一直是文娱骨干分子);其他小朋友还有住在城里的房产大亨张海的孙女张明昊、医生葛丛林的二女儿葛静雯……许靖华刚刚开办个体幼儿园的当初,困难重重,难度相当的大。最大的难题还不是招生与教学,而是协调村民和家长之间的关系;怎样留住小朋友和扩大生源。

许靖华首先跟房东说:“张顺子他姨,我在这里开办幼儿园真是难为你们了,小孩子总有好说好动的天性;若是谁动了你家的花花草草,你就跟我说,我会言之有理、动之有情地教好他们。”

房东李华说:“我也把狗拴到前院子,不让它们吓到小孩子。另外,你老乡刘淑华的婆婆也说:‘张顺子在她家住的那一年可规矩了,樱桃树上结的樱桃都熟了,离地很低;张顺子也不摘一粒。就不像另外一个住户老程家的一对儿女,把树都掘折。’”

许靖华说:“是的,他从小就不会骂人。在老屯时,班主任易硕老师就喜欢他。请相信,我教的小朋友也会听大人话的,人人都会做个好孩子。”

这里的条件比起城里实在是简陋。冬天取暖靠着火墙子散热,因此,屋里有炉子和一条像椅子宽、三米长的窄火炕。摆了十张桌子、十条凳子,每座挤三个人。许静华采用姐姐许靖清的意见,适龄幼儿每人订一份黑龙江省统编幼儿教材,才会有教学抓手。许靖华尽管坚持“一言堂”两年整,她把基础薄弱、参差不齐、初出茅庐的幼儿启蒙得如此出类拔萃,比原来在家时;有天壤之别。他们把声母、韵母、整体认读63个拼音音节学得滚瓜烂熟,数学口、笔、心算能力也越来越显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也蔚然成风。他们一到学校就凸显出因人施教的好处来。

1991年,许靖华买了房子和大院子后;聘请了她的姐姐当科任。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