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辛勤耕耘的头像

辛勤耕耘

网站用户

小说
202307/18
分享
《希望从这小地方升起》连载

第二十四章 旧貌换新颜

一切美丽的苑景,都在村长王东彦打人后被改写了。

       那一年,张三住院耽误两个月没有做豆腐,四只白白胖胖的仔猪喂食跟不上,死掉了。稻田地里的水稻依然缺水,家里没有了硬劳力,就更难保证稻子丰收了。院子里一年三季蔬菜也没种上……面对重重困难,愁云布满了许靖华的脸。

       张三把妻子的困惑看在眼里,他晚上睡不着觉时,说:“我们就按照我住院时认识的张志和的指引搬家吧。我其实是四级架子工,也会修鞋手艺;我十七岁就学习会修鞋。我会的两样手艺,定能养家的。”

许靖华说:“我们这里有房子住,至少吃粮吃菜不用花钱。搬到城里还得租房子住,怕是弄不好,还得搬回来。”张三说:“吃惯了厕所里粑粑的耗子,给它花生米吃,它都不认。”

许靖华说:“你以为我不想搬走吗?娃子在这里上学,每年镇椴树二中只能升一、两个‘省重点’高中生,就不错了。如果在城里念书就不一样了。我们先不要定夺,跟我家人商量商量……”许靖华的母亲在世时跟她的大女儿来到“渔场村”,她坐在热乎炕头上说:“我同意你们搬家,可是,不要因谁挣钱多少吵架,也不要埋怨;我相信你们走到哪里,都不会报下洼地的”。许靖华的姐姐也接着话茬说:“我外甥入学我承包了,我们学校每个老师可以带一个直系亲属入学,不用交学费……”“姐,那太好了,有你这句话;我们的家铁该搬了。因为,我们落户的地点距离你们家只隔一条公路。”张三说。

许靖华两口子决定搬家以后,他们把三间砖瓦化房子廉价赊给了小姑子。两套做豆腐使用的设备:电磨、毛驴、大磨,栽的树木、几口大缸、开的稻田荒地等都送给了小姑子家。

在阿城以西的城乡结合处,有一个小村子叫平岗。老户人家靠着公共征用土地,加入工厂成为上班族里的农民工。外来户,就算有一个“空头”户口。就是凭着这一纸户口,张三夫妇带着娃子在这里落脚了。他们刚到的第二天,张志和就带着张三置办了鞋具、鞋料,投入了修鞋生意。

张三在市场刚刚摆好鞋摊子,碰巧遇见了一个在辽宁老家搬来二十多年的侄女——夏晓华来修鞋,他们一见面,侄女夏晓华才知道三叔、三婶搬到附近城乡结合处来住了。她一问才知道三婶在家待业。便说:“三叔,我给我三婶找个工作干,你同意不?”

“那可太好了,我们刚挪窝过来哪都用钱,她要有个占手的活儿能赚零花钱,我就会攒钱买房子的。”张三说。

夏小华心想:“买个房子可不是小钱能办到的。先解决温饱问题都不错了。”于是,夏晓华岔开话题说:“我们楼下有一个开学前班的阿姨,女儿是阿城一中毕业的,还不会教孩子。招来二十多人,现在只剩七个了。”张三一听侄女的话,像是在十月里听到了一声春雷似的振奋。紧忙说:“好啊,你三婶教过学;你给她介绍一下吧。”

许靖华安置好了张顺子的入学事宜,他被插入“阿城纺织印染厂”子弟小学二年一班念书。

一九八九年秋季,许靖华被介绍到一个街道杨主任创办的学前班任教。

这里是一个超大家属区,居住着全国五百强——龙涤厂子的家属。在上百栋楼的一号楼一层(两间大屋子),有一个五十多岁的杨主任为解决她二女儿的就业问题,开了一个学前班。

在许靖华来以前,这个班级已经存在半年多了。就是生源不稳定。她一来接触到的家长一般都是大学学历以上知识分子。跟许靖华第一个交代“任务”的家长叫任晓燕。她说:“许老师,我家高宇第一次走出家门,来到这里入园,大幼儿园去看了几家,他不待。他是奶奶哄大的,有点任性。”

“好吧,这里会因人施教的”。许靖华说。

在她们说话的时候。杨主任的二女儿小王老师儿叫高宇马上摘下“恐龙特级克塞号”的帽子,声音有一点严厉;孩子显出要哭的表情。

许靖华立即说:“高宇,请把你的帽子摘下来放在衣架子上面,好吗?”他睁大明亮的眼睛,服从了。慢慢地,这位七岁小朋友跟老师无话不说,性格也皮实了;把在家里画的飞机、火车、大桥、树木、花草、景色画都带到学校给老师和小朋友们看。跟高宇同样也是奶奶看大的梁超也来了。一星期刚过,二十个座位招生满园了。许靖华不仅是在情感上与小朋友们交流,她还在教学上面不断创新。城里孩子在家就已经不缺少文化了,而缺少的正是认真的学习态度。这期间,许靖华也把学习到的英语知识派上了用场。她教孩子们英语,避免小学化,编排英语“公鸡和狐狸”短剧。请求家长到公办大幼儿园借到体操磁带翻录,学会两套广播体操。开展速算、读、写拼音展示、讲故事等活动。开发小朋友们智力。功夫不负有心人,大约两个礼拜后,全班二十多位小朋友刷新了写字、计算、英语、游戏等记录。家长普遍反映良好。也有一个例外。一天中午,一个家长气势汹汹地来找到许靖华“算账。”他问:“你为什么把我儿子的体育委员给‘撸’了?”

许靖华镇定自若地说:“同志,你就是尹军的家长吗?你认为他适合当体育委员吗?”那男子没有吱声。

许靖华心平气和地继续说:“我们是根据每个孩子的特长、通过孩子们举手选举产生的。也许尹军有其他特长,那也要看他表现决定。我不会偏待任何孩子的。”

“那我们孩子不在这里念了”。尹军的家长说。

许靖华没有被他的逆向思维所左右。说:“同志,你认为你家孩子是为什么上学?”那男子扯着孩子要走。许靖华说:“同志,请你回答我的话。”他说:“还说这里教的好呢,我看未必。”

“那你要觉得我教的不好,你可以退学。”许靖华说。站在一边的杨主任说话了:“小尹,我不是说你;以前看你家孩子淘气,才给一个他体育委员角色当。现在人家许老师管理的好着呢!”杨主任说完,尹军家长不再说话了。许靖华趁热打铁说:“我和小王老师配合,她教图画、唱歌、体育,我叫英语、数学、语文。尹军英语不错,脑瓜也好使;就是不会带操。所以,在选举的时候,同学们的眼睛是雪亮的。才被更换。”

回到家里,许靖华告诫自己,不要怕别人攻击,坚持备课,教学不能松懈。梁超的妈妈是“黑龙江纺织学院”的大学老师不是说过:“大幼儿园我们不去,就是相中这里老师的责任心了吗……”

一个月之后,许靖华教的班级旧貌换新颜,又来了五个小朋友,杨主任又加了三张长条桌子。在陆续招收的二十五个幼儿中,高宇和梁超他俩同岁,他们又都是属鼠的。高宇比梁超提前早来两个月。高宇的母亲一来就背地里告诉许靖华老师说:“高宇在家惯得没样,好拿别人东西,希望你管住他。”同样,梁超的妈妈来跟许靖华老师说:“梁超在家里爱眨眼睛,请你多费心,管管他。”两个孩子背景相似,他们的父亲是大学同学,双双被分到一个企业,都担任要职;家住上、下楼层。同时,也都是奶奶待大的。

高宇第一天来时,就跟老师介绍说:“我姓‘高’,高空的‘高’。宇宙的‘宇’。”他长着两只明亮的大眼睛,1.20米的个头。给黎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高宇像他的爸爸一样的有大将风度,他很快适应了环境;帮助老师管理班级。鞋架子上鞋子的摆放,厨房水杯子的洗涮,作业本子的发放等等,他都做得井井有条;根本看不出来有娇生惯养的痕迹。正像家长说的那样,高宇是家里外头“两重天”。

有一次,许老师带领小朋友上剪纸课,五个人一个单元围成圈坐。彩纸、剪刀、浆糊都是老师集体管理的,又要发放到个人手里。这样,黎老师明明知道这件事情是高宇协助老师干的。可是到最后,李淑芝忽然说:“老师,我的剪刀不见了(她的剪刀把柄是粉色的)。”

许靖华老师心有普,她没有声张。只是说:“哪位小朋友把剪刀拿错了,赶紧给拿回来。否则,我们不会开始上课的。”聪明的高宇立刻说:“老师,我再到装剪刀的铁盒子里检查一下,看拉下没有?”许老师说:“可以。”

高宇在去放铁盒子间﹑又转回来后,他把剪刀是从兜里掏出来的;然后,回来说拉在哪里了。这件事情之后,许老师把“伊索寓言”——《小偷和他的母亲》讲了无数遍。直到大多同学都已经背诵下来了。最受益的人是高宇,因为他从此不再“藏”别人的东西了。

梁超的聪明跟高宇一样,他们刚入幼儿园就会读普通的儿童读物了。数学也会口算一百以内的加减法。但是,就是不会拿笔写字。

许老师读的简单英语儿童读物他们也能听清楚,而且,担任了表演。梁超和高宇越是表现出色,许老师就越想教会他们写字。

梁超长着一双大眼睛、单眼皮,身高1.26米。老师跟他们说话像是跟大人一样。

“梁超,你舅舅是双博士学位?”黎老师问。

“哦,是的。”梁超答。

“那你姥姥、姥爷的一双儿女都是硕士以上学历?”许老师问。

“我妈妈是硕士毕业,当大学老师。她肯定不如我,我要像我舅舅一样,读博士的。”梁超说。老师希望你有出息。许艾文说。

这次,许老师在跟梁超谈话中,她没有发现梁超眨巴眼睛。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