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辛勤耕耘的头像

辛勤耕耘

网站用户

小说
202308/10
分享
《希望从这小地方升起》连载

第二十九章 乘胜追击

龙涤小学是一所在1978年建校的新兴的重点小学,70余名教师;800余名学生;校长常铭是阿城师范学校(后升级阿城师范学院)毕业的高材生,他在读书时就一直担任班长;被分到龙涤小学提干后,带领全体师生开拓进取,获评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十多年后,张顺子有幸转到这所学校就读;从打入学的第一天起,就融入到领先的教育环境中。李钊老师出生在萧红的故乡——呼兰县。他跟校长常铭是校友,语文水平相当了得。龙涤小学每次开门教学都是李钊老师独当一面,各级领导指导语文教学工作;都以他的教法为标准。张顺子在他的调教下,语文成绩非常稳定;对他顺利考进龙涤中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张顺子这所学校里有了一个好的开始,并且受益终身。他的父母跟其他家长一样尽量靠着个体营业赚钱,供儿子读书。

许靖华自从周围又有了两家个体幼儿园开办,她的生源肯定缩水。其中一家年轻小媳妇L是高中毕业生,她的姐姐跟阿城教育局长是同学,丈夫是舍利中学数学老师;又是村中老户。她自己先租房子、后来在自家小院开起了幼儿园,学额从来没有超过十五名;仅仅维持3—4年就开不下去了;主要是因为她的为人不实在、失去了信誉。另一户是许靖华的高中同学W在1995年开办个体幼儿园至2003年非典时期倒闭。许靖华在这过程中不断接受函授幼儿园课程和参加阿城教育局幼教股举办的活动。

她在接到参加第二十个教师节演讲比赛通知后,积极准备自己办园的“经验”——《浅谈农村幼儿的启蒙教育》;获得了优秀奖。这给她战胜困难增加了一份勇气,当然有她的姐姐许靖清的辅佐;也有家长们的配合。鲁婧的奶奶把两个孙女、一个孙子都送到这里就读,他还把读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儿子鲁家栋介绍给张顺子当家教老师;张顺子的理科根基从上小学时就打下了。

张三这时在黑龙江龙涤市场租了个小板房修鞋,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他开始间接地给在老屯的妹妹背债物了。他的妹夫每年种地之前都要来“整钱”,说是卖大米时就还;结果秋收后,他又“褶绺子”说:“钱打不开点。”无论是银行贷款、还是私人租赁;张三把债务一直背到儿子张顺子到北京工作才还清(是儿子赚钱还清楚的)。

有一句谚语说:“有三门穷亲戚不算富,有三门富亲戚不算穷。”很有道理。张三为了给妹妹、妹夫的借钱,自己还债;影响到家庭生活;也影响到儿子继续读研究生的前途。

在张三给妹妹“抬钱”的十八年里,他们没有过过一次快乐年。张三的大男子主义强势到打妻子像提拎小鸡一样,说打就捞。他明明给妹妹“抬钱”无理,还大打出手;难怪他死前说:“我们俩就是不对脾气。”他所说的对脾气,就是顺着他借给他的亲戚钱,就好。他们频繁动武,表面上没有影响到张顺子;后来才知道,他一考试就缺乏自信的毛病;就是父母经常打架给他催生出来的。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