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辛勤耕耘的头像

辛勤耕耘

网站用户

小说
202306/10
分享
《希望从这小地方升起》连载

第五章 扎下根基

小顺子经历了出生时患“先天性硬皮症”和三岁之前得的“小肠换气”的病症,他都一次次地逃过了。从而,他生命的顽强存活,在小村子里被传为爆炸新闻。

那时侯的渔场村,开豆腐房的就增加到了三家。为了增加收入,爸爸利用业余时间拾肥供给菜地增产。以此同时,他没有因小顺子生过病就娇惯他,而且还几乎每天都带着三岁多的小顺子出去走街串巷地拾肥。这孩子一边拉着爸爸的手,一边指着他身上背的粪篓子问:“爸爸,你咋拣牛拉的粑粑呀?”爸爸说:“种地做肥料用。”小顺子点点头。

这当儿,爸爸借机却冒出了灵感,他开始低声一遍一遍地交小顺子背诵《悯农》的古诗来。因为爸爸是辽宁人,咬的字眼使小顺子听不太清楚,于是,他说:“爸爸,你一句一句地背,我听,就会记住的。”果真,这首《悯农》的古诗正是小顺子从爸爸那里听会的。

在小顺子一天天渐长的日子里,妈妈也先后读了《父母指南》、《0岁方案》、《EQ之门》等启蒙育儿书籍。她首先大胆地用10张卡片,教小顺子读字。开始,他不买帐。便把一个“8”字卡片一撕两半。可是,当妈妈假装不教他的时候,他立刻又说:“妈妈,我以后不撕了。”这样,妈妈很顺利地每天教会他一个字,既从1~10个阿拉伯数字,仅仅用十天的工夫,小顺子就认全了。这也像是给小顺子灌输了新鲜的知识乳汁一样,而使他在跟小伙伴交往的时候,有了新的话题内容。一天,他找到小静玩儿的时候,便不住嘴地哼唧着:“小棍儿1、鸭子2、耳朵3、红旗4、秤钩5、口哨6、镰刀7、葫芦8、饭勺9、粉笔1加鸭蛋0是10。”像这样的学习,基本都是妈妈利用闲暇时间传授的。

在八十年代初,当中国人正在重视身份的时候,妈妈却饱尝了出门坐毛驴车的尴尬和在家“抱着垄沟找豆包”的苦楚;反思之后,她又大胆地作出了一个决定,买一台便携式的收录机,让小顺子学习英语。于是,她是村子里第一个买收录机的人。之后,她托小顺子的表哥把机子带到初中学校让他的英语老师给录一盘磁带,拿回来让小顺子听。你还别说,这位余老师用美丽的语言开头说:“小朋友,你爱学习英语吗?下面我就把英语字母和英语单词一字一句地给你录下去,希望你好好学习英语,长大了好坐飞机出国留学……”就是余老师这磁性般的声音,一直激励着小顺子每天早晨听录音、学英语,他在四岁的时候,就跟着英语录音学会了26个英语字母和上百个英语单词。这对他日后产生浓厚的学习英语兴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铺垫作用。

小顺子在同龄幼儿当中,他是幸运的,也是“遭罪”的。因为幸运的是父母都比较务正业,整天像是被“阀”的“陀螺”一样地转个不停。“遭罪”的是他很小就跟父亲拾肥和跟母亲卖菜。如果父母亲要是在家里干活,他就会到邻居家跟小静一起玩儿,如果若是他们出门过大河到711兵工市场去卖菜,他就得跟上,否则,没有人经管他吃午饭,再说,也不好意思把小顺子整天推给邻居丁香带呀!

这天,爸爸妈妈装好了一毛驴车捆成小捆的菠菜,打算到711兵工市场去卖。这时候,只见穿了个橘黄色毛背心和白色衬衫的小顺子也坐在车上面。一到市场,爸爸就卸下了几捆菠菜,摆在了一块空地上,他跟妈妈嘀咕了几句之后,就又去找地方安顿一下驴车和上面的菠菜了;然后,再换班抽出一人看车,一人看着卖菜。这样,妈妈先在这里一边带小顺子,一边看堆儿、卖菠菜。不大一会儿,来了一位女士,她大约有五十岁上下的年龄,穿着红色外衣,穿着锃亮的黑皮鞋,挎着个手提袋,睁着藏在眼镜后面的一双慧眼问:“你的菠菜多少钱一捆?”忽然,还没有等大人吱声,小顺子就眼睛盯着成人回答说:“一块五一捆。”其实他可能是在路上听到爸爸妈妈议论了,所以记住的。只见那女士望了望小顺子说:“你这么小的孩子还怪有拿手的呢,我一块钱买一捆,卖不卖?”小顺子大声说:“不卖。”此时那女士不但没有生气,看是小孩子说童言,倒是笑笑说:“可以,我转了一圈了,还没有见到像你们这样的嫩绿菠菜,我一块五买一捆吧。”说罢,她从红色钱夹里掏出一块五毛钱,一手交钱,一手拿菜地买了一捆菠菜。从此,妈妈逢人就夸奖说:“小顺子是最小的卖菠菜商贩。”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