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辛勤耕耘的头像

辛勤耕耘

网站用户

小说
202307/29
分享
《希望从这小地方升起》连载

第二十六章 适应环境

张顺子长着两片大耳朵和一张大脸盘子,夏天两边脸蛋子是白色的,冬天两边脸蛋子是红色的。但不管他的脸蛋子随着季节怎么变化,他都显得非常干净和睿智。他从“渔场小学”转学、跟随父母迁移到阿城街西平岗村定居以后,就正式加入了“黑龙江纺织印染厂子弟小学校”二年一班的学籍(上学来回要走一里半地)。班主任展桂兰老师是一位教过几轮1——3年级小学生的女教师。她四十多岁,中等身材、小眼睛、梳着刘胡兰式的发型;教学经验非常丰富;是区级优秀班主任。

之前,许靖清跟她介绍说:“我外甥张顺子学习兴趣可浓厚了,他除了在学校跟老师学习‘思品’、语、数课程外,他还大量阅读课外书籍。像《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365夜故事》(上、下集)、《格林童话》……他都读过,还坚持写日记呢。”展老师说:“他这么优秀,不用降班;应该直接升级。”许靖清说:“他年龄太小,也想乘转学之机平衡一下他的自理与学习能力。”展桂兰老师说:“张顺子入学以来,在课堂上他积极举手发言,根本不像小龄孩子。只是在上间操、体育课、或者外出活动时,有一点动作缓慢;相信他会尽快适应新环境的。许靖清说:“是的,为了让他均衡发展,你就多操心了。”

展老师说:“我们班一共36名学生,一个也不会掉队;张顺子是好学生。”

许靖清说:“我相信你,才把我外甥这匹‘千里马’托付给你这位‘伯乐’调教……”在展老师跟同事许靖清讲完她的“硬核”承诺之后,二年一班这天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秋季打“流感疫苗”的契机。全校六个低年级班都要到附近“纺织医院”去打预防针。这也是张顺子转入新学校后的第一次打预防针。当轮到张顺子撸开胳膊打预防针时,他动作比较缓慢。

女医生跟展老师说:“这孩子个子长得不矮,怎么不知道快点撸袖子打预防针呢?”

展老师说:“他是我们班年龄最小的一位新生,他今年刚刚7岁。”

女医生点点头。

二、

张顺子乍到阿城街西平岗村居住时,就跟房东张奶奶家的外孙子周旭一同上、下学。他们虽然俩同岁,都是属鸡的。但不在一个年级就读。周旭7岁上学,张顺子5岁上学。张顺子来到城市新学校降了一级,仍然比周旭高一年级。周旭是姥爷、姥姥的掌上明珠,穿戴和饮食都优越于张顺子;他就是不爱学习;常常是一年级的作业题都完不成。这样,他的姥姥、姥爷经常用张顺子热爱学习的精神来鼓励与鞭策周旭;同时,他们老两口还嘱咐周旭一定要跟张顺子和气相处,上、下学结伴同行。

张顺子这一转学,可给他的大姨增加了负担。许靖清给张顺子定了几样报纸和杂志(《中国少年报》、《小学生作文》……),她对外甥张顺子比对她自己的女儿隋缘都关心。张顺子不负大姨的期望,期末考试“思品”、语、数三科得总分300分;满点。

三、

许靖华两口子在黑龙江龙涤厂家属区修鞋和当幼儿园老师时,正值张顺子刚刚来到城市学校入学。

许靖华中午回家吃午饭,她一般跟小顺子在一个时间里到家。小顺子从小就听话。他跟周旭有时到家早一点,就自己在安有大铁门的院子里面玩。

许靖华回来做好饭、菜,一般都是一菜一饭、(大米饭、馒头、面条、蔬菜、鸡蛋、猪肉等换样做);因为做简单的饭菜省时间。娘俩吃完了午饭就各自上班、上学了。有一次,许靖华上班去晚了两分钟,有的家长就白着脸子说:“我们上班就要晚点了,见不到许老师、我们怎么能放心走啊!”许靖华说:“对不起,下不为例。”

说完了这句话,许靖华想:“家长的批评没有错,我不像丈夫武爱农在市场上买点豆腐脑、大饼就应付一顿饭。我得回家给儿子做饭,今天若不是下班回家晚些,也不会上班迟到。咳,以后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从那以后,许靖华开始酝酿:“教完这届学前班,我就回平岗开办属于自己的幼儿园。”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