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伯庸《大医》:“大历史”与“小人物”的辩证法
当敲下“华山医院,第一章”这几个字的时候,马伯庸或许已然预想到,这部小说将与以往的作品大不相同。
2024-07-23
-
打捞沉默的历史与跨越界限的言说——从《西高地行记》看阿来的散文
同样是以文字为载体对现代化进程中的族性(嘉绒藏族)遭遇进行表述,同样是以汉语为中介从事跨族际想象和书写,阿来在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影视编剧)等体裁上各有斩获。
2024-07-23
-
《匠者》:雕琢匠人故事,展现工匠精神
入围内蒙古作家协会2022年度“内蒙古文学重点作品创作工程”的赵海忠的长篇小说《匠者》以内蒙古乌兰察布高原为背景,写北方农村几十年的兴衰际变。
2024-07-23
-
《世界的日常》:世界的日常与诗意
这半年正在设计一本摄影集,将自己近些日子用各种不同焦段的镜头街拍照片编辑成视觉故事,用新鲜与世俗的眼光观人间百态,同时写几句新鲜与世俗的文字来交代自己所思所感,让色彩、光影、明暗、虚实来承托“决定的瞬间”。
2024-07-23
-
《陪父母老去》:与父母在一起的日子
继广受好评的散文集《半岛:食与自然》之后,解玉军又推出了新书《陪父母老去》。
2024-07-23
-
《万物葱茏》:历史大视野下的乡村理想
周旗(笔名舟扬帆)所著长篇报告文学《万物葱茏》,以“一瞬百年”的历史大视野观照自1929-2023年的革命老区大别山金寨的乡村理想。
2024-07-23
-
《去有花的地方》:鲜花盛开,心灵绽放
在繁忙都市的喧嚣中,偶尔放慢脚步,寻找一片独属于自己的宁静,或许是当下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期盼。
2024-07-23
-
夜间低吼:杜梨《三昧真火》与青年精神状态
不知从何时起,“精神状态”变成了当代青年三句不离身的社交话题。
2024-07-23
-
《逐渐干枯的声音》:走向和解的亲情
《逐渐干枯的声音》是刘建东回归家庭题材写作的短篇小说。
2024-07-22
-
《去北川》:“在世界行走,为北川停留”
初读大先《去北川》的序言,他说:“长期以来,北川似乎像无数县城一样默默无闻,直到新世纪以来出现了几个关键性的事件。
2024-07-22
-
剑锋所向皆华章
作家阿来曾有这样的评价:“徐剑是属于这个时代的作家,不仅因为创作本身,还因为其数十年来所持续深耕的报告文学这个文学形式在当代日益凸显的重要性与独特价值。
2024-07-22
-
《十甘庵山》:以文字的形式让生命获得重量
按照一般意义上题材的分类,牧斯的新诗集《十甘庵山》似乎应该归入乡土诗的范畴。
2024-07-22
-
当代青年的心理画像——葛芳《穿过水面》印象
葛芳短篇小说《穿过水面》,通过细腻工笔的场景描写、虚实相生的情节切换、深刻复杂的情感表达,将梦境与现实、当下与远方、自我与他者、个人与社会巧妙勾连,藉由主人公内心的悸动与挣扎、纠葛与撕扯的生动呈现,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勾勒出当代青年普遍的生存境遇与心理状态:表面上风平浪浅,静如止水,内里已经一片惊涛骇浪,汹涌澎拜。
2024-07-22
-
《一线驻村手记:厚土 乡情》:新时代·新乡愁·新乡建
一 2018年夏天,大海给我发信息,说参加了中山对口帮扶潮州工作队,刚好周末抽出空,想与潮州文友一聚。
2024-07-22
-
朝向众多未来的诗学——论张伟栋的当代诗研究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2024-07-22
-
《坡地手记:小杨老师和她的大学》:树与伤口
一直以来,何大草的创作题材被评价分为两类,一类书写古人,如《春山》《盲春秋》,一类书写青春,如《刀子和刀子》《拳》。
2024-07-21
-
《八月黍成》:刻进灵魂的乡土
还没见到书,根据书名和之前对作者的阅读经验,心底就有了这本书的模样:一定充溢华北平原广阔田野蓬勃生长的作物气息,一定满目冀中乡间炊烟袅袅杨柳依依小河潺潺的图景,一定闪烁着气息和图景被虔诚文字、素朴思想用心化育而成的艳艳文采,而在艳艳文采间,一定流淌着刻进骨子里的乡土、缠绵不绝的无尽乡愁。
2024-07-21
-
路遥小说中的乡土景观
作为“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质所构成的地域综合体”的景观,是“复杂的自然过程、人文过程和人类的价值观在大地上的投影”。
2024-07-19
-
庞大固埃的转世灵童——田耳印象
初见老田,至少应是十余年之前的事。
2024-07-19
-
《阿娜河畔》:阿娜河畔的爱情
阿舍写《阿娜河畔》,缘于故乡的“丧失”。
2024-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