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爱的人们》:描摹西北大地的精神图景
马金莲的长篇小说《亲爱的人们》(湖南文艺出版社2024年4月出版,入选中国作协“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为当下乡土文学创作带来一股意蕴饱满、密实有力的西北风,彰显了开阔深刻、守正创新的审美风格。
2024-07-17
-
《听漏》:谛听历史和现实的秘密真相
刘醒龙的长篇新作《听漏》是他的“青铜重器系列之二”,“之一”是出版于2014年的《蟠虺》。
2024-07-17
-
《廖崩嗒佩合唱团》:“乘着歌声的翅膀”
肖勤《廖崩嗒佩合唱团》的故事发生在大山里一个偏僻的苗族村寨“美达寨”。
2024-07-17
-
凝视与朔望:个体生命的漫长旅程
周黎明是一位常年生活在上海,经历过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学语境变徙,且颇富诗意情怀的多文体写作者,擅长诗歌、散文、剧本及歌词等体裁的文学创作。
2024-07-16
-
从“山地客家”到“滨海客家”
深圳,这座昔日的边陲小镇,如今已崛起成为国际化大都市。
2024-07-16
-
人间滋味与当代性重置——田耳和他的小说
一 叙述者 稍微多读几个田耳的作品,就能意识到他小说中鲜明的叙述者形象。
2024-07-16
-
《云落》:语言的能量与正当的生活
35万字的《云落图》(1),内含无数对话与行动,让我们看到伦理层面的道德,这种道德由云落人(尤其是云落女人们)的心灵力量实现,而心灵力量又通过自然之美、食物之美、性事之美获得。
2024-07-16
-
《乡村新物语》:为精神“还乡”保留一席之地
在AI时代进行乡村写作,这是诗人吕煊的一种勇气。
2024-07-16
-
《数大象》:奔向不可能的大象
“了解不可能的东西,不可能的可能”,这是庞羽对个人写作冲动的解释。
2024-07-16
-
《文城》:天涯海角,之死靡它
原标题:天涯海角,之死靡它——论《文城》“寻找”美学的意义生成及丰富蕴涵 余华2021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文城》,延续了其以往将“寻找”作为“重要的故事内驱力”[1] 的叙事风格。
2024-07-16
-
《心灯》:一首感人动听的乡村教师之歌
作家汤清发创作的长篇小说《心灯》,讲述了一个献身乡村教育的青年大学生的故事。
2024-07-16
-
《大辽河》:文明的积淀与历史的风情
津子围是一位有着鲜明个人风格的作家,他的创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先后发表的《童年书》《口袋里的美国》《十月的土地》等作品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024-07-15
-
《云落》:看小说如何描写“气味”
张楚说,短篇小说是深夜里的一声叹息,是抹香鲸在月光下跃出海面的一瞬,是骆驼穿过针眼安全抵达沙漠的过程,是上帝的一个响指。
2024-07-15
-
“细节”与“节奏”是小说家的魔法
在小说创作中,作家往往非常注重细节刻画。
2024-07-15
-
《且慢》:文人的寻根之旅和现实关怀
张瑞田新出版的散文集《且慢》,不仅收录了作者最新创作的十九篇散文,还配上了作者的三十多幅书法作品。
2024-07-15
-
《玉米味的月光》:写作的起点是真实
收入散文集《玉米味的月光》中的多半作品,可谓作者对个人生活经历的实录:她怎样由不喜欢所学专业而调整心态努力学习,又如何外出打工而流落于都市街头,仿佛一个素朴、实在的人,吃过了普通人都难免的种种苦头,目下暂得空闲,坐下来对着你讲述她的平凡故事。
2024-07-15
-
新时代文艺评论主体意识强化与拓展路径考察
新媒体强势介入文化生活的时代,在大众文化消费中如何担负起引导受众的重任,成为文艺评论所面对的重要课题。
2024-07-15
-
《瞬间倒下》:人性的景深
每位作家都有乡土情结,但好的作品往往是“返乡记”,即离开故乡后重新审视与大时代的互映关系,这就需要一种疏离的视角和文本的创新。
2024-07-15
-
《肾上腺素》:接纳变化不忘热忱
过山车在轨道上飞速奔跑,呼啸着来到最高点。
2024-07-15
-
《喝或者不喝》:精神世界的对话
阅毕棉棉的新作《喝或者不喝》,真想引一句苏轼的诗送给她: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2024-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