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逐渐干枯的声音》:走向和解的亲情
《逐渐干枯的声音》是刘建东回归家庭题材写作的短篇小说。
2024-07-22
-
《去北川》:“在世界行走,为北川停留”
初读大先《去北川》的序言,他说:“长期以来,北川似乎像无数县城一样默默无闻,直到新世纪以来出现了几个关键性的事件。
2024-07-22
-
剑锋所向皆华章
作家阿来曾有这样的评价:“徐剑是属于这个时代的作家,不仅因为创作本身,还因为其数十年来所持续深耕的报告文学这个文学形式在当代日益凸显的重要性与独特价值。
2024-07-22
-
《十甘庵山》:以文字的形式让生命获得重量
按照一般意义上题材的分类,牧斯的新诗集《十甘庵山》似乎应该归入乡土诗的范畴。
2024-07-22
-
当代青年的心理画像——葛芳《穿过水面》印象
葛芳短篇小说《穿过水面》,通过细腻工笔的场景描写、虚实相生的情节切换、深刻复杂的情感表达,将梦境与现实、当下与远方、自我与他者、个人与社会巧妙勾连,藉由主人公内心的悸动与挣扎、纠葛与撕扯的生动呈现,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勾勒出当代青年普遍的生存境遇与心理状态:表面上风平浪浅,静如止水,内里已经一片惊涛骇浪,汹涌澎拜。
2024-07-22
-
《一线驻村手记:厚土 乡情》:新时代·新乡愁·新乡建
一 2018年夏天,大海给我发信息,说参加了中山对口帮扶潮州工作队,刚好周末抽出空,想与潮州文友一聚。
2024-07-22
-
朝向众多未来的诗学——论张伟栋的当代诗研究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2024-07-22
-
《坡地手记:小杨老师和她的大学》:树与伤口
一直以来,何大草的创作题材被评价分为两类,一类书写古人,如《春山》《盲春秋》,一类书写青春,如《刀子和刀子》《拳》。
2024-07-21
-
《八月黍成》:刻进灵魂的乡土
还没见到书,根据书名和之前对作者的阅读经验,心底就有了这本书的模样:一定充溢华北平原广阔田野蓬勃生长的作物气息,一定满目冀中乡间炊烟袅袅杨柳依依小河潺潺的图景,一定闪烁着气息和图景被虔诚文字、素朴思想用心化育而成的艳艳文采,而在艳艳文采间,一定流淌着刻进骨子里的乡土、缠绵不绝的无尽乡愁。
2024-07-21
-
路遥小说中的乡土景观
作为“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质所构成的地域综合体”的景观,是“复杂的自然过程、人文过程和人类的价值观在大地上的投影”。
2024-07-19
-
庞大固埃的转世灵童——田耳印象
初见老田,至少应是十余年之前的事。
2024-07-19
-
《阿娜河畔》:阿娜河畔的爱情
阿舍写《阿娜河畔》,缘于故乡的“丧失”。
2024-07-19
-
城乡叙事之变格与乡土中国之再现——贾平凹《河山传》论
《河山传》作为贾平凹城乡题材小说谱系中的最新力作,对同类型小说中城乡二元对立、相互隔膜的叙事进行了修复,呈现出一种叙事模式的变格,即对城乡之间生活的差距、情感的割裂、精神的断代、农村人进入城市后的无根感,通过带有传奇性的叙事和日常化的叙事重新进行了链接与缝合,使城乡间的差异和矛盾,不再那么赤裸和尖锐,在叙事中流露出温情。
2024-07-19
-
上海女作家近作中的家庭叙事变革
在漫长而持续的乡土中国时代,家庭、家族一直是中国文学最重要的母题之一,但随着改革开放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家庭叙事可以算得上是产生了“革命性”变化的叙事主题。
2024-07-19
-
总体性的重建及其难度——关于《黄金海岸》
对李师江来说,写作《黄金海岸》的意义可能在于试图给故乡立传,正所谓“有史诗的故乡,永不消亡”(《黄金海岸》封面语),《黄金海岸》的史诗性追求十分明显。
2024-07-19
-
潮生两岸的80年代诗学
“在1980年代写诗”系列一共分两册《明月沧海的高蹈脚步》《这一夜碧溪潮生两岸》,分别记录了在上世纪80年代开启写作生涯的两组诗人的作品。
2024-07-19
-
固执又重旧情的钟叔河先生
在出版界,钟叔河先生可谓大名鼎鼎,上世纪80年代他以策划出版“走向世界丛书”蜚声出版界,显示了敢为人先的湖南人性格与胆识。
2024-07-19
-
文学赋予公园新的品相与亮色
一项研究成果显示,一个城市居民每天到公园待上20分钟,精神状态能变得更好,即“公园20分钟效应”。
2024-07-18
-
《申黎光的峥嵘岁月》:真情生动 细腻透彻
《申黎光的峥嵘岁月》,是作家朴实的第四部长篇小说,他以前写的《交通局长》《我不欠你的》《扶生》我都读过,作为一名优秀的作家,朴实以对文学的钟情和热爱,以对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洞察力,坚持写作,不断突破,近年来佳作频出,充分显示了自己的写作实力。
2024-07-18
-
近距离与远眺——评长篇《蜕》
贺淑芳的《十月》讲日本女人菊子十岁被卖到山打根,爱上从基隆去的牧师。
2024-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