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自信与中国现代学术百年
内容提要 中国在鸦片战争之后被强行拉入近代世界格局。
-
2020年云南文学:文学为时代放歌
2020年,云南作家秉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法则,以文学的方式观察世界、思考人生,并努力探索文本表现形式,拓展审美意蕴空间,构建起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
关键词:  综述2021-05-27
-
2020-2021辽宁文艺创作述评
长篇小说必须善于从广泛的素材中提炼稳定的精神资源,从而使人物和情节向着同一个写作方向靠拢。
2021-05-27
-
红色散文镌刻百年壮阔历程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所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是一项举世瞩目的辉煌壮举,是一次意义空前的伟大创造。
关键词:  红色散文2021-05-25
-
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丰富意蕴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首发于1943年10月19日《解放日报》 毛泽东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创立了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关键词:  毛泽东文艺思想2021-05-24
-
党的领导与延安文艺的崭新形态
“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源自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贯通在文艺领域上,其用意指文学的内容与形式之变,皆因时代风气交替变更所致;文学的变化受社会情势影响,兴衰起落亦是如此。
关键词:  延安文艺2021-05-17
-
“红色文艺经典”的现代性内涵阐释
“红色文艺经典”(以下简称“红色经典”)是历史的,不仅在中国革命史也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中有其定位,在中国文艺发展史中不断建构;同时,它也是现实的,以其审美理想和审美追求时时回到人民性立场,在艺术本体卓越性的追求中高扬了人民性的文艺观,在不断阐释和价值积累中逐步迈向当代文艺经典化。
关键词:  红色经典2021-05-15
-
张慧瑜:在“别人的森林”里创造新工人文学
近些年,随着移动互联网媒体的流行,以农民、农民工为代表的弱势群体时常浮现在主流文化景观中。
关键词:  新工人文学2021-05-11
-
“非彼无我”: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多民族文学
20世纪初,梁启超在《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一文中明确指出,“中华民族”指称的是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在内的所有民族,同时亦强调了中华民族由多个民族混合而成的特点。
关键词:  多民族文学2021-05-10
-
地域文化的探寻与自我主体的建构
编者按 在历史的长河中,2021年注定会留下重要的印迹,有着不平凡的意义:这一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
-
中国当代文学史的整体性和逻辑性的建立
近年所谓的当代文学史料学转向俨然成为一个话题,其中含义不仅说明了“当代史料”研究的盛况,而且也隐含有这一话题的一个前提,即当代文学史的学术成立事实。
-
探索从个体通往时代和历史的通途
当代文学随着时代转折不断发生着审美转型,也就是从个体到共同体的美学转型。
2021-05-05
-
“重构”我们时代的“诗歌伦理”——对新世纪中国诗歌的一种考察
一 从2000年至今,中国新诗已走过的这20年历史,自是积累了许多经验,并可以在未来某一刻适时而发,为新诗创作和研究提供某些资源。
-
大时代的多样化在场视角——2020年湖北散文创作述评
2020年是湖北散文数量创新高的一年。
-
“建造内心之神的工作”
批评家作诗已经构成了当代文学中的一个小“传统”,尤其是新世纪以来的21年,这种现象越来越突出。
-
抗战文学与革命文艺运动的新路向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正是中华民族奋力抵抗外来侵略者的抗战时期。
-
百年选本与中国新诗的百年荣光
如果以1917年2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8首白话诗作为中国新诗的起点,如今新诗已经度过了它的百年华诞;如果以1920年1月新诗社编辑部编的《新诗集》(第一编)的出版为标志,中国新诗选本也已经走过了百年历程。
关键词:  新诗2021-04-19
-
王光东:新世纪以来中国生态小说的价值
生态文学的兴起与人类对环境危机的反思密切相关,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导致的生态失衡,已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问题。
-
在文学场域中提高批评能见度
2020年注定在我们的记忆中难以忘却。
-
中国文学史的百年爬梳
中国在十九世纪末之前,还没有我们今天所理解的文学史的专门著作,但已有了今天我们所理解的文学史的意识和概念,有了可称为中国文学史最早的萌芽读本——或谓“中国文学史之纲”。
关键词:  文学史2021-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