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年来云南文学的五个特征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要完全地重返云南文学的70年发展历史,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
西藏文学的又一个春天
今年迎来了西藏民主改革六十周年,这六十年里西藏文学也在不断发展壮大,文学作品的主题也从为宗教服务,回归到表现现实世界,表达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上来,在不同的时代,涌现出来一批优秀的作品和作家,为繁荣和丰富我国文学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
2019-07-03
-
以文化的力量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
类型文学需要进一步深入挖掘中国故事,通过作品展现火热鲜活的中国社会生活,彰显中国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把中国的历史与现实、中国人的奋斗与梦想以鲜活的故事表达出来,发出自信响亮的文学声音 近年,中国的谍战、科幻、玄幻等类型文学在海外受到欢迎。
-
人类共同命运中的世间烟火
一 中国自“五四”运动以来,可以分为辛亥革命时期、民主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等多个发展阶段。
2019-06-29
-
土地,生长文学的沃野
6月25日是第29个全国土地日。
2019-06-27
-
汉语没有凝固,探索从未停止
必须得承认,这是一个危机四伏充满挑战的场域,随时随地可能“触雷”,被反驳,被否定,甚至被批判;然而,你又不得不承认,恰恰因为没有伪装没有阿瘐没有互相吹捧,才使纯粹的思想交流和碰撞得以最大的可能性实现。
2019-06-27
-
历史与现状:西藏长篇小说创作观察
西藏当代长篇小说创作起步于西藏和平解放初期,进藏部队中一部分文学青年是最早创作西藏题材小说的主力军,比如刘克、徐怀中、高平、杨星火等。
-
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乡村形象谱系
摘 要 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存在着一个醒目的乡村形象谱系,这可以视为一部隐形的乡村文学史。
2019-06-25
-
中国文学海外传播新变化
21世纪以来,“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中国当代文学百部精品对外译介工程”“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工程”等措施,有力助推了中国文学“走出去”的进程。
-
军旅散文百年述略
梳理近百年以来的军旅散文发展脉络,我们可以看到,军旅散文作为军旅文学的一个重要支脉,虽然并不总能领新标异,但确实能在不同时期对时代风云有所回应,对战争历史有反思,对生命经验有感悟,对军营生活有描绘,而且不断形成和丰富着作家们的自我创作个性,同时也丰厚着军旅散文的艺术底蕴,尤其是以军人的独特风骨和军营文化的独特内涵,为散文这种轻盈的文体提供了硬朗的骨骼和灵魂的重量,同时更加确立了军人精神境界的神圣价值,最终形成了军旅文苑中姹紫嫣红的明媚风光和万千气象。
-
文学对于城市的三种想象
中国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但作为一个更为悠久的农业大国,城市及城市文学在近代以来的尴尬处境不言而喻。
-
小小说活动“深耕美育”的中国经验
站在更高视点更开阔视野,宽容地开放地观察如小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存在的复杂样态,需要考量其生活与艺术浑然一体的构成机制和发展趋势,考察在现实中可实现哪些功能,尤其要鉴别分析其与托举文艺高峰的关系。
-
唐诗人:中国当代小说与侦探叙事结构
因着刘慈欣《三体》于2015年获得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的缘故,这些年中国的科幻文学创作备受瞩目,出现了科幻阅读和写作热,很多传统的纯文学创作作家也开始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自己的新作中加入科幻元素。
-
唐伟:文学“湘军”的命名及意义
1982年,首届茅盾文学奖获奖名单揭晓,在6部获奖作品中,湖南占了两席:古华和莫应丰两位湖南籍作家分别凭《芙蓉镇》、《将军吟》问鼎折桂,自此,“文学‘湘军’在中国文坛声誉鹊起”。
2019-06-06
-
物·知识·非虚构
1 从“向内转”到“向外转”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向内转”的命题开始在中国新时期文学中发酵,文学苦于阶级政治与意识形态的笼罩已久,逐渐转入“题材的心灵化、语言的情绪化、主题的繁复化、情节的淡化、描述的意象化、结构的音乐化”等方向,如是这般的总体性动势,被称之为新时期文学的“向内转”。
2019-06-05
-
“90后”作家:现实主义的多重面孔
原标题:现实主义的多重面孔 ——评五位九〇后作家的中短篇小说 我愈发地感觉到,“90后”并非如同外界曾广泛认为的那样,是过度关心自我而对外在社会现实缺乏关注的一代。
2019-06-04
-
启蒙视野下的中国科幻小说发展流变
新世纪以来,中国科幻小说在继晚清和新时期初之后,掀起了第三轮创作热潮。
2019-06-04
-
高语罕文学著作概述
高语罕(1887年8月1日—1947年4月23日),安徽寿县正阳关人,中共早期建党建团建军的先行者,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健将。
2019-05-30
-
“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的现在和未来
“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这个提法是有前瞻性的,是一个未来主义的概念。
2019-05-29
-
黑龙江文学:黑土地作家的本土觉醒
●新世纪以来,黑龙江文学创作已经不再盲目地追逐文学时尚,转而日益贴近脚下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