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 中国最大的文化自信源自哪里

      ■文化自信的内涵结构可分为两大块,即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现代先进文化。

    2017-10-10

  • 文论危机与文学文本的有效解读

      摘 要:对文学文本解读的低效或无效,正威胁着文学理论的合法性。

    2017-10-10

  • “卑贱意识”与作为历史证言的文学批评

      一、 “卑贱意识”是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的一个概念,与此对应的另外一个概念是“高贵意识”。

    2017-10-09

  • 追求理论批评的在场性

      当下经济和文化的繁荣,犹如开往春天的列车,一路风景一路歌,这个时代的每个中国人都有幸领略这种大气磅礴之美。

    2017-10-09

  • 追求典型化创造 攀登文艺创作高峰

      如果一部现实主义文艺作品,不能创造出让人印象深刻的典型人物,或者所反映的生活事件不能获得深刻的典型意义,就很难达到应有的艺术高度。

    2017-10-09

  • 冯远:以传世之心而为传世之作

      在第十次文代会、第九次作代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讲话中精辟的论述、殷切的希望引起大家强烈共鸣。

    2017-09-27

  • 贺桂梅:“文明”论与21世纪中国

      如何阐释和理解“中国”,在21世纪的中国知识界发生了可称“范式性”的转型。

    2017-09-27

  • 没有现实意义的知识必将枯萎

      文学理论是一套阐释文学的知识系统,众多观点和命题围绕作家、作品、读者三个不同的向度展开,若干特殊的概念、范畴构成了文学理论的“专业”形态。

    2017-09-27

  • 人民新期盼呼唤文化新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2017-09-27

  • 新世纪以来的农民原生态写作

      讲好中国故事是中国当代文学的时代使命,而讲好农民故事、传播农民声音,更是中国当代文学所要担当的重要职责。

    2017-09-27

  • 阐释“中国经验”的当代文化研究

      自20世纪50年代英国“当代文化研究中心”建立以来,文化研究的全球理论传播与本土化接合实践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国际性繁荣。

    2017-09-27

  • 杜甫诗歌好在接地气

      杜甫《江村》诗意图。

    2017-09-26

  • 话题疲劳与问题转换

      作者简介:张开焱(1955— ),武汉新洲人。

    2017-09-25

  • 回归本体与观念变新

      “近五年来,大文化散文悄然退场,代之而来的是日常生活化散文。

    2017-09-25

  • 张向荣:以传统为根,写现代之魂

      文化,犹如一条绵延不断的河流,任何当代文化都可以视为传统文化的延伸。

    2017-09-22

  • 对近年理论批评中几个问题的理解

      “近五年来的文学理论批评,在对习近平同志讲话精神的学习、领会、研究上,在介入文学现场,对各种文艺理论问题的研究,对当下作家作品的评论和盘点上,对好作品的及时发现,对创作新现象的及时评析,对文学新人的发现上,以及对网络文学的大量新现象的辨析和研究上,都有突出的表现。

    2017-09-22

  • 青年与代际,或理论批评的“当代性”

      “批评的“代际”所引出的问题理应在于重新焕发理论批评的“当代性”。

    2017-09-22

  • 砥砺前行又五年

      “文学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在重构中变得更加紧密,文学母体的理论意义与艺术价值强势回归。

    2017-09-22

  • 文学性与应用性

      “判文”,又称“判词”,是制判者对某个案件、某个事件依据法律作出裁判的文字记录,相当于现代司法文书中的判决书和裁决书。

    2017-09-20

  • 洪治纲:论文学的不可通约性

      做学生时,读林语堂先生的作品,我发现《吾国与吾民》《孔子的智慧》《京华烟云》等一些很重要的作品,都是用英文创作的,而且这些作品在当时的《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曾长期位于前列,但我们读到的中文版却是由别人翻译的。

    2017-09-19

上一页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