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茅盾形象的传播与再建构
经典文化符号既是承载民族文化记忆的载体,又是传播价值观念的载体。
-
党圣元:苏轼的文学批评观
任何一个时代的文学批评都是针对和因应当时文坛的现状与问题而展开的,无不体现出当时的时代精神和对文学的价值诉求,一个时代的文坛生态、文学风气的健康维系与发展,离不开这样的批评,而这正是好的文学批评之社会和文化职能所在。
-
于坚:谈鲁迅
我在1968年的冬天读完了《鲁迅全集》,当时我十五岁。
-
“再次感谢各位来宾,张洁就此道别了”
编者按:著名作家张洁2022年1月21日在美国因病逝世。
关键词:  张洁2022-02-08
-
严家炎:文学史家的境界高格
严家炎先生 近日《严家炎全集》出版,引起学界特别是现代文学界普遍关注。
-
怀念|著名作家张洁逝世
著名作家张洁2022年1月21日在美国因病逝世。
关键词:  张洁2022-02-07
-
汪曾祺小说的反讽艺术
小说中的反讽叙事,无论是激烈还是含蓄,都可能导致小说文本的部分或整体的意义摇摆不定,甚至动荡不安。
关键词:  汪曾祺2022-02-07
-
周立民:巴金与中国现代文学馆
巴金先生一辈子写过数千封信,这一封比较特别,它是打印在红色抬头的“中国作家协会”的信纸上面的短简: 出版社: 凡有付给我的稿费,请迳[径]寄:北京八一○一信箱,中国现代文学馆巴金收。
-
20世纪20年代中期郭沫若的社会转向研究
20世纪20年代中期,一度提倡纯文学的《女神》作者郭沫若,从象牙塔走向十字街头,参加“北伐”,这成为文学史上持续讨论的话题。
-
欧阳修:北风吹沙千里黄
宋代有多少诗人到过辽南京、金中都,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地面?细说起来真不少,有些还是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的大诗人。
-
汪曾祺:“人间送小温”
汪曾祺被誉为短篇巧匠、文体名家、多面圣手,从上世纪40年代以诗歌、小说、散文走上文坛,中经上世纪50年代的沉寂与厚积,再到晚年凭借短篇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异军突起,他成为20世纪中国文坛为数不多的融汇古典文章与现代技巧、延续“五四”文脉而艺术常青的作家。
-
吴晓东:“说不尽”或不可能说尽的废名
读书人大都知道“说不尽的莎士比亚”、“说不尽的《红楼梦》”一类的说法,陈建军教授以“说不尽的废名”为他的新著命名,使我意识到“说不尽的”这个措辞用在废名身上也是恰如其分的。
-
郑敏:“收获日的满月 在高耸的树巅上”
“九叶派”最后一位诗人郑敏先生于1月3日离世,享年102岁。
-
王彬彬:西南军阀割据与沈从文的青少年时代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一个军阀混战时期。
-
白话诗人杨万里
1927年,胡适的《国语文学史》讲义稿出版。
-
唐弢:我自书生甘白袷
巴金先生生前倡议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有人担心藏品难以征集,巴老颇有信心地说:有唐弢的藏书,文学馆就有了半边江山。
-
吴福辉:最是诚恳一书生
原标题:最是诚恳一书生——怀念吴福辉老师 2021年1月15日早晨,一上班就收到李洱发来的一条微信:“季红真早上发来微信如下:噩耗,我爸今天早晨在家中突然去世,医生初步诊断是心脏病发作。
-
孙郁:在民间的鲁迅
当年在鲁迅博物馆工作时,偶尔会翻翻展览室的观众留言,时常能够看到很热眼的文字,所说的观点都很朴实,然而文字跳动的感觉是流动的,有着意外之思。
-
勇者不惧:一个真实的王安石
《晚笑堂画传》中的王安石,清代画家上官周绘制 千百年来,围绕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及其变法而展开的争论从未停止。
-
赵柏田:李清照的才女之累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一位汉学家斯蒂芬·欧文,凭着一本《追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往事再现》(以下简称《追忆》),进入中国读者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