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阳:“翻译的使命是沟通和交流,为读者服务”
作为最早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罗马尼亚曾涌现出一批久负盛名的“中国通”。
2020-08-09
-
宗笑飞:忆郅溥浩先生
“2020,活着就好”。
-
许钧:何为译、译何为、为何译
漫漫五千年的历史,浩浩百余年的现代化,中国与世界的交往一直在那儿。
-
郭宏安:三驾马车永远在路上——我的学术自传
1943年2月,我,郭宏安,出生在吉林省长春市的一个工人家庭里,以下有弟弟妹妹四人。
-
走在中国文化传播之路上
图①:拉嫡娜。
-
叶廷芳:单手写人生
命运借走他一只手臂,却还他以文学的执念。
-
柳鸣九:桥上的人生
我在工作中尽可能从难从重,努力让自己的学术研究切实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作为一名中西文化交流桥上的搬运工,我在桥上忙碌一生,靠的是蚂蚁啃骨头的精神。
-
德不孤 必有邻
“德不孤,必有邻。
-
纪念|茨威格作品译者舒昌善去世:成为闪耀群星中的一颗
7月6日,八十岁的德语翻译家、北京师范大学舒昌善教授去世。
-
专访|译者姜乙:我如何翻译茨威格和黑塞
姜乙是一位“从幕后走到台前”的译者。
-
唯美经典《大茂那》的首次中译
它传承了盛极一时的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文学理念,融合了唯美主义、印象流和意识流。
-
周立波俄苏文学翻译研究
在周立波所有的译介作品中,俄苏文学的翻译和介绍文字最多,占他翻译总量的一半以上。
-
《在路上》译者陶跃庆:凯鲁亚克及其燃烧的时代
“我一生都喜欢跟在令我感兴趣的人身后,那些有点疯狂的人,疯狂地生活,疯狂地表达,疯狂地渴望被救赎,同时渴望一切,不知疲倦,不落俗套,他们不停地燃烧,燃烧,就像惊人的能连射迸发的黄色烟火筒,如蜘蛛穿过星际,在天空中央你会看见蓝色的中心光点砰地爆裂,所有人都不禁惊呼。
-
在诗海上漂流
谷羽先生的文集《帆船,在诗海上漂流——俄汉诗歌翻译研究》出版了,此书为我们展开了中俄诗歌和翻译作品的历史画卷,认真梳理了中俄诗歌翻译领域作出卓越贡献的翻译家,详细分析了中俄诗歌和翻译作品,赏析诗歌名篇佳作,对比分析同类诗歌,发现不同国度、不同文化语境中诗歌作品的内在联系与审美特质。
2020-06-28
-
“林纾译小说”问世121年,《林译小说精选十种》再现经典
自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福建文人林纾借助通晓外语的口译者,以古文家的擅场笔述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广受瞩目。
-
戴骢:像“青骢马”一样吃苦耐劳的翻译家
今年1月初,赵丽宏老师向我推荐了左琴科的作品,1月17号,我从“多抓鱼”买回左琴科《幸福的钥匙》,译者正是我早已熟悉的戴骢先生,于是找齐了自己手头戴先生翻译的所有作品放在案头,计有帕乌斯托夫斯基的《金蔷薇》、巴别尔的《红色轻骑兵》,以及五大本的《蒲宁文集》。
-
陈德文:以“信”为本,期待“文学性历史场面的重现”
对自然的尊重和歌咏是日本文学的重要主题,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不少读者重读松尾芭蕉、德富芦花等作家的作品,这些都绕不开翻译家陈德文的译本。
关键词:  陈德文译文选2020-06-21
-
近距离感受当下中国脉动
开罗的仲夏,正值凤凰花绽放时节。
-
专访编辑汪逸芳:1979年《飘》再版时所经历的“过山车”
1936年6月,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长篇小说《飘》在美国正式出版。
2020-06-15
-
早春二月,我译《中国游记》
李尧,1946年生于内蒙古卓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