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黎阳红哥的头像

黎阳红哥

网站用户

报告文学
202309/09
分享
《强者之歌》连载

第一十五章 以德报怨

孙炳良义务培训残疾人学员,帮助残疾人就业的事很快传开了,一个又一个残疾人找上门来请求得到他的帮助,他都来之不拒热情相待,在自己的店里言传身教以师带徒,手把手地教他们各类家电的维修技术。

孙炳良把这些残疾人当成自己的兄弟,当做自己的家人,他的家电维修门市成了残疾人的收容所,成了为弱势群体播种希望的地方。

拿孙炳良自己的话说,搞家电维修不是什么大生意,但对于一个残疾人而言,只要技术学精了事情做好了,自己养活自己还是没问题的,这就是他以残助残的初衷。

严格来讲,孙炳良不是个纯粹的生意人,这是由他苦难的经历和善良的心地所决定的,然而,难能可贵的是,他把自己的生意做成了一个能够体现弱者人生价值的平台,做成了一项惠及社会的事业。

如果说,孙炳良对残疾人的无私帮助是出于同病相怜的话,那么,他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热心帮助更多的健全人,则是出于一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感恩情怀。

他一辈子都不会忘怀,自己得病后到小学毕业的四年时间,是同乡的小伙伴儿们用手推车送他上下学。寒来暑往,风里雨里,小伙伴儿们从来没有扔下他不管,这份质朴、纯真的友谊深深地刻在了孙炳良的脑海里。

他又怎么能忘记,由于自己下肢残疾行动不便,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有人向他伸出一双双温暖的手给他扶持。

很多时候,一句暖心的话,一个关切的眼神,对身处逆境的人都是炽热的温暖和莫大的鼓励!

孙炳良心里明白,虽然社会上有少数人看不起残疾人,但是国家没有抛弃他们,各级政府没有嫌弃他们,大多数善良、有爱心的人们都会给予残疾人同情和帮助的。

他牢记自己的人生信条,人与人之间是需要互相帮助的,做人要懂得感恩,懂得回报,无论到什么时候,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自己!

孙炳良除了坚持实行自己立下“三不收费”的店规,他还组织自己的残疾人学员下乡,深入农村开展义务维修活动。

他每年都要挑选几个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贫困村,带着自己的学员进村为农民免费维修家电。

起初,有些农村人不理解、不相信他的这种做法,甚至用难听的话讥讽、嘲笑他们,可是,孙炳良没有往心里去,更没有退缩。

有的时候,做个好人真的很难,可再难也没有好心帮助人遭到嘲讽还坚持做下去的孙炳良难!

在2002年3月,孙炳良组织了“学雷锋义务维修月”活动,他带着七八个残疾人学员到了一个村子,他找到村干部,通过村里的大喇叭广播告诉大家,谁家的电视机坏了,可以拿到大街上免费维修。

不一会儿,大街上聚了不少人,看到他们后就有人私下里指指点点低声议论,有个村民凑到孙炳良跟前问:“你们来俺村儿干啥咧?”

孙炳良诚恳地回答:“我们是来给你们免费维修家电的。”

“啥?免费维修?你是带着这帮残疾人来要钱的吧?”那个村民一脸讥笑地说。

话音刚落,围观的村民们哄然大笑起来。

面对一张张充满讽刺和不屑怪笑的脸,看到一双双充满狐疑不信任嘲讽的眼睛,孙炳良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他被人们如此强烈的带有歧视的反应刺痛了。

等村民们的嘲笑声渐渐停了下来,孙炳良苦笑着说:“我知道大家不相信我们,因为我们是残疾人。可是,我想告诉你们的是,残疾人也是人,和你们一样有尊严。我们不是乞丐,更不是来跟你们要钱的,我和我的学员们大老远从县城跑来,是真心来帮大家的,并不是你们想的那样!”

他转身指了指身后的学员们,示意他们把自己随身带着的袋子打开,每个人的袋子里都装着方便面和纯净水。

接着,孙炳良随手打开了身边的一只工具箱,满满的一箱子电器元件展露在人们面前。

然后,他面向村民们平静地说:“请大家放心,我们不是要饭的,来的时候我们已经备好了干粮,吃的喝的都有,不会给大家添一点麻烦,谁家要是有坏了的收音机电视机,就请拿过来,修好了我们不收一分钱!”

村民们停住了嘲讽的话头,有的半信半疑地回去了。

不大一会儿,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大爷搬来一台破旧的电视机,孙炳良问了问情况,马上拿出工具,熟练地打开电视机后盖,细心地检测了一遍,找出问题后换上一个二极管,电视机很快就修好了。

调试正常后,老大爷感激地抱着电视机回家了。村民们亲眼看到这一幕,没有人再看笑话说风凉话了,他们纷纷把家里坏了的电器拿了出来,孙炳良和他的残疾人学员们顿时忙活开了。

刚才说讽刺话的那位村民不好意思起来,当着众人的面主动向孙炳良道歉,孙炳良坦然地笑了笑,又接着低头工作了。

孙炳良深有体会,作为弱势群体的残疾人,在现实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比身体健全的正常人更多的误解和难题,但是他坚信,越难越能磨炼人的意志,越挫越勇方能有所作为,只有自强自立,才是残疾人的唯一出路!

为此,孙炳良没有因为人们的不理解、不相信而抱怨退缩,他开展的残疾人学员义务下乡进村免费维修活动没有停止,而且年复一年坚持了下去。

伟大领袖毛主席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

一心做好事的孙炳良也有无端被人刁难的时候,有一次,有个年轻人喝醉了酒,跑到他的维修门市闹事,还吹胡子瞪眼地说:“听说你是个大好人,给人家维修电器不要钱,今儿个你就再做一次好人,免费送我一台电视机吧。”

那位年轻人说完,抱起一台崭新的电视机就走,孙炳良和几个残疾人学员拦都拦不住。

当时一台电视机千把块,孙炳良忙活一个月都挣不了那么多钱。大家都说让孙炳良给派出所打电话报案,孙炳良没有马上那样做。

他知道那个年轻人就住在附近的家属院,况且又喝醉了酒,他要等年轻人酒醒了再说。

第二天,那个年轻人的家属把电视机送回来了,跟孙炳良说了很多道歉的话。

又过了几天,那个年轻人又来了,不过这次不是来找事儿,而是跟孙炳良赔不是说好话的,他后悔自己喝了酒来找茬儿,还耍无赖搬走电视机,他非常感谢孙炳良没有到派出所报案,不然自己就该送看守所劳教了。

社会上的人们形形色色,孙炳良在做生意的过程中也难免磕磕绊绊,每逢遇到个别不讲道理胡搅蛮缠的顾客,孙炳良都是以平和的心态,用自己的忍耐和宽容对待。

他坦然地对我说:“我无法阻止别人不做坏事,却可以让自己做个好人,一辈子只做好事。”

这是我跟孙炳良先生闲谈时他说的一句话,这句话蕴含了他面对人我是非的处世之道,让我想到了唐代著名诗僧寒山和拾得的一段传世妙谈。

寒山问曰:“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该如何处之乎?”

(寒山问拾得:“如果世间有人无端地诽谤我、欺负我、侮辱我、耻笑我、轻视我、鄙贱我、厌恶我、欺骗我,我要怎么做才好呢?”)

拾得答曰:“只需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拾得回答说:“你不妨忍着他、谦让他、任由他、避开他、耐烦他、尊敬他、不要理会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人们常说:“树活风雨土,人活精气神”,一个人有一个好的心态相当重要。

孙炳良把生活当成一面映射人生的镜子,每逢自己的残疾人学员有谁遇到不顺心的事一时想不开的时候,他就告诉他(她):“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还你一个灿烂的笑脸,你对它哭,它只能给你一副沮丧的模样。”

“世界是美好的,并不代表没有任何灾难。生活是美好的,欢乐和痛苦都在发生。永远不要对世界失望,不要对生活沮丧,才能拥抱美好的人生!”

这是孙炳良在一次次经历困苦、经受不公平待遇之后劝诫自己的话,也是他经常讲给自己的残疾人学员的话。

心怀感恩的人胸中有爱,孙炳良就是这么一个人。

虽然他看人白眼受人歧视遭人非难过,但他始终相信,人性是善良的,世上永远是好人多。

其实,这个世上的人们心中都有爱,缺乏的只是相互之间的理解、忍耐和包容,我们的国家是个人人平等、崇尚和谐、民主和自由的国家,人与人之间多一份宽容就会少一份纷争,只有彼此相互尊重、相互帮扶,才是我们共同的幸福。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