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诗的文体规范
新诗要寻求更快的发展,就得形成多数人公认的文体规范。
2019-12-11
-
新诗的本性和借鉴古典:从形式焦虑的角度
对诗意表现的形式焦虑,贯穿着新诗迄今的历史,其暗中的参照则更多是美仑美奂的古典诗歌。
2019-12-11
-
未来中国想象与新的文学史书写可能
作为晚清以来确立的文学学科建制基础之一,在今天,中国文学史尤其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书写和传播,显然遇到了很大的挑战: 其一,从周作人的《新文学的源流》(1932年)开始,一直到比较新的王德威主编的《现代中国新文学史》(2017年),笔者目力所及,各种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版本不下百种,文学史书写俨然已经成为学院知识生产的热点。
2019-12-10
-
马兵:批评的分歧抑或重叠的共识
当人们使用新世纪文学这一概念时,往往会失察新世纪到目前已经与“新时期”有差不多的时长了。
2019-12-09
-
文学批评如何面对区域性作家?
一、 何为区域性作家? 所谓“区域性作家”既不是一个现成的概念,也不是可靠的分类标准,而仅仅是用以描述某类创作主体存在状态的词组,其语法结构和意义指向类似于“处于成长期的作家”。
2019-12-09
-
“新时代”诗人主体的自我建构兼及写作的道德伦理问题
内容提要 “新时代”为当代诗歌写作提供了历史性机遇,自然也为诗歌创作主体提供了许多新的课题。
2019-12-09
-
人文与科技:对话的必要与可能
深圳南山区筹办“跨年对话”,今年是头一次,我报的题目是“大学视野里的人文与科技”。
2019-12-07
-
阿来:文学的稳定与变化
原标题:文学:稳定与变化 在今天这个世界上,中国是延续历史最久,文化传承从未中断的最古老国家。
-
努力回答好当前诗坛面临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诗歌创作同其他各条战线一样,取得了辉煌成就,出现了一大批杰出诗人,产生了大量的优秀诗篇,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2019-12-06
-
谢有顺:为不理解、不确定而写作
一 从事文学批评多年,总是会有人来问,你在评论一部作品时,有什么准则吗?这样的问题,回答不好也得回答。
2019-12-05
-
新时代,新诗写作的先锋姿态
为期两天的全国诗歌座谈会,近日闭幕。
2019-12-05
-
金理:城市写作的两组关系命题
一、地方性内部的本质与多元 伴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不可抵御地展开,城市书写在今天中国文学界蔚为大观。
-
陈培浩:游牧于地方性与总体性之间
一 2018 年12 月8 日, 诗人杨炼应邀到潮州与笔者进行了一次对话, 他提出了一个在场听众都觉得很不好理解的观点: 他倡导潮汕诗人进行方言诗写作, 而且他希望不对方言进行普通话化的改造, 借助土音或注音的方式创造一种当代中文现代诗的新可能。
-
白涛: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诗
现在很多诗的弊端是过于冷静客观以致冷酷,凸显智性却丢失了血性与热情,自动放弃了情感的巨大力量。
-
当代长篇小说阅读和研究的感性品质
一 这里所要讨论的,当然不是一般读者阅读小说的行为,而是文学研究、文学评论这一个层面上的小说阅读,文学研究和批评的起点是阅读,强调这一点,也是这里讨论的一个主旨。
-
批评家“再造形象”和“骑士精神”的能力
批评家除了具备那种对文学作品进行转换时的“再造形象”的能力外,还要具备的是一种以赛亚·伯林所说的知识分子阶层中的“骑士精神”。
2019-11-29
-
长篇小说:要细节,而非堆砌
当代长篇小说越写越长似乎成为一个趋势,但有些时候,支撑其越写越长的未必是主题的深厚磅礴或者故事架构的开阔宏大,而是因为枝枝叶叶的细节太多,旁逸斜出的内容太杂。
2019-11-29
-
徐刚:记忆的诗学
主持语 近年来,随着作家驻校制的普及,有越来越多的小说家转向了文学批评领域。
2019-11-27
-
故事的权威性及其中国形态
本文缘起一个话题:“如何讲述中国故事?”。
-
文艺新样态涌现,评论家的“摆渡”不可或缺
今天,文艺的价值和美的价值,越来越为公众所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