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 杨洪涛:呼唤影视艺术的文学性

      谁弄丢了影视的文学性 在IP热、拼投资、比颜值、刷流量、炒话题的当下,影视创作似乎离它应有的模样越来越远。

    2018-08-27

  • 小说魅力来自哪里

      优秀的小说往往以讲述人间故事为名,实际创造了另一个世界,使我们通过那个似真似幻的世界,对我们所身处并习以为常的现实人生,获得不同寻常的感悟,得到审美的快乐。

    2018-08-26

  • 转向•转换•转型——关于危患时代的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

      一、文化变革:不断演进的历史波段 从中国20世纪历史变迁角度来说,文学批评和批评家的这种转向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单从政权和政治体制的替换而言,短短一百年,就经历了三个朝代,清朝、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而每一次交替,都意味着一次社会和文化的洗礼和转换,意味着上上下下权威、权位和利益的重新洗牌和分配,其不仅牵动社会生活和文化心理的各个方面,也直接影响知识文人的生存和心理状态,因此,有时候的转向和转换,实在不能仅仅从思想、理论和观念层面来理解,而是一种生命和生存状态的选择,关乎到了身家性命的生死存亡。

    2018-08-25

  • 从沈从文到莫言,文学中的乡土中国经历了哪些沧桑变迁?

      1934年,三十二岁的沈从文因为母亲病危从北平返回湘西。

    2018-08-23

  • 姚婧:呼唤批判性阅读

      这是一个资讯异常丰富、观点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的时代,作为获取知识、认识自我、认识世界重要手段之一的阅读,在早已告别甲骨青铜、竹木绢帛之后,进入了美观轻便的纸质书和电子书并重的新纪元。

    2018-08-20

  • 王樱子:语言乌托邦的历史内涵

      晚清至“五四”时期,中国经历了现代语言的变革大潮,郭勇的《“言文一致”与中国文学观念的现代转型》一书(人民出版社2018年)抓住了这一大潮中“言文一致”的特点,考察了其在西方强势话语与日本“言文一致”运动影响下进行本土化衍变的历程。

    2018-08-20

  • 马兵:重申作为“思想结构”的现实主义的意义

      谈到加强现实题材创作,就不得不提及令人略感沉重的“现实主义”的话题。

    2018-08-20

  • 强军史诗的铿锵回声

      金色的八月,正值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一周年。

    2018-08-18

  • “无意乎相求, 不期而相遭”

      “非为作文,文思自来”,自然而然地进入写作状态,这是部分文坛前辈的经验。

    2018-08-17

  • 国际博弈与未来10年的中国文学

      这是一个新的时代,是民族复兴大步向前的时代,也是诸多尖锐问题无从回避的时代,是中国更深地参与世界的时代,也是世界更多地寄望于中国的时代。

    2018-08-17

  • 当代文学的“当代性”与“国际化”问题

      当代文学的“当代性”或者“国际化”问题是当下“中国”与“世界”关系的一种折射,中国在重新进入世界新秩序后必然会在文化想象与构建方面有相应的历史表现。

    2018-08-17

  • 为什么杂文不可或缺

      杂文,是文学百花园里不可或缺的一枝奇葩。

    2018-08-16

  • “类像”时代中女性写作的意义和价值

      内容提要:在“类像”时代,当代女性的处境与传统女性相比有了更为复杂的变化,被主流意识形态和消费意识充分美化和篡改过的“理想女性”,远离了女性的真实体验。

    2018-08-16

  • 文学,可以“私人订制”吗?

      “私人订制时代”似乎已经来临。

    2018-08-16

  • 文学翻译:“请进来”与“走出去”是一个整体

      ■ 就算如今引进书铺天盖地,普通读者甚至一般文学出版从业人员对世界文坛的了解仍然是比较表象和片面的。

    2018-08-16

  • 李宏伟:青春、代际与文学现场

      主持语: 这一组文章专题研讨青春写作,作者根据在培文杯全国青少年创意写作大赛组委会今年初举办的“培文三人谈”第一期的发言大幅度整理而成。

    2018-08-14

  • 胡平:深入生活的事情

      对于作家来说,深入生活当然重要,但还是可以再说几句。

    2018-08-13

  • 新媒体诗歌:不可或缺者依然是诗的灵魂

      近年来,随着微信、微博、博客、公众号等新媒体的发展,诗歌发表和诗歌阅读的门槛被迅速拉低,到处都是诗人,许多创作中分行即为诗,越来越多的草根诗人进入大众视野,像余秀华、郭金牛这样的“草根诗人”更是成为媒体“宠儿”。

    2018-08-13

  • 名物之外的自然存在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文学在现代化的刺激下生出诸般变化,写作者们自觉反省怎么写和写什么的问题。

    2018-08-13

  • 有关20世纪中国文学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作为一个特定的文学史概念,“20世纪中国文学”被赋予一种常态的时间意义,从而能够包容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更加复杂的文学形态。

    2018-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