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壮:“现实”与“现况”
一 毫无疑问的事情是,即便我们能够从并不漫长的生命中提纯出一种理念性或闪耀着某些总体性色彩的“现实”,这一“现实”也是首先根植于无数日常生活的经验细节片段。
2018-05-22
-
李建军:当代作家的精神困境与思想局限
摘要: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依然处于不够充分的状态,无论是作家的主体精神,还是作品的内在价值,都存在许多不足和残缺。
2018-05-21
-
洪子诚:诗人的“手艺”概念
之所以是“诗人”,而不是“诗歌”,原因正如诗人雷武铃说的,诗人是从发生学角度谈技艺,诗歌评论家是从阐释学角度谈技艺;也就是说,这里关注的是“写作”中的,而不是阅读、批评中的技艺;虽然这两者难以截然区分。
2018-05-21
-
程一身:诗歌秩序与诗歌正义
在我看来,谈论王东东最好从艾略特一百前写的那篇名文《传统与个人才能》(1917)切入。
2018-05-21
-
呼唤小说的先锋精神
小说的先锋探索不仅是一种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2018-05-21
-
文学社群与文学流派
在文学流派研究学术史上,文学流派与文学社群是怎样的关系,学术界争议颇大。
2018-05-21
-
在我之外,又知道些什么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王国维的这个论断放置在当代文学的语境里,大约可以将其进行一番 “快进”,尽管 “代际”并不是个十分可靠的划分方式,但每个代际的作家都提供了一个时代的写作经验。
2018-05-18
-
邱焕星:“回到鲁迅”之辨
“首先回到鲁迅那里去”,是八十年代中期王富仁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的著名口号,由于它的革命性意义,最终获得了学界的普遍认同,并进一步浓缩为“回到鲁迅”,实际成为了之后鲁迅研究的理论支点,以及研究者批判现实的重要武器,它给了倡导者如此强烈的鼓舞和自信,以致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场合,我们经常听到“回到鲁迅”的强力呼吁。
2018-05-17
-
当前长篇小说的经典化还欠缺什么
一 说到长篇小说的经典化问题,有三个重要的参照坐标概念或价值理念,必须要阐释清楚。
2018-05-16
-
刘复生:纯文学的迷思与底层写作的陷阱
近年来,书写底层似乎成为文坛的一个突出现象,也成为批评界和理论界的一个重要话题。
2018-05-16
-
呼唤少数民族文学的经典化
2017年11月,“首届恩施少数民族文学高峰论坛”上,学者吴义勤在肯定“少数民族文学大繁荣大发展”的同时,指出:“少数民族文学的历史化和经典化滞后,这比整个当代文学大的文学史可能还严重。
2018-05-15
-
散文比的是气魄而非篇幅
散文在比赛气魄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比拼篇幅。
2018-05-15
-
对难度写作的再倡导
2002年4月,我在撰写年刊《难度写作》发刊词时,曾开列了刊物的大致“方向’,共有四条: 1、在平面化写作日益泛滥的今天,保持写作的深度和难度是对写作者起码的道德要求。
2018-05-11
-
百年汉诗本土性的理论反思与实践
当代汉诗的本土性问题,既涉及到21世纪汉语诗歌的基本走向,也涉及到强化中国文化自信的问题。
2018-05-09
-
现实题材小说的独到发现
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愈益向着纵深处推进,横在我们面前的社会现实状况明显地呈现为一种复杂的状态。
2018-05-09
-
中国科幻小说创作中的科普问题
1902年,梁启超首次提出“科学小说”这一名称,并赋予了科学小说“以科学思想影响中国学术、政治及哲学文化”等方面的使命。
2018-05-08
-
“不要把一条整鱼切成头、尾、中段”
自20世纪末以来,有关当代作家“经典化”的论争一直存在。
2018-05-08
-
傅小平:有视角更要有触角
文学批评都有现实针对性,少能见到完全超越现实的批评,即便是出于纯粹审美冲动而作的批评文章,也免不了有一定现实指向。
2018-05-08
-
王春林:史实、史识与历史想象
大凡文学题材,从总体的角度来看,约略不过两类。
2018-05-07
-
张柱林:多民族文学创作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
“多民族文学”这一概念的提出是颇具象征意味的。
2018-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