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晓帆:经典重读与八九十年代的转型问题
对于“后三十年”文学研究来说,如何重读被经典化了的作家作品,仿佛是个有些“多余”的问题。
2018-03-15
-
黄平:再论新时期文学的起源
1 超越差别的“共同美” 1977年7月24日下午,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的何其芳先生因心脏病在北京去世。
2018-03-14
-
王维诗:诗画意境寰宇传
都留春雄译本《王维》,1958年版本 在群星灿烂的唐代诗人中,王维是少数几个在生前获得广泛知名度的诗人之一。
2018-03-14
-
诗人与时代
首先我谈谈诗人与时代的关系。
2018-03-13
-
围绕诗歌产生的争论,都与诗歌本身无关
“没有诗歌和诗人的种族和文明是非常可悲的,某种意义上讲是可耻的。
2018-03-12
-
郜元宝:小说切忌写实琐细和超拔悬空
小说两大忌:或写实而过于琐细,或超拔而过于悬空。
2018-03-09
-
关于“非虚构写作”的文体属性
在写作领域, 文体和写作的文本类型总是容易引起争议, “非虚构写作”就因为概念不严谨, 还没有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定义, 从而常常出现争论。
2018-03-09
-
偏见和趣味
关于批评,一连串问题会从脑子里跑出来,比如批评的正义和理性、批评的有效性和武器,等等。
2018-03-08
-
刘琼:重建文学写作的有效性
现实主义写作是一个庞大的现实命题,我只能从表面存在的几个具体问题入手。
2018-03-08
-
程煜:文学的重量来自生活
一直非常喜爱东北女作家迟子建的作品,曾与朋友闲聊中说过,迟子建的文字中涌动着暖流、深藏着悲悯、沉淀着“盐”的重量。
2018-03-08
-
新时代女性写作应有的意识
新世纪女性文学,从“个人体察”到“万物悲悯”,从真切表达女性的心理体验到描摹时代的集体记忆,一批批作家用笔触书写出各自不同的人生经验,形成了迥然不同的创作风格,给中国文坛带来的惊喜和贡献是毋庸置疑的。
2018-03-07
-
“平行”发展之后:新媒体时代文学状况
如何看待当下的文学,如何理解当下文学面临的时代,可以说是今天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议题。
2018-03-07
-
论非虚构写作
随着《人民文学》、《收获》、《钟山》、《花城》等刊物不断推出有关历史或现实的纪实性作品,近些年来,“非虚构写作”开始引人注目,并激发学界的广泛热议。
2018-03-06
-
任芙康:民族文学写作者应自信
前些日子,收读微信,通知聆听一场会议。
2018-03-05
-
谢有顺:重视材料的选择是一种写作美德
一 很多作家能写出好小说,但未必都有自己的小说观。
2018-03-05
-
韩少功:什么是经典,如何读?
我们身处一个信息爆炸时代。
2018-03-05
-
诗歌写作与“新时代”
有一种事实是我们罕有意识或者说羞于承认的:千百年来,人类在器物文明、科学技术和社会制度的层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迎来了颠覆性的变化,但在情感结构和内心世界上,现代人同自己的祖先之间似乎没有太多本质性的区别。
2018-02-27
-
王朝柱:尊重历史 礼赞英雄
对于史剧作家来说,何为史,就是要以宏大历史视野,正面、完整、真实、形象地再现历史大剧的历史风云;何为诗,就是要求全剧的描写、对话应尽量用诗化语言,尽可能用多种艺术创作手段塑造历史人物形象。
2018-02-27
-
刘小波:僵化文风是批评大敌
文风问题首先是态度问题,抱以真诚交流的态度,抱以好好说话、推心置腹的态度,才会有真诚流畅、直指人心的批评文字 没有批评的文艺不是完整的文艺,没有批评的文化不是正常的文化。
2018-02-27
-
文学传记的寻真、失真、写真
关于传记可谈的内容很多,今天集中在真实性这一点。
2018-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