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冰:给散文写作一个文学的起点
1. 给散文写作一个文学的起点 如果稍微留心一下,对近十年散文创作加以研读判断,我们就会得出一个并不令人提气的结论,就是很多散文家在创作之初就集体溃败与倒毙了。
2018-01-23
-
蔡世平:新时代,旧体诗的新作为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孕育的”,中华诗词无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8-01-17
-
张清华:万古愁,或灵敏之作为中国诗歌的精神
此刻,在如此盛大的一个场面,让我一直恍若在梦中,觉得自个儿变成了金庸笔下小说当中的人物,不过像是一个尴尬的小人物。
2018-01-14
-
刘慈欣:技术越来越进步,但社会是否会“返祖”?
科幻小说是创造想象世界的文学体裁。
2018-01-14
-
中篇小说如何解决“同时代性”问题
小说要想获得轻灵和飘逸的风格,必须要对现实生活实行某种程度的扭转或保持以“审美的批判”态度——是一种批判的和审美的姿态去拥抱现实,和始终针对现实的有距离的审视的结合。
2018-01-12
-
散文的脾气与作家的自觉
互联网时代的文学创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兴盛期,与传统书写不同的是,这种万众创作的趋势愈演愈烈,每个人都有情感表达的需要,成千上万的微信公众号成为读者们阅读的文化碎片,而在这些文化碎片中,不乏精巧的散文作品。
2018-01-10
-
关于里下河文学研究的一点思考:思想与文学
对于文学,我一直有个最基本的判断,那就是不管文学的形式如何变化,也不管其表现的主体是谁,是民族国家,还是普通个体,最终都是思想的深度决定了文学的高度。
2018-01-10
-
西方文论中国化的一种典范
一 综观各种关于“闽派批评”的文章,可以发现学者们在谈论“闽派批评”的时候,往往也会和“闽派文论”混合着用。
2018-01-08
-
王家新:从古典的诗意到现代的诗性
本文选自《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 2007 (5),完整标题为:从古典的诗意到现代的诗性——在日本东京驹泽大学“中国新诗的‘诗意’生成机制”研讨会上的发言 内容提要: 从中国古典诗到现代新诗, 对“诗意”的把握和呈现, 是一部不断扩大、加深、修正和刷新的历史。
2018-01-03
-
强化文学批评的文体意识
文学研究大致分为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三大疆域,它们各有侧重又互为关联。
2018-01-03
-
文学批评的平常心
当文学创作可以进行定量和定性的技术分析,文学批评可以进行火候时长的测量控制的时候,其实文学创作和批评已经被消解了。
2018-01-03
-
长篇小说的歧路
当前长篇小说面临的首要歧路是越写越小家子气。
2018-01-03
-
我们为什么没有伟大的战争小说
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找不到一部伟大的战争小说! 阅读中国小说史,会发现我们有的是对暴力文化的简单张扬,而缺乏对暴力的深度思考。
2018-01-03
-
怎样讲过去的事情给你听
日本侵略者,曾是新中国文艺中再清晰不过的民族公敌形象。
2017-12-29
-
抵制“三俗”也是一种历史责任
“目前迫在眉睫的,是推出更多的优秀作品,打造系列化的艺术精品,并在文学阅读上倡导经典阅读,在文艺观赏上倡导高雅欣赏,以此来传播健康向上的正能量,来体现我们时代的文艺标高。
2017-12-27
-
想象自我的方式——评《德国汉学视野下中国当代文学的译介与研究》
2006年,德国汉学家沃尔夫冈·顾彬在接受“德国之声”的采访时,对中国当代文学提出了非常严厉的批评和质疑。
2017-12-27
-
对于严歌苓,编剧思维是基石也是束缚
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芳华》海报 ● 从某种程度上说,严歌苓的小说创作都是从“核心事件”开始的,这是一种典型的好莱坞编剧思维。
2017-12-26
-
谢有顺:批评是有思想的艺术
文学批评面对的往往是具体的、还未有定论的作品和问题,这些是文学进程中的基本肌理,也是一切理论探讨的立足点。
2017-12-26
-
阿城:中国世俗与中国文学
时间:2016年9月28日 地点:北京中国人民大学 001 专门说当代作家,后来我才知道这很犯忌。
2017-12-25
-
刘艳:文学代际研究的尴尬处境
图为“70后”作家代表付秀莹(左)、石一枫(右)。
2017-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