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 从《悟空传》到《花千骨》 文学阅读将走向何方?

      如何看待当下的文学,如何理解当下文学面临的时代,可以说是今天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

    2018-01-31

  • 王必胜:散文如何是好

      “年选”做到现在,多少有些皮实了,激情不复当年之勇。

    2018-01-31

  • 马原:纯文学还能继续存在下去吗?

      一 旧时办杂志的文人,常有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读者,一是杂志自身的生存。

    2018-01-25

  • 城市中的文学空间:一种定义方式

      以城市为叙事背景的就是城市文学吗?还是小说中的人物以城中人为主体,哪些审美意象是专属于城市的符号?城市文学和地域文学有什么区别?更多的时候,我们只是大致上赞同城市文学等同于一种“现代思维”,但这种现代思维是在什么样的文化与社会结构中生成,它是否已经构成了一种新的人格类型,乃至影响到现代白话文的又一次转折,这些问题将我们引向的是从理论与方法上对城市文学做一次新的定义。

    2018-01-24

  • 王冰:给散文写作一个文学的起点

      1. 给散文写作一个文学的起点 如果稍微留心一下,对近十年散文创作加以研读判断,我们就会得出一个并不令人提气的结论,就是很多散文家在创作之初就集体溃败与倒毙了。

    2018-01-23

  • 蔡世平:新时代,旧体诗的新作为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孕育的”,中华诗词无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8-01-17

  • 张清华:万古愁,或灵敏之作为中国诗歌的精神

      此刻,在如此盛大的一个场面,让我一直恍若在梦中,觉得自个儿变成了金庸笔下小说当中的人物,不过像是一个尴尬的小人物。

    2018-01-14

  • 刘慈欣:技术越来越进步,但社会是否会“返祖”?

      科幻小说是创造想象世界的文学体裁。

    2018-01-14

  • 中篇小说如何解决“同时代性”问题

      小说要想获得轻灵和飘逸的风格,必须要对现实生活实行某种程度的扭转或保持以“审美的批判”态度——是一种批判的和审美的姿态去拥抱现实,和始终针对现实的有距离的审视的结合。

    2018-01-12

  • 散文的脾气与作家的自觉

      互联网时代的文学创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兴盛期,与传统书写不同的是,这种万众创作的趋势愈演愈烈,每个人都有情感表达的需要,成千上万的微信公众号成为读者们阅读的文化碎片,而在这些文化碎片中,不乏精巧的散文作品。

    2018-01-10

  • 关于里下河文学研究的一点思考:思想与文学

      对于文学,我一直有个最基本的判断,那就是不管文学的形式如何变化,也不管其表现的主体是谁,是民族国家,还是普通个体,最终都是思想的深度决定了文学的高度。

    2018-01-10

  • 西方文论中国化的一种典范

      一 综观各种关于“闽派批评”的文章,可以发现学者们在谈论“闽派批评”的时候,往往也会和“闽派文论”混合着用。

    2018-01-08

  • 王家新:从古典的诗意到现代的诗性

      本文选自《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 2007 (5),完整标题为:从古典的诗意到现代的诗性——在日本东京驹泽大学“中国新诗的‘诗意’生成机制”研讨会上的发言 内容提要: 从中国古典诗到现代新诗, 对“诗意”的把握和呈现, 是一部不断扩大、加深、修正和刷新的历史。

    2018-01-03

  • 强化文学批评的文体意识

      文学研究大致分为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三大疆域,它们各有侧重又互为关联。

    2018-01-03

  • 文学批评的平常心

      当文学创作可以进行定量和定性的技术分析,文学批评可以进行火候时长的测量控制的时候,其实文学创作和批评已经被消解了。

    2018-01-03

  • 长篇小说的歧路

      当前长篇小说面临的首要歧路是越写越小家子气。

    2018-01-03

  • 我们为什么没有伟大的战争小说

      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找不到一部伟大的战争小说! 阅读中国小说史,会发现我们有的是对暴力文化的简单张扬,而缺乏对暴力的深度思考。

    2018-01-03

  • 怎样讲过去的事情给你听

      日本侵略者,曾是新中国文艺中再清晰不过的民族公敌形象。

    2017-12-29

  • 抵制“三俗”也是一种历史责任

      “目前迫在眉睫的,是推出更多的优秀作品,打造系列化的艺术精品,并在文学阅读上倡导经典阅读,在文艺观赏上倡导高雅欣赏,以此来传播健康向上的正能量,来体现我们时代的文艺标高。

    2017-12-27

  • 想象自我的方式——评《德国汉学视野下中国当代文学的译介与研究》

      2006年,德国汉学家沃尔夫冈·顾彬在接受“德国之声”的采访时,对中国当代文学提出了非常严厉的批评和质疑。

    2017-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