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媒体背景下文学作品的声音传播思路
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阅读载体逐渐从纸质书迁移到数字阅读平台。
2020-05-29
-
新时代中国美学研究的新思路
近年来,国内外美学研究的理论语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2020-05-28
-
赖大仁:当代中国文论研究的观念与方法问题
内容提要 对当代中国文论的变革发展,我们有必要提升到文学理论研究的观念与方法层面进行总结与反思。
-
文艺与国脉世运相映互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
-
融会贯通 美美与共
一部人类文艺史,高峰林立,星光熠熠。
2020-05-19
-
中国“现代小说”的理论建构及其文学史意义
摘要:从1902年梁启超提倡“小说界革命”到五四新文学运动,是中国小说逐步走向现代的重要历史时期。
-
新时代,我们与诗歌一起回家
新诗历经百年跋涉,其实也到了蜕变或突破的关键时刻。
-
长诗,时代精神的提纯与创新突围
毋庸置疑,好的长诗足以承载社会和时代精神的重量与使命。
2020-05-15
-
新媒介赋能文艺创作生产
核心阅读 艺术创新与技术进步总是如影随形。
-
当代新媒体艺术的特征及发展趋势
新媒体艺术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对其进行界定及论述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
-
讲好中国故事的叙事挑战和认同建构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中华文化在全球的影响与日俱增。
-
人工智能可以是文艺创新的助推器
【人工智能与文艺创作大家谈】 科学家曾经设想人类的心智和思想作为一种信息,可以从身体和生命组织中分离出去,原封不动地保存在另一种完全不同的介质中。
-
温庆新:晚清理论类“小说话”与中国小说批评的现代转型
【摘要】作为中国小说批评的重要方式之一,晚清理论类“小说话”的品评重点逐渐转移到对文本内容、人物塑造、审美趣味、社会功用等小说本身要素的探讨。
2020-05-12
-
中国史诗性审美传统及其意义
作为文体的史诗和作为观念的史诗性审美,自20世纪初传入中国后,经中国学者、作家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的不懈努力,经历了“史诗性审美在中国”到“中国的史诗性审美”之转变,逐渐形成中国的史诗性审美传统。
-
间性研究:从比较文学到跨语境诗学
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与文化数字化加速发展,生成当代世界万花筒式的社会文化关联域,比较文学进入了多元混杂与动态生成的时代。
2020-05-12
-
“文话”的名与实
近年,传统的文话著述得到学界重视,相关典籍陆续被整理出版。
2020-05-11
-
用文化滋养助推制度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
-
文学如何应对时代大考
本文系《中国文艺评论》杂志所刊约万字理论评论文章第三部分 如果把时代看作一场大考,文艺有没有交出以及交出怎样的答卷,是文学史和艺术史要描述的内容,也是文艺理论要研究的课题。
-
媒介融合语境下——文学凝聚优势再出发
核心阅读 口头文学再次复兴,书面文学持续发展,网络文学方兴未艾,它们并没有非此即彼地取代对方,而是在融媒体中共存共生 文学以想象和叙述综合性地介入对于历史与现实、个体与总体的认识与书写之中,为各专业艺术门类提供思想与美学资源,进而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进行精神引领,推动文化建构 确立中国文学的地位和价值,树立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话语和中国价值,依然在路上。
-
用寓言论批评阐释中国
在中国当下的批评界和理论界,一个极为明显而普遍的症候是阐释中国的“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