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世纪诗歌写作的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
诗人是每个时代最伟大的先觉者,而诗歌是每个时代最敏感的风向标。
2019-12-06
-
中国文学创立期的艺术格局与历史高度
内容提要:中国文学有着气象恢宏的历史开篇,先秦文学不是简单的文学发源,而是一种决定性的历史突破。
-
中国美学的“中外古今”
近年来,围绕中国美学的话语体系构建,学界产生了很多讨论。
-
培根铸魂要与时代发展同行
“几位专家开阔的视野反映了当前我们的学术空间、话语空间非常广阔,这种广阔在民族复兴、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的背景下应该说是空前的。
-
在古典诗歌诵读中激活形象思维
古典诗歌利用“意合”汉字,选择物象,创设意象,以象表意,使诗歌的语言、情感、意象、意境特具形象性。
-
黄钟军:原创性是好作品的标志
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强调,原创性是好作品的标志。
-
不确定性中的文学批评之惑——从制度转型和文学生态之变谈起
编者按 中国当代文学的进程是伴随着国家文学的经验和理论的探索、调适、建设而形成的一种独特轨迹,制度设计一直是其中潜伏着的支持性或限制性框架。
2019-12-03
-
文学理论:已有的和应有的
而今的文学理论,从中国到西方,充满上下求索之心,弥漫多方困惑之态。
-
当代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来未有之大变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等多重趋势,使得国际社会正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2019-12-02
-
在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认识中牢固坚持“根本制度”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明确为文化建设的“根本制度”。
2019-12-02
-
实现文化善治的着力点
党的十九届四中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做了深刻阐述,第一次说清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13个优势。
2019-12-02
-
文艺生态治理的必要性
制度自信有丰富的内涵。
2019-12-02
-
“先锋诗歌”的历史和问题
摘要:本文从“先锋诗歌”的概念入手,辨析了“先锋诗歌”作为一个诗学概念从1980年代到1990年代的流变,并在此基础上辨析了“先锋诗歌”与历史语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从而揭示其与历史语境“互相建构”的关系。
-
空间美学兴起的当代文化意蕴
在20世纪的文化思想转型中,空间理论研究突破线性的历史时间束缚,以令人瞩目的方式成为当代学术思想界备受关注的热点题域,人们将其称为“空间转向”。
2019-11-29
-
中华文明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
众所周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进程和日益丰硕的发展成果和成就的呈现,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国际和国内都有一批著名的文化理论家、思想家开始思考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崛起之际及之后,文化何在与文化何为的问题。
2019-11-29
-
新时期以来文艺本体论建设反思
20世纪80年代,随着西方文艺理论的大规模传入,文艺理论界先后出现了“方法论热”“观念论热”等知识论反思。
2019-11-26
-
贺桂梅:在21世纪重新思考“20世纪中国文学”
在中国文学史研究中,“现代文学”“当代文学”以及“20世纪中国文学”这些概念,并非一开始就存在,而是在特定时期特定历史语境中提出的。
2019-11-26
-
姜义华《中华文明的经脉》:中国学术话语体系为什么要重构?
学术话语体系是学术体系(知识体系)与话语体系的融合,学术是内涵,话语是表达,二者融为一体。
2019-11-25
-
破而后立:从基础写作到创意写作
在基础写作课上,我曾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一新生做了一项简单的调查: “今时今日,你还愿意成为一名作家/诗人吗? ”班上41位同学,有19人表示有一定的意愿,但同时坚定地表示写作只能成为他们的业余兴趣爱好,而不会成为他们将来养家糊口的职业。
-
以现实主义精神创造中国新史诗
【新时代·新创作·新文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不乏生动的故事,关键要有讲好故事的能力;中国不乏史诗般的实践,关键要有创作史诗的雄心。
2019-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