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引领中国、影响世界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和精神旗帜。
2020-08-14
-
在小镇看见中国
从鲁迅笔下的“鲁镇”开始,杭嘉湖地区茅盾的“林家铺子”、沈从文的湘西“边城”、古华的芙蓉镇、汪曾祺的高邮……小镇一直是书写中国的重要对象,文学小镇折射了中国社会变迁的整体性图景。
-
美在意象:中华美学命题的现代阐释
2020-08-12
-
二元论的衰微与身体美学的兴起——以西方美学为例
摘 要:在西方美学史上,二元论(dualism)曾经长期占据上风。
-
现代性的延展与中国文论的“当代性”建构
摘要:“现代性”概念传入中国后,对中国文艺理论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
凝心聚神谱新篇
“艺”起战疫,“文”暖人心。
-
诗歌的现实精神 主导性与多元的考量
何为诗歌的现实精神?它的本相是什么?它的动力源在哪里?诗歌或者文学如何审视现实主义,这个问题看似老生常谈,却实际上并没有终极答案。
-
从作为普遍哲学的现象学到汉语现象学
摘要:胡塞尔的现象学包含了两个向度的统一:一个向度是具有绝对性、统一性的普遍哲学,一种普遍的意识学或存在学;另一个向度则是对直观的、当下的、活生生的实际性经验的描述。
-
民间文艺的生机与活力
核心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民间文艺植根乡土、紧随时代,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相适应,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实现创造性转化;把握时代方向,与现代社会发展相协调,民间文艺服务公共文化体系和特色文化产业建设,实现创新性发展 民间文艺生于民间、兴于民间,劳动人民是民间文艺的创造者,生活是民间文艺最广阔的舞台。
-
冯骥才与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分析:文化的发现与文化的走进
社会发展历程中,其实文化始终是客观存在的,而发现文化和走进文化,在于发现者自身的精神能力、思想品质和文化自觉,是一个有重要使命的人对祖国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和走进,能使社会产生文明的进步与思想的递进。
2020-07-31
-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 入风云变化中
诗以咏志,文以载道。
2020-07-31
-
推出更多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经典作品
核心阅读 主题性创作,用艺术的方式对历史和现实进行审美叙事,用审美的眼光对历史和现实再发现,以启示未来。
-
构建当代中国原创学术话语体系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判断,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
-
中国特色文学理论中的现实主义
在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产生、形成于20世纪初,并随文学理论的发展而发展。
-
增强现当代文学研究主体性
近年来,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扎实推进,研究队伍不断壮大、氛围十分活跃,密集产出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
讴歌时代 书写历史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全面收官之年,中国作协举办2020·全国新时代乡村题材创作会议可谓正逢其时、意义深远。
-
国家公园的文化培育和建构
在中国,国家公园概念的提出和建立是近几年的事。
-
重建本文诗学:中国文论走出去的路径与方法
摘要:中国文论走出去的现象古已有之,当下重提这一话题与世界范围内的文论危机有着密切关系,当代西方文论普遍成为哲学理论征用的场地,理论先行导致了文论的危机,使文本解释失去了有效性。
-
从“失语”到“走出去”:中国文论的当代建构与影响
摘要:中国古代曾建构过体大思精的文论体系,现代以来,中国学者融汇古今,联通中西,在文论上做出了不少创见。
2020-07-20
-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的历史观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在推陈出新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20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