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艺苑掇英》的日子
上世纪七十年代,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下文简称“人美”)复社,在上海美术馆工作两年多的我又调回人美。
2024-02-19
-
勇于担当的蔡玉洗
一九八六年的凤凰文艺出版社文学编辑部。
2024-02-19
-
陈漱渝:关于“随笔”的随笔
有一本非常有名的杂志叫《随笔》,一九七九年创刊,至今已出二百六十多期,享有“南有《随笔》,北有《读书》”的美誉。
2024-02-18
-
杨宪益先生的诗、酒、情
“卅载辛勤真译匠,半生漂泊假洋人。
2024-02-18
-
周松芳:谭延闿吃西餐
谭延闿的谭府菜,未必味甲民国,一定声甲民国。
2024-02-18
-
雷锋的六个春节
雷锋尽管只度过了22个春节,但是他却深深扎根于一代代中国人的人生记忆中。
2024-02-18
-
爱因斯坦在上海
爱因斯坦在上海 曾经在手机上刷到作家莫言的一个视频,他说:“假如我得的是诺贝尔物理奖,你看我还会不会低调,说不定我会非常张扬,因为这是我的发现,已经被实验证明,这个定理就存在,存在宇宙里面,谁如不服你也来一个……”莫言的这段话,不由让我想起了与上海有过两次相遇的爱因斯坦。
2024-02-08
-
老舍盼过年
作家老舍小时候家里情况并不好,他回忆说平时就是吃苞米面饼子、小米饭,连面食也吃不到,更不要说肉食了。
2024-02-08
-
梁漱溟过年不休息
1936年除夕将至,众人都计划着和家人如何过一个开心快乐的团圆年,可梁漱溟此时却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从北平出发,只身前往广州作讲演。
2024-02-08
-
中国年里的多彩鲁迅
甲辰龙年临近,江南好多乡镇村落的大小晒场上码起一排排年糕、麻糍,农户家屋前院内挂着腊味,各大老字号年货店外,新老顾客在春寒料峭中裹着厚外套排起了长队,久违的热闹年味又浓起来了。
2024-02-08
-
高晓声奋笔迎新春
1980年6月,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高晓声的《七九小说集》,共12万字。
2024-02-08
-
百年前逛颐和园需执照
颐和园是清廷最后修建的一座行宫御苑,以万寿山、昆明湖为主景区,以佛香阁为中心,在西山群峰的背景下,又有玉泉宝塔与万寿山上的建筑群体遥相呼应,水天之间形成了极具中国山水园林特色的美妙景观,也是北京必逛的景点之一。
2024-02-07
-
林贤治:王得后,从研究室到十字街头
一、拱廊:通往“立人”之路 五四过后,学界颇有人提倡“踱进研究室”,意即把研究室当作动荡时代的一块飞地。
2024-02-07
-
邵宁宁:步韵仿作中的精神成长
1901年的《惜花四律》是否算鲁迅的作品,向来就颇有争议。
2024-02-07
-
柳青:文学是“六十年一个单元”
2024年第1期的《人民文学》上,刊登了当代著名作家柳青的小说《在旷野里》。
2024-02-06
-
“有明天,就有未来”
40年前的1984年,隆冬二月。
2024-02-06
-
李岱:人到中年话《人到中年》
惊闻《人到中年》作者谌容远行,心中有些感慨难过。
2024-02-06
-
汪胜:我与蒋风先生的忘年友谊
2024年10月,1925年10月21日出生的儿童文学理论家蒋风将迎来他的百年华诞。
2024-02-06
-
丰子恺“偷”诗
李叔同是民国时期著名的诗人、作家、音乐家和教育家,丰子恺跟随李叔同求学期间,深得李叔同的赏识,丰子恺对于恩师李叔同的才华和人品也极其钦仰,师徒二人情谊深厚,惺惺相惜。
2024-02-05
-
李泽厚的“冷冻头颅遗嘱” 已执行,人生最后震撼的感叹号
李泽厚八十岁生日前,接受《南方人物周刊》采访,首次向外披露了自己的“冷冻头颅遗嘱”,他说: 我不会有墓志铭。
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