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 纪念孙玉石:蓝旗营的夜色

      孙玉石先生与本文作者在家中 这些年蓝旗营的房子大体上没什么变化,小馆子是一茬茬换,早些年吃过的红辣仔不见了,更不用提像嘉禾艺苑那样刹那兴亡的茶吧,二十年前就消失了。

    2024-01-29

  • 张惠:怀念王飚先生

      王飚(1944-2024) 早上收到师母的微信,点开没读完一行,大颗大颗的眼泪就砸下来。

    2024-01-26

  • 钱锺书先生的一封信

      文灼非(右)与钱锺书先生合影 钱锺书致文灼非书信一封 日前,在成都发现了一封钱锺书的书信,勾起了1985年钱锺书先生接待港大学生的一段往事。

    2024-01-26

  • 陶慕宁:麯糵相依伴浮生

      “平生耽绿蚁,半道入青楼。

    2024-01-26

  • 雪藏七十年后面世 柳青遗稿有着怎样的断舍离?

      柳青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出版过《种谷记》《铜墙铁壁》《创业史》3部长篇小说。

    2024-01-26

  • “为学术”的《中国民间文学大系》

      “忠实记录”是民间文学搜集整理工作中逐渐形成的经验原则。

    2024-01-26

  • 《青海湖》2024年第1期刊发昌耀两篇未刊稿

      昌耀未刊稿(二题) 昌 耀 在理发店的一次历险 *题目为编辑所加 下面,我要讲到的事件,我至今印象深刻,让我隐隐感到人性的卑怯与无能,以为可比之于一次历险。

    2024-01-25

  • 日记里的近现代教育史

      大约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日记、书信这类私人文献越来越受关注,出版界也很乐于推动它们的出版。

    2024-01-25

  • 文人与“小鸟天堂”

      1933年6月初,巴金造访广东省新会县。

    2024-01-25

  • 周有光借学费上大学

      1923年,17岁的周有光报考了免费的师范学校,毕竟家庭贫困是一个重大障碍;可是心有不甘的小伙子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参加了号称当时“最好的大学”圣约翰大学的考试,还真考上了。

    2024-01-25

  • 李炳银:路遥何以崇高和伟大

      路遥逝世30多年了。

    2024-01-24

  • 佚信中寻找茅盾创作电影剧本的答案

      茅盾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创作过电影剧本,但过去茅盾研究界只有一些片言只语的传说,茅盾在什么时候收集材料?什么时候创作?都没有明确回答,一些茅盾年谱也没有明确记载。

    2024-01-24

  • 雷颐:我与“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与大多数“七七”“七八”级同学一样,我也是上大学后、已经二十几岁才开始学英语的。

    2024-01-24

  • 林微音和鲁迅的论战始末

      2023年11月6日,笔者在《五色土》刊发的《林徽因改名始末:才女光芒下的“普通人”林微音》一文中,试图重新解读“林徽因改名”这桩现代文学史上的公案,为“普通人”林微音说两句公道话。

    2024-01-23

  • 启明晨星——风云际会的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们

      箭杆胡同20号是一座不大的院落,隐身在东华门大街北侧曲折幽静的胡同深处。

    2024-01-23

  • 重写“梅兰”续情谊

      一九四八年,梅兰芳与张大千在上海。

    2024-01-23

  • 陈平原:十二帧照片的追忆——我眼中的孙玉石先生

      编者按: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文学史家孙玉石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1月1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2024-01-23

  • 英雄、儿女与神魔——20世纪50—70年代文艺的“故事学”

      关于20世纪50—70年代文艺,王富仁曾评价说:“在战争历史题材和农村现实题材长篇小说的创作方面,这个时期的成就是超过了现代文学史上的成就的。

    2024-01-22

  • 略谈“读书得间”——跟随金宝祥先生问学记

      金宝祥先生(1978) “间”,本作“閒”,从门,从月。

    2024-01-22

  • 黄毅忆大伯黄永玉:故乡的梦

      女儿上幼儿园时,有天在街上忽然问:“爸爸,什么是故乡?” 听她这一问,我猜她一定是在动画片里碰到了这个词,于是使劲把“故乡”往幼儿园孩子能理解的意思上靠,找她能听得懂的词句比喻解释,她眨巴着眼,听着,忽然眼睛一亮:“就是本来的家!” 我马上“是的!是的!”,紧张的心松弛下来,惊喜也欣喜。

    2024-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