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 “以平凡人自处”——纪念王铁仙先生

      王铁仙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和瞿秋白研究的著名学者、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优秀的高校管理者、语文教育专家,他是一位真诚、质朴的现代知识分子,也是我的老师。

    2023-06-12

  • 鲜见的鲁迅语录

      “但问耕耘,莫问收获”这句话,好像是曾国藩最先提到的。

    2023-06-12

  • 谢冕:家乡来了亲人

      记得那年,家乡来了亲人。

    2023-06-09

  • 胡适给毕业生赠言

      1929年,胡适以校长身份给中国公学十八级毕业生的赠言是:“不要抛弃学问”。

    2023-06-09

  • 陶亢德的编辑观

      编过《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名刊的陶亢德,对于编辑一道颇有心得,称其为编辑家,大约算不得过誉。

    2023-06-08

  • 卢戆章:汉语拼音的领路人

      现如今,汉语拼音已经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我们学习汉字、学习汉语的工具。

    2023-06-08

  • 作为阅读者的顾随

      在现今被广泛阅读的民国学者里,顾随以对古典作品的富于创造性的阐释闻名,《驼庵诗话》《苏辛词说》之类的“大家小书”深受欢迎,尽管前者是顾随讲课记录的选萃,后者是顾随自撰的语录体文章,但都成为诗学、词学领域的“经典”,甚至经常被人拿来与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相提并论。

    2023-06-08

  • 南开大学一“双璧”

      未名社时期的李何林和李霁野 在历史悠久的大学中,总会有几位学有专长的名教授,但像南开大学这样,有被学界称作“双璧”的教授,实属罕见。

    2023-06-07

  • 追忆“忘年交”何龄修先生

      著名明清史学家何龄修(1933—2018)先生逝世于2018年3月,距今已逾五载;揆诸生年,今年恰值其九秩冥寿。

    2023-06-07

  • 慕津锋:追忆映真先生

      2023年5月26日上午,我国台湾著名作家陈映真夫人陈丽娜女士在与中国现代文学馆签订《陈映真文学资料捐赠协议》后,将第一批陈映真文学资料正式捐赠给文学馆。

    2023-06-07

  • “文艺园丁”茅盾

      茅盾热心于提携青年作家,文学大家茅盾作品丰硕,为人谦和,素有“文艺园丁”的美誉。

    2023-06-06

  • 辛亥先驱景梅九与新文学作家

      景梅九是近现代革命的先驱者,也是文学革命的先驱者,以革命家、文学家的双重身份,开辟大片文学园地,团结、扶植了一大批新文学作家,促进了中国文学从传统向现代的历史转型。

    2023-06-06

  • 张新颖:怀念夏仲翼老师

      夏仲翼先生辞世。

    2023-06-06

  • 廖落的生,烟云一般——关于陈敬容与曹葆华

      一 大学时代,我因陈敬容“一千年等于一刹那,人间死了多少帝王”的诗句,记住了她。

    2023-06-05

  • 王建辉:也谈鲁迅的出版观

      鲁迅以其犀利的目光,很能看到社会的不足之处,但他看世界的主旨还是希望社会光明。

    2023-06-05

  • “存域外书,絮中国事”

      大抵喜存新文学书籍的同好,都知道姜德明先生的大名。

    2023-06-02

  • 清华园车站与清华师生

      前段时间,清华园车站旧址正式开放,接待个人与团体观众参观。

    关键词:近代人文2023-06-02

  • 林徽因与小说

      林徽因是20世纪初期著名的才女,许多人都喜欢她写的诗,因此,人们常常把林徽因和诗联系在一起,其实,林徽因的文学才华是多方面的,她和小说也有着不解之缘…… 1936年,赵家璧为良友图书公司编辑《二十人所选短篇佳作集》一书,20人应约推选作品,除林徽因之外,茅盾、巴金、郁达夫、朱自清、叶圣陶等都是文坛名家。

    2023-06-02

  • 沈燮元:读书与生活皆不辜负

      沈燮元(1924—2023),江苏无锡人,当代著名版本目录学、文献学专家。

    2023-06-02

  • 长者之风 山高水长

      岁月荏苒,傅璇琮先生离开我们已有七年,我与傅璇琮先生相识交往有三十年,追念点滴往事,心中仍似波澜起伏。

    2023-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