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应该如何重塑古人形象?
本文所说的“古人形象重塑”指的是“故事新编”类小说中的古人形象塑造,即作家对神话传说、历史传奇和古典名著中的人物形象进行重构,形成新的人物形象。
2024-02-28
-
从晚清的“豪杰译”到五四的直译
虽然晚清与五四共同构成中国翻译史上第三次翻译高潮,但这两个时段的翻译却留给后人迥然相异的印象。
2024-02-28
-
一场出版的接力——写在“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出版35周年之际
正在厦门大学讲学时,接到社里编辑发来的微信,说要举办“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出版35周年纪念活动,邀请我参加。
2024-02-28
-
赵瑞蕻:做个光明磊落的人 烂漫的梦魂会年年歌吟
年轻的诗人:赵瑞蕻先生的生命密码 ◎黄乔生 他是心地纯良的年轻诗人 2023年,赵瑞蕻先生的妻子杨苡先生以104岁仙逝,去世前不久出版的口述自传《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畅销全国,其中不少有关赵先生的记述。
2024-02-27
-
出版史上那些有名的婚姻
近年有学者范军等提倡出版生活史的研究,出版生活史逐渐受到重视。
2024-02-27
-
王林与孙犁
在我父亲王林的日记中,涉及孙犁的有280多篇,另外还有一些文章、书评、眉批和“文革”中的交代,也涉及孙犁。
2024-02-27
-
王一川:一位26年出13部书的“退休”学者——敬悼程正民先生
2月20日,新学期第一周周二早八点刚过,我正在书桌前整理明天上课用的材料时,突接同事来电说,程正民先生刚刚去世了。
2024-02-27
-
一生难遣是吟思——诗人沈尹默三题
一 千首诗轻万户侯,百年事供两吟眸。
2024-02-26
-
孙犁的史识
孙犁先生是作家,但他重视历史。
2024-02-26
-
丁聪先生赠“印”记
提起丁聪先生,人们自然会想到他创作的那些画面明快、线条优美的漫画,在针砭时弊、讥弹世态的同时,也体现出一位艺术家发于本心的良知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024-02-26
-
小说家李劼人的实业救国路
在“大河三部曲”中,四川作家李劼人展现了不亚于张爱玲、沈从文等人的叙事技艺,但与近三十年来热热闹闹的张爱玲热、沈从文热相比,对李劼人的研究显得相对冷清。
2024-02-23
-
王蒙:父亲母亲的罪与罚之后
父亲王锦第,字少峰,1947年去解放区的时候还用过王曰生的名字。
2024-02-23
-
陈曾寿日记“褶皱”里的桐城派
陈曾寿(1878-1949),湖北浠水人,近现代著名诗人、词人,与陈三立(1853-1937)、陈衍(1856-1937)并称为“海内三陈”。
2024-02-22
-
西北联大与抗战文学研究的新视野
西北联合大学学生在校名影壁前合影。
2024-02-22
-
萧跃华:孙犁的佚文
姜德明先生珍藏的名家翰墨,我大多有幸饱览,都是令文人墨迹收藏爱好者眼睛发亮的名字——郭沫若、茅盾、巴金、胡愈之、曹靖华、夏衍、孙用、赵景深、聂绀弩、张友鸾、冯至、楼适夷、廖沫沙、王冶秋、张允和、艾青、季羡林…… 2017年9月14日,姜先生从抽屉拿出一个旧信封,抽出折叠的信纸对我说:“这是孙犁没发表的稿子。
2024-02-22
-
汪曾祺替人代笔
在西南联大读书时,汪曾祺因为文章写得好,常替人代笔。
2024-02-22
-
《围城》里的信函书写
《围城》里的信函书写,细细寻按,共有十一处,有的一处一函,有的一处两函。
2024-02-21
-
周松芳:顾颉刚广州宴游记
著名史学家顾颉刚曾自谓其流连诗酒,很多是出于工作需要,比如1944年在重庆时,每月四千元的《文史杂志》主编费,便基本用于跟作者在餐馆见面谈稿子了。
2024-02-20
-
鲁迅“抄书”,使他取得巨大成就
天下文章一大抄,是一句流传甚广的俗语。
2024-02-20
-
皮名举的博士论文
汪曾祺在他那篇回忆西南联大生活的著名文章中提到过一个有趣的细节:他在“西洋通史”课上提交了一张规定的马其顿国地图作为作业,老师看后批了两行字:“阁下之地图美术价值甚高,科学价值全无。
2024-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