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威廉:瘟疫、文学与话语变革
编者按 在新冠肺炎病毒肆虐的时期,以文学为精神资源的人一定会联想起文学史上关于瘟疫的作品。
-
当代文学研究的“历史化”与“史学化”
说近年来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中涌动着重视史料的热潮,应该是毫无争议的。
2020-03-31
-
以前瞻性目光主动适应书写载体新变化
进入信息化时代后,看影视已经成为人们接受的首选,无论你多么热爱读书,看文本的兴趣早已让位于视频。
2020-03-30
-
刘小波/徐兆正:“青年写作同质化现象”二人谈
我们张扬个性,却又深陷于同质化困境。
-
散文写作的跨文体探索
◎最好的散文,就是要捕捉到人的心灵与情感的瞬间的细微变化,越细腻越好,越细腻越接近真实。
-
空间焦虑与90年代文学的话语建构
从文学史的角度来说,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是互相建构的,呈现出既“断裂”又相成的特征。
2020-03-24
-
南帆:“历史化”的构想与矛盾
一 我于2019年发表论文《论文学批评与“历史”概念》,考察文学批评之中“历史”概念累积的不同涵义。
-
丁帆:批评家与评论家的灵感
柏拉图的“灵感说”似乎就是建立在“神灵附体”的诗学基础上的眩惑之论,与中国文论中的“妙悟”“顿悟”亦是相通的,其目的都是想寻觅到一条通往诗学道路的金钥匙。
-
与时代对话:我的批评观
李松睿,1983年生于北京,200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06—2013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硕士、博士学位。
-
刘汀:城市叙事与文学地理学
百年来,在中国文学领域中,乡土文学蔚为大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无论是面临启蒙、救亡、改革的严峻历史大问题,还是面对有关个人生活的小问题,乡土文学都以自己的方式参与着中国文学的实践和社会生活变革。
2020-03-17
-
出版社为何青睐年度好书评选
阅读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武汉方舱医院那位躺在病床上安静看书的年轻读者,告诉了我们答案:阅读能为我们打开一扇门。
-
当前现实题材创作艺术提高的一个“硬核”话题
回溯以鲁迅为旗帜的现代文学新军和肇始于解放区、新中国成立后才获得全国规模发展的社会主义文学大军走过来的历史行程,我们会发现,这个文学史行程,和我国现代革命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建设、改革、完善的发展史,几乎是重合的。
-
记录生命经历的磨难悲苦,更要书写人性的温暖和闪光
诚如十七世纪英国诗人约翰·多恩在诗里写的:“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
“80后”作家研究:质疑、出路与价值
摘要: “80后”文学是新世纪以来重要的文学现象,但相关的研究还遭受着诸多质疑,这种代际划分方式的合理性亟待论证。
2020-03-11
-
重提一种新的女性写作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女性文学和女性写作有了飞跃发展。
关键词:  女性写作2020-03-09
-
疫情之下中国诗歌的态度:书写生命 拒绝假和伪
编辑手记 诗歌,在这个全民抗疫的春天里,成为不少人表达情感的载体。
-
当下女性写作中的性别意识
在女性主义批评的语境中,“性别意识”特指“女性意识”,是女性在获得性别认同的前提下,将自己视为具有独立人格的自然人的主体意识。
2020-03-06
-
微暗的火与勇敢的心
文学不仅是记录普通社会人生的微暗的火,也是与命运搏斗的每一位平凡英雄所拥有的勇敢的心。
2020-03-06
-
抗击疫情与文学创作
2020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从武汉引发并迅速蔓延开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2020-03-04
-
在“非虚构”挑战下的报告文学
当下提到报告文学,总将其与“非虚构”对标,使二者互为假想敌。
202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