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 晚周百家争鸣

      晚周诸侯蜂起,诸子亦然。

    2018-04-09

  • 《红楼梦》的三重世界

      《红楼梦》有三重世界:一是诗意的世界;二是现实的世界;三是哲学的世界。

    2018-04-09

  • 从“亡灵”到“祖灵”或“英灵”:清明墓祭的文化逻辑

      原标题:《从“亡灵”到“祖灵”或“英灵”:清明墓祭的文化逻辑》 清明节的复兴和法定假日化,为上坟扫墓和祭祖之类的民俗提供了不容置疑的合法性,也使得“慎终追远”的中国传统价值观有了可靠的传承依托。

    2018-04-08

  • 《诗》教与汉初儒士共同体的建立

      一、经义、修身、士节:儒士共同体认同 为强化儒士的自我认同与人格独立,并形成共同的自我认同,凝聚 “士”的力量,作为改造外在世界的基石,《韩诗外传》相当重视经文(特别是《诗》)对儒士的陶冶、“士”节的要求与“士”的自我期许。

    2018-04-08

  • 何言宏:批评文体的偏至与再造

      编者按 中国的文学批评并不止于“文学”的“思想文化”意义,在晚清以来的五四时期和1980年代的思想解放运动中,文学批评都发挥了其对社会转型、主体想象等特有的参与作用。

    2018-04-08

  • 论化身与形象:观念的史前史

      在一些讨论或日常交流中,你发现分歧并不是观点本身而是发生在更深一点的地方,即发生在思维方式的层面。

    2018-04-04

  • 从基因、内容到自信、创新

      习近平中华传统文化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之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鲜明立场和根本态度,为新时代夯实文化自信提供了根本遵循。

    2018-04-04

  • 可见性与现代性

      近年来,视觉文化研究在国内逐渐成为人文学科领域的一门显学。

    2018-04-04

  • 凝聚文艺繁荣发展的有生力量

      新文艺组织、新文艺群体以及新文艺聚落和新文艺个体工作者与生俱来的向市场要生存、向机制要活力、向创新要优势的特质和禀赋,促使我们用全新的眼光看待他们,延伸工作手臂,为他们提供关爱、服务和帮助,做实实在在的联络服务工作,凝聚起攀登文艺高峰的全社会力量,共同为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2018-04-04

  • 吴晓东:作为“中介”的日本

      中国现代文学创生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一直伴随着对西方文学思潮和文艺理论的全方面的译介和接受。

    2018-04-03

  • 近代域外《左传》研究路径各异

      19世纪后半叶,随着中外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域外汉学界兴起了研究中国古代典籍的热潮。

    2018-04-03

  • 江南佛教文化的特征

      佛教源于印度,东汉时期传入中原。

    2018-04-03

  • 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时代文艺理论

      相比于历史上种种文艺本质观,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有一个重要维度,即从社会关系角度认知文艺。

    2018-04-03

  • 新时代深化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 要以问题意识为导向

      马克思主义文论认为,文艺活动作为人的精神性的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一部分通过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使之展现和外化出来,具体的鲜活的人是文艺的出发点、枢纽点和归宿点,文艺是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的创造,文艺是塑造“丰富的人”、“完整的人”的重要途径。

    2018-04-02

  • 痒,不仅仅是痒

      大凡有外在表现的感知,或感知的对象是外在的,这样的感知就容易表达、容易相通,如笑表达的是快乐,哭表达的是痛苦,笑与哭都是别人所看得见的。

    2018-04-02

  • 批判艺术中的模仿逻辑

      批判艺术源自于现代的批判精神,用艺术作为批判武器,强调对现实的干预作用。

    2018-04-02

  • 将更加壮美的紫禁城完整交给下一个600年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18-03-30

  • 《木兰诗》中的花木兰:英雄气与儿女情的兼容自洽

      男耕女织的古代社会,女子留在人们印象中的经典姿态,是临窗织布。

    2018-03-29

  • 晚清“新小说”辨义

      晚清出现的“新小说”, 在雅俗文学中的归属一直比较模糊。

    2018-03-28

  • 杜甫七绝的“别趣”和“异径”

      历代诗论对杜诗各体的评价中, 绝句的争议最多, 已经形成杜诗艺术研究中的一个热点。

    2018-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