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沫几经周折的《青春之歌》
1949年7月,杨沫得了严重的神经官能症,加之肝痛,怀疑得了肝癌,长期失眠,便在家养病。
-
陈漱渝:把我引进鲁博大门的人——悼念师兄张小鼎
在人生的长途上,如果想要成长和发展,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呢?经历了83个春秋寒暑,我的体会有两个:一是靠自身素质,二是靠环境机遇。
-
阮元划分“南北派”
阮元,字伯元,号芸台,江苏扬州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中进士,先后任浙、豫、赣三省巡抚,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晚年官拜体仁阁大学士,后至太傅,谥号文达。
-
《俞樾全集》出版
俞樾(1821-1907),晚清著名学者、教育家,他以“通经致用”为学术宗旨,重校勘,通训诂,由经学而旁及子学、史学,是汉学在晚清得以出现恢复性发展局面的一位关键人物,被陈寅恪誉为“一代儒林宗硕,湛思而通识之人”。
关键词:  俞樾2022-08-10
-
中国营造学社图书馆:搜集建筑及相关图籍万余册
朱启钤 林徽因珍藏的《中国营造学社汇刊》 罗哲文题写的中国营造学社牌匾 著名的营造学社建有专门的图书馆 2013年,中国嘉德拍卖公司举办了王世襄先生旧藏专场拍卖会,此场拍卖会举办得很成功,许多拍品的成交价都是底价的十倍以上。
2022-08-10
-
亲缘之上的神交——鲁迅与周恩来
梳理鲁迅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关系,一个突出印象是,他们之间的往来总是以神交为主。
-
肖伊绯:名人荐书与家国情怀
《人的义务》,“星期标准书”外封套封面和封底,封底印有冯友兰荐语。
2022-08-09
-
晚清士人的西书阅读与意义之网
“西学东渐”是近代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相关成果较为丰硕。
关键词:  近代人文2022-08-09
-
巴金给曹禺的一封信
偶然打开1998年记事本,见11月6日记载着:……晚上,巴老在病房看电视,小林问:多年前,《于无声处》赴京演出,你让宗福先给曹禺带过信,我怎不知道?巴老说,信是由彭新琪转交的…… 听后,我当时注意力没放在这封信上,认为巴老的信在他的全集里早晚能看到,而对话剧《于无声处》的关注度更强烈些。
-
中国人是何时爱上“吃瓜”的
中国是世界西瓜生产与消费的第一大国,据统计,中国人每年能吃掉全球70%的西瓜。
2022-08-08
-
李存葆和《高山下的花环》
1983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自费购买了两千册图书,赠送给正在云南老山前线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的将士们。
-
孙犁:经由他的眼光 可以看到岁月深处的流光
孙犁在世的时候,研究他的著作就已经很多,有了一定的规模。
2022-08-05
-
邓中夏诗歌中的革命火种
邓中夏(1894—1933),湖南宜章人,中国共产党创立者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卓越的工人运动领袖。
关键词:  邓中夏2022-08-05
-
关于茶的那些奇特“别称”你知道多少?
说到茶的别称,古人可是为它取了一箩筐的名字,如叶嘉、玉川子、清风使、涤烦子、云华、月团、碧霞、玉蕊、雪芽等等,不仅好听还极富诗意。
关键词:  传统文化2022-08-04
-
黄佐临教华罗庚骑自行车
黄佐临是著名的戏剧家,华罗庚是著名的数学家,两位先生所在的领域毫无交集,他们按说就像两条平行线,永远不会交汇,但实际上他们在异国他乡有过一段颇富戏剧性的交往。
-
杨玉圣:悼伍杰先生
顷接马小泉教授信息:“伍杰先生昨天下午三点因病医治无效去世。
-
“我们相爱一生,一生还是太短”作者究竟为谁?
徐朔方先生与妻子、两个儿子、大儿媳合影 徐朔方诗作正文 近几年来,有这样两句诗,“我们相爱一生,一生还是太短”,在网络上非常走红。
-
鲁迅与陈寅恪——“民族魂”与“学人魂”
陈寅恪与鲁迅本无师友关系,但有些人用陈、鲁早年在日本的接触说事,1949年后陈寅恪从不透露他与鲁迅的早年交往,遂使陈、鲁关系成为一个话题。
-
汪曾祺又一笔名“曾淇”
1985年3月7日,汪曾祺在致《中国现代文学史资料汇编》编委会信中说他发表作品,大都用真名,很少用笔名;又说他1949年以前“写散文诗,偶尔用过‘西门鱼’的笔名”,1949年以后“不便用真名发表作品时曾用过‘曾岐’、‘曾蓍’为笔名”(《汪曾祺全集》第1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21年版,第147页)。
2022-08-03
-
历史学家——吴宓被忽视的身份
吴宓在中国首创比较文学学科,被称为“中国比较文学之父”。
关键词:  吴宓2022-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