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岩:20世纪中国科幻思想的流变
2009年5、6月,我应中国现代文学馆傅光明教授邀请,在大讲堂进行了两场讲演,题目分别是《中国科幻发展的路径》和《中国科幻思想的流变》。
-
“中国想象”在西方科幻世界的传播
纵观百年科幻发展史,科幻文学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从晚清时期对西方科幻文学的大规模译介与模仿,逐渐发展至当下中国原创科幻文学在西方广泛流传、影响倍增。
-
以胡歌古乐天命名昆虫,是一种尝试
最近,一篇题为“中国四川省叉襀属(襀翅目:叉襀科)一新种”的学术论文引起业内外关注。
-
用科幻在宇宙中创造“春天”
不知不觉中,科幻春晚已经走过了六个年头,本届科幻春晚的主题是“宇宙千春词”。
-
李国华:科学与情感——汉语科幻诗谈屑
嘉应黄公度算是晚清特别推崇“奇技淫巧”的诗人。
关键词:  科幻诗2021-02-19
-
《猞猁学派》:双翅目宇宙漫游指南
《猞猁学派》 作者:双翅目 作家出版社 2020年5月 小说,或者更广义的虚构,从很久以前开始就是人试图捕捉不可言说之物,将未知转化为已知、并纳入人类精神版图的最有效方式之一,但在种种力量作用下,今天的语言不再只是一种媒介,更是一种结果,所以我很怀疑,在真正的未知之物(无论机遇或危险)出现时,我们是否能够察觉、命名、描述。
-
科幻里为什么会出现宗教/超自然元素?
Q:当今时代,许多人对进化论的否定是否成为社会发展的阻碍?还是说,无论宗教科学都是人类文明的瑰宝,都应该去包容,不因为更相信哪一方而排斥对方? 宇镭:关于进化论、宗教与科学的关系,是非常大的话题,不同观点、背景的人群对这些问题上意见上也有巨大差异。
-
凭借人类非凡的想象力领跑现实
2020年,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是“现实比科幻更科幻”。
关键词:  科幻小说2021-02-08
-
定义我们未来生活的种种力量中,科幻是那个带来剧变的支点吗?
科幻无界 去年底,清华科幻季在上海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幻论坛,主题是“上海未来城市与创意生活”。
关键词:  未来想象2021-02-08
-
科学的新诗学:论苏联“科学艺术文学”的建立
20世纪60年代,瓦拉姆·沙拉莫夫(长篇小说《科利玛故事》的作者)与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苏联古拉格最著名的文学见证者),一再坚持地提出,必须创造一种全新的“文体”。
-
董仁威:科普型科幻的杰作
吴岩的长篇儿童科幻小说《中国轨道号》出版后,受到一致好评,不过,对于这部作品的类型,却有不少争议。
-
科幻作家和电影工作者笔谈《中国轨道号》
宝树(科幻作家,《时间之墟》《三体X》的作者) 读过吴岩的新书《中国轨道号》,题材非常独特。
关键词:  《中国轨道号》2021-02-05
-
王晋康:我与哲理科幻
我的本职是机械设计工程师 ,干得还蛮投入,那时绝对想不到,自己会在45岁时非常偶然地闯进科幻文坛,并埋首耕耘近30年。
-
刘慈欣谈王晋康作品:从历史看未来
王晋康老师曾经说过:年轻的科幻作者是从未来看未来,像我这样的中年科幻作者是从现实看未来,而他自己则是从历史看未来。
-
郭伟:作为诗和科幻的科幻诗
题记 作为一种文类的科幻诗首先是诗,具备诗的审美特质。
关键词:  科幻诗2021-02-04
-
刘慈欣的科幻世界:弹星者与面壁者
一 刘慈欣与中国新科幻 在中国科幻读者心目中,刘慈欣给这一文类带来前所未有的光荣与梦想。
关键词:  刘慈欣2021-02-02
-
在崇高宇宙与微纪元之间:刘慈欣论
作者宋明炜(左),译者金雪妮 中国科幻界的共识是,生于1963年的刘慈欣“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文学提升到了世界级水平”。
-
《中国轨道号》:科学之美盛放的童年景象
《中国轨道号》,吴岩著,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20年12月,35.00元 《中国轨道号》是吴岩面向儿童读者创作的小说新作。
-
王诺诺:虚构边界与《不眠之夜》
我阅读吴霜的《不眠之夜》时,恰逢电视剧《美丽新世界》上线。
关键词:  《不眠之夜》2021-01-28
-
对于被神话化的人工智能不必过度恐惧
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极为艰深而复杂的技术,近年来引发了社会各类人群的围观,而相关的讨论却较少涉及其技术原理,较多涉及的则是其给人自身以及人的生活带来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