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 诗人的成年:为词语寻找它的肉身

      美国批评家海伦·文德勒(Helen Vendler)被介绍到中文世界的作品,从《花朵与漩涡》里对狄金森诗作的逐首分析,到《我们隐秘的法则》中对叶芝诗艺的全面梳理,都极其扎实,并且都以一种近乎笨拙的,仿佛堂吉诃德与风车斗剑的方式直面文本。

    2023-10-07

  • 以色列建国叙事与集体记忆——重读伊兹哈尔的《黑泽废墟》

      摘 要:以色列建国与希伯来语复兴、大屠杀一样在民族构建进程中占据着制高点之位。

    2023-10-02

  • 过强的代入感消弭了它本该与读者保持的距离

      在当今世界文坛,埃莱娜·费兰特无疑是个风云人物。

    2023-09-27

  • 为“秘密笔记”找一个属于自己的抽屉

      活跃于二十世纪中叶的意大利女作家——阿尔芭·德·赛斯佩德斯的作品在国内第一次译介。

    2023-09-25

  • 贝恩德·布鲁内尔《果园小史》:人类迁徙时为什么会带上果园

      提起果园,我们的脑海中可能会立刻浮现出一片挂满沉甸甸美丽果实的林子。

    2023-09-22

  • 彼得·汉德克对保罗·塞尚绘画理念的诗学借鉴

      彼得·汉德克(Peter Handke,1942—)是当代奥地利重要文学家、剧作家,201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023-09-20

  • 奥本海默无须愧疚,毕竟他是人

      “奥本海默”这个姓氏,现在世人的第一反应恐怕都会联想到原子弹——毕竟,主持“曼哈顿计划”造出世界上第一枚原子弹的,就是美国物理学家J.罗伯特·奥本海默。

    2023-09-15

  • 她最好的作品就是生活本身

      诺奖作家安妮·埃尔诺的小说(或许称之为小说并不精准)看似简单——它摒弃了大众认知中所谓的文学性的浮华表面,不再玩弄精巧繁复令人眼花缭乱的结构(一望即知是刻意的人为操控),不再燃放绚美华丽的比喻(除托尔斯泰外几乎少有作家能抗拒这种魅惑),没有高深的哲学性长篇大论或者争辩(这种段落被安插在小说中的效果通常都是很糟糕的,演变为令人生厌的说教,戳破小说的真实感)。

    2023-09-13

  • 特里·伊格尔顿:五位改变我们阅读方式的批评家

      写作本书是因为我坚信,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传统正面临被忽视的危险。

    2023-09-13

  • 今天,我们如何回应“昆德拉之问”

      7月中旬米兰·昆德拉逝世,在众多的悼念中,我想起了他的经典之问:“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小说?”带着好奇心,我重温了昆德拉《小说的艺术》。

    2023-09-12

  • 缅甸之路,或隽永与残酷

      博尔赫斯在晚年写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年秋天,时间长河里的一个秋天”,神道教的神道们召开集会,他们对人类发明的种种“可能永远结束历史”的危险之物忧心忡忡,于是商议“不如我们把人们消灭掉吧”。

    2023-09-11

  • 奥登的“诚”与“真”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众声喧哗的时代让诗人们陷入了混乱不堪的诗歌评价体系,一类诗歌强调审美功能,要求诗人专注于纯艺术和发展绝对美,另一类诗歌强调现实功能,要求诗人的作品能够参与社会行动并且救助破碎的人生。

    2023-09-06

  • 霍夫曼笔下的“侏儒”

      德国浪漫派代表人物E.T.A.霍夫曼(1776-1822)是一位“多面手”:他不仅是著名小说家、剧作家,也是画家、男高音歌唱家和乐队指挥。

    2023-09-01

  • 亲密关系中的自我成长:《爱玛》里的教育话题

      美国文学批评家利奥纳尔·特里林在《弗洛伊德和文学》(“Freud and Literature”)中指出,欧洲从18世纪甚至17世纪就开始思考儿童、妇女、农民和野蛮人的问题。

    2023-08-29

  • 《欢乐与时日》:解读《追忆似水年华》的一把钥匙

      1896年,年仅25岁的普鲁斯特出版了一部名为《欢乐与时日》的集子,收录了他在1892年至1895年间创作的一些短篇小说、随笔和诗歌。

    2023-08-25

  • 一生——关于《斯通纳》

      斯通纳来到我们中间,距离《斯通纳》这本书的诞生已有五十余年了。

    关键词:  《斯通纳》2023-08-22

  • 《缺席的城市》:活着为了讲述

      我一直记得博尔赫斯的一个非常迷人的说法:“无论是仙女的故事,还是民间传说,甚至于人们常常听到的不入流的故事,往往都是很动人的,因为随着人们不断地在口头上流传,其中的糟粕和渣滓也都给淘洗干净了。

    2023-08-21

  • 《读与被读》——与世界文学经典“角力”

      为什么说《荷马史诗》充满悲悯情怀?大博士浮士德与魔鬼梅菲斯特的赌约谁输谁赢?作为建筑和作为文学作品的“巴黎圣母院”如何相互作用?在《读与被读——世界文学名著十一讲》(浙江文艺出版社)中,读者会找到答案。

    2023-08-18

  • 莫泊桑的短篇 影视创作的“富矿”

      记得读高中时语文试卷上有这样一道题,现在估计不再会这样出题了吧:以下哪位作家被称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A.契诃夫 B.莫泊桑 C.欧·亨利。

    2023-08-18

  • 后殖民旅行写作与身份认同

      01 旅行写作·身份认同 1962年,奈保尔首次踏上了他祖先出生于其间的神秘大陆——印度。

    2023-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