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 生活,是一种可能的止疼剂——读《观相山》

      如果顺利,每个人都能活到老死,如何走过一生是永恒的话题。

    2024-06-24

  • 《观相山》:众生皆苦中的温暖日常

      《观相山》是一部去尽了燥火的小说,它以邵瑾夫妇点点滴滴的生活感触以及对于过往的回忆组织起来,明线、暗线共同交织成生活的万象。

    2024-06-24

  • 五蕴皆苦与精神暗伤书写——关于艾玛长篇小说《观相山》

      一方面,由于运用电脑所导致的写作便利,另一方面,也由于以字数多少计酬的稿酬方式的普遍实行,当然,肯定还与文学界一种作品的体量越大作品便越显得厚重的流行观念影响有关,当下时代中国文坛长篇小说创作领域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所谓注水现象的日益普遍。

    2024-06-24

  • ​人到中年 :如何栖息我们的肉体与灵魂

      艾玛的《观相山》书写人到中年所遭遇的种种物质与精神的困扰,并努力寻求解决之道。

    2024-06-24

  • 残缺·空白·抒情——艾玛小说审美风格管窥

      一 艾玛惯于书写日常生活,但是,她关注的不是“鸡鸣桑树颠”式的祥和日子,而是平静的表层底下涌动的暗流。

    2024-06-21

  • 因“法”之名 艾玛小说的一种读法

      据说,艾玛喜欢的维特根斯坦在剑桥大学师从罗素时,经常到罗素那里一言不发地来回踱步,耗时漫长,有一次罗素问他:“你到底在思考什么,逻辑还是自己的罪孽?”维特根斯坦的回答是:“两者皆有。

    2024-06-21

  • 方寸之地,以明博暗——浅谈艾玛《白耳夜鹭》的创作精神

      一、一以贯之的现实主义精神 从2007年创作的第一部小说《米线店》开始,艾玛就确立了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

    2024-06-21

  • 你知道的与你不知道的

      艾玛曾引述过克尔凯郭尔的一个比喻,说天空中飞鸟的鸣叫还不是诗,“那声鸣叫的回响才是诗”,小说与“我们所知的,我们能看到,也能听到”的生活相关,不过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观察力是否足够强大,强大到能洞穿现实生活的尘嚣,去发现那更为重要的回响?”艾玛写小说的过程正是体贴、描摹已知生活在广大时空中未知回响的过程。

    2024-06-21

  • 城乡之间的小镇现实主义——艾玛小说阅读札记

      在当代作家中, 艾玛是值得关注的一位。

    2024-06-21

  • 探索在路上——艾玛小说论

      评论界几乎公认, 70代作家是“在‘夹缝’中生长, 是被遮蔽的一代”, 前有50、60年代作家的高峰创作, 后有80代作家在网络上翻山倒海般的风生水起 (70代的卫慧、棉棉在网络这个新生事物刚出现时异军突起一段时间之后就消失不见) , 70代作家一直被看作陷入低谷、表现平平的一代。

    2024-06-21

  • 白耳夜鹭、海棠花与涔水河

      一 艾玛首先是法学博士、律师, 然后才是小说家, 她的法学背景形成了她独特的书写方式, 这种方式可以用她小说里的一只鸟类动物——白耳夜鹭来形容, 这只鸟: 不喜群居, 白天深藏于密林, 夜晚独自出行, 飞翔时无声无息, 宛如幽灵。

    2024-06-21

  • 谁来拯救“小生则个”?——艾玛《四季录》论

      小说家只有拥有了相当程度的审美力和创造力, 才能让小说虚构的现实世界中蕴含着广阔精深的人、事、物、景, 情、理、法等复杂关系网中合理地、应然地发生、发展。

    2024-06-21

  • 在行云流水处低唱——艾玛近年小说创作论

      艾玛的创作如在行云流水处的低唱, 思想的浅入深出, 语言的安静沉稳和文学感觉的敏锐, 从她的笔端缓缓流出, 流入人的心底。

    2024-06-21

  • “浮生叙事”:世相纷繁之间的浅唱

      艾玛是近几年文坛崛起的一位山东女作家。

    2024-06-21

  • 艾玛:刚强而温和的慈悲

      艾玛的短篇小说《浮生记》, 写过这样一个情节:学做屠夫的新米头一回杀猪, 不仅显示了“令人叫绝”的好刀功, 而且让师傅看到:这个十六岁的少年“在温和的外表下, 有着刀一般的刚强和观音一样的……慈悲!”如此感受, 得之于一个小小的细节:单薄的新米在“手起刀落、神情专注”地行使屠夫的本分时, 还顾惜到了“躺在条凳上的猪无助地将头后仰, 它嗷嗷叫着, 双眼潮湿而惊恐”, 所以, 他未忘腾出一只手来, 把猪的双眼一一合上。

    2024-06-21

 1